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
高一年级(下)语文(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自然美
李泽厚
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关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狞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
1.下列是关于作者对“自然的人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的人化”是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分狭义的“自然的人化”和广义的“自然的人化”两种含义。
B.狭义的“自然的人化”作为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
C.“自然的人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对人有害或为敌的没有改造的自然。
D.“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哲学美学概念,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2.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原始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使他还只能停留在狭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层面上,还不能做到欣赏山水花鸟等广义的“自然的人化”。
B.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很多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大概也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能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
C.由于农业社会能使人类安居,才使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自然的人化”的对象。
D.农业社会让已经成为对象的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是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自然美这个美学的难题,作者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
B.作者认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没有经人改造的天空、大海、沙漠,也可以是“自然的人化”。
C.作者认为,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等等,只能是一种借用。
D.作者认为,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属于哲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需要实证的科学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成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祜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日:“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侯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日:“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食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太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成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丽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2)中书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
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2)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
,印象深刻。
(3)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
。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C.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B.中泰开展合作符合两国发展需要和共同利益,对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最大的任务是,确保铁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为连接中国、老挝、泰国的“大动脉”早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C.对于聘任邓亚萍为兼职教授所引发的网民争议,昨天中国政法大学给出最新回应,称邓亚萍被聘任为该校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聘期为3年,不收取任何报酬,审批与聘任程序符合有关规定。
D.尽管农村和城市间还存在着数字鸿沟,技术创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网络大国,中国正沿着网络发展之路继续前行,并将尽力把网络空间打造成更加美好的地方。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2月15日,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评出了2015年十大流行词,“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创客”“任性”等热词入选。
B.回顾70年前的抗日战争后,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原因之一就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C.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在新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下,茫茫戈壁中的绿洲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果品、农产品的重要产地。
D.12月25日,国务院调查组认定,遭受巨大损失的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不是山体滑坡,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而是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1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等等。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____。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A.内分泌产生紊乱,白发就过早地产生了
B.内分泌因此紊乱,人过早地产生白发
C.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
D.白发过早地产生,说明内分泌发生了紊乱
12.阅读下列材料,请为引力波下定义。(不超过60字)(4分)
LIGO在2016年2月I1日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引力波也称重力波,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如同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
引力波与流体力学中的重力波很相似,当液体表面或内部液团由于密度差异离开原来位置,在重力(
gravity
force)和浮力(buoyancy
force)的综合作用下,液团会处于上下振动以达到平衡的状态,即产生波动。引力波则是由于空间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导致空间产生的波动。
引力波将帮助研究人员探测其它神秘而强大的宇宙事件,施茨说:“引力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们可使我们直接观测到超新星爆炸、伽马射线暴和其它大量宇宙隐藏秘密的更多信息。”
语文学科综合练习(二)参考答案
1.C(“对人有害或为敌的”错误,原文是“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
2.C(“从而成为‘自然的人化’对象”错,原文有“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的说法。)
3.A(这是其他学派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4.C(3分)
5.B(未能及第者)(3分)
6.B(“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的不是李孟)(3分)
7.(10分)(1)
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幸”“访”“名”各1分,语意2分,共5分)
(2)
中书省根据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因”
“捐”
“德”各1分,语意2分,共5分)
8.(3分)C(绘声绘色: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指描述的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9.(3分)B(A项,成分残缺,“读后深受启迪”可加上“令读者”。C项,语序不当,“审批与聘任程序”改为“聘任与审批程序”。D项,搭配不当,“提高”改为“发展”,或将“技术创新”改为“技术创新能力”。)
10.
A
(B成分残缺,无主语。前句加“在”,第二句去掉“使”。C不合逻辑,“农产品”与前面的有包含关系。D搭配不当,“遭受”改为“造成”。)
11.(3分)C(承接前一句,说明其结果和影响。表达连贯,语脉自然。)
12.引力波是一种由于空间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导致产生的以行进波的形式以光速向外传递的时空波动。(答案中要包含“原因”“方式”“速度”,格式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