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5 15: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项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郡国并行制
2.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力
3.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美丽的杭州召开。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下列条约内容与“杭州开为日本商埠”属于同一不平等条约的是
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下列选项不符合其内容的是
A.不论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圣库
C.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D.主张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允许私人开办工业
5.1914
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此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强调了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执政合法性
B.突出了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贡献
C.有利于人们全面客观认识辛亥革命
D.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6、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与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取得胜利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土地革命时期到来D.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7.2016年2月2日,习近平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下列事件发生在井冈山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创立

“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开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北上抗日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9.下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
团结御侮”字样的标语。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抗战决心坚定
C.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10.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符合该战役的是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
B.平型关大捷是此役的重要战役
C.李宗仁是此役的总指挥
D.是中共领导抗日武装在相持阶段的主动出击
11.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
A.
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B.
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C.
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D.
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12.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
A.为内战爆发做准备
B.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实施战略决战
D.进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3.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
A.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D.标志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
14.1949年1月19日,中央致电在香港的方方、潘汉年、刘晓:“兹发去毛周致宋电,望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宋庆龄)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意……。”周恩来在审改电稿时加上:“总之,第一……,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中共邀请的人士即将参加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5.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
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7.1971年,毛主席在会见我国前往联合国代表团时谈到:“要去,不去会脱离群众。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怎么能不去呢?”该材料强调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
A.国际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提高
B.外交政策的成熟
C.第三世界的支持
D.美国政府的默许
18.建国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央领导人关心的问题。1973年春,毛泽东把和台湾当局沟通、恢复和谈的特殊任务交给了92岁高龄的章士钊。1973年6月,周恩来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
A.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
B.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已被打破
C.“九二共识”推动了两岸关系的缓和
D.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
19.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该国家关系的核心是
A.不结盟
B.结伴而不结盟
C.结盟
D.既结伴又结盟
20.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21.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
B.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D.雅典民主政治使城邦所有成年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22.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轮番而治的弊端
D.行政官员的腐败
23.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1℅,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24.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
A.英国国民选举
B.前任首相推荐
C.国王直接任命
D.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
25、有人说l9世纪前期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权利法案》颁布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1832年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6.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B.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司令
C.内阁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并对其负责
D.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27.1901年,德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德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应该是
A.皇帝    
B.宰相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28.《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24日,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它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
A.它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B.它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9.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30.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编》推动了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到来。
32.1931年,日军进攻宛平城,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33.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4.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35.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公民选举和议会立法。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隋代,特别在唐代,……(科举制的实行)贵族的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这些职业官僚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教育程度并通过科举登仕,……这样就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使出身于小家族的人也能进入官场。旧贵族逐渐消失。随着政府官员的这一变化,皇帝的地位也改变了,……皇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雄踞于普通社会之上,同时皇帝开始逐渐地扩大了他的专制权力。
──【英】崔瑞德【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史(隋唐史)》
材料三
太祖自诛胡汪之后,遂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故解缙与胡广诸人,皆以讲读入阁办事,杨文定亦但以太常少卿入。不兼部臣,亦无散官。故其权甚轻。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后三杨在阁既久,渐兼尚书,其后散官加至保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矣。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与以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什么主要区别?(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实行科举制的政治影响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内阁逐渐“势重”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阁臣是否真的“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3分)
(4)以上材料带给你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分)
37.(10分)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内政存在着彼此联动、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举行中苏会谈。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结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侵略,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二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更确切地说,开放是改革的必要条件”。资中筠认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人们总是说“改革开放”,但不如说“开放改革”。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开放改革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童桐《写在中美建交及邓小平访美3
0周年之际》
材料三
必要,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三年来,习近平主席20次出访,……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收获,是因为中国的外交不仅“高大上”,而且“接地气”。……中国的领导人甚至我们的主席、总理,都在出访期间亲自做“讲解员”和“推销员”。他们心中想的是国内的发展建设,装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2016年3月8日
王毅:中国外交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当时产生怎样的现实作用?(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必要性?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事件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参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收获”?(4分)
38.(10分)1787年美国宪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一部宪法。阅读下列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案例一
罗得岛印钞事件
罗得岛是北美十三州中的一个州。罗德岛议会当时主要掌握在“社会底层”农民代表手中。独立战争结束后,该州的债权人开始向债务人索债,1785年有人提议通过多印纸钞来解决还债的问题。由农民选出的州议会同意了该提议,……使当时社会的纸币多了10倍。政府规定债主必须接受(像废纸一样的)纸币。否则,不但不能收回已放出的债务,还要被罚款。……出现商业停顿、食品短缺、抢劫出现、暴动在酝酿……中央政府却无权干涉。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摘编)
案例二
约翰逊焚烧国旗案
1984年8月,美国青年约翰逊在美国西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一次对里根总统的抗议活动中,当众焚烧了一面美国国旗,同时高呼了对国家和国旗极尽侮辱的口号,因此被警察逮捕并移送法院判决。由此引起了美国“护旗派”和“焚旗派”之争并延续至今。
达拉斯地方法院:依据德克萨斯州州法“禁止亵渎庄严的东西(含国旗)”,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2000美元罚款。
德克萨斯州刑事上诉法院:约翰逊的言行应受到宪法第I修正案“言论自由”条款的保护(即无罪释放)。德克萨斯州“禁止和惩罚损坏国旗”的州法违反美国宪法。
最高法院(1989年3月):维持德克萨斯州刑事上诉法院的判决

会(1989年10月):《国旗保护法》:“禁止以任何形式的对国旗的亵渎”
最高法院(1990年6月):《国旗保护法》无效。
——东来《在美国焚烧国旗是否合法?》
案例三
奥巴马政府关门风波
美国的财年从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结束,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政府花钱必须获得国会的批准。201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9月下旬,在共和党内保守势力的强烈要求下,国会众议长博纳(共和党)提出几个版本的临时拨款议案企图阻挠奥巴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民主党)力推的美国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最终导致奥巴马政府预算没有着落。201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10月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零时,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201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10月16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晚开门。权威机构分析本次关门至少已造成美国经济损失240亿美元。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请回答:
(1)案例一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面临什么经济问题?导致该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对此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何种对策?。(3分)
(2)从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央政府权力构建原则两方面,说明案例二中的案情“一波三折”的原因。(2分)
(3)案例三中奥巴马政府“关门”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哪些弊端?(2分)
(4)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托克维尔曾说:“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效仿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请举出我国近代“效仿”其制度的事例。以上案例对国人最重要的启迪是什么?(3分)
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30小
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C
D
A
C
B
A
A
D
D
B
B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A
B
D
D
C
D
D
C
C
A
D
B
D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A
B
A
三、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
(1)制度:郡县制(1分);
区别: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并向中央政府负责。(2分)
(2)影响:贵族力量逐渐衰弱;统治基础得以扩大;皇帝专制权力得以加强。(3分)
(3)原因:有了“票旨”权(票拟权)(1分);
判断:不是;(1分)
分析: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并没有宰相的地位和权力。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1分)
(4)启示:重视制度创新(完善)(1分)
37.(10分)
(1)方针:一边倒(1分)
作用: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2)必要:为国家改革开放创造条件(1分)
事件: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2分)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2分)
收获:促进了国内发展,维护了人民的利益。(2分)
38.(10分)
(1)问题: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分)
根源:邦联制的国家体制。(1分)
对策: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1分)
(2)原因:
一是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1分)
二是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1分)
(3)弊端:权力结构弊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两党制弊端,两党因竞争而互相诽谤、导致内外政策的不连续、难确定。
(2分,答对其中1点即可)
(4)事例:以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了中华民国;(1分)
《临时约法》借鉴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分)
启迪: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1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