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济南的冬天 同步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济南的冬天 同步达标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5 19: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济南的冬天
达标检测
【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jì)   
澄清(chénɡ)   
看护(kàn)
B.伦敦(dūn)
着落(zháo)
镶边(xiānɡ)
C.狭窄(zhǎi)
贮蓄(chǔ)
暖和(huo)
D.水藻(zǎo)
害羞(xiū)
更换(ɡēnɡ)
【解析】选D。A项“看”应读kān;B项“着”应读zhuó;C项“贮”应读
zhù。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______改为_____
答案:蓝 篮
(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______改为_____
答案:默 墨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被授予“__________”的称号。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答案:老舍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4.课内阅读。
(2014·东营中考)阅读第4、5段,回答问题。
(1)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描绘的某两处“画面”。
示例:青松擎花
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雪后的小山、落日时薄雪的情态的画面。
答案:小山着衣;白银镶玉;落日羞雪;山庄卧雪。
(2)任选一幅画面说明作者表现山雪景色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可以从修辞、虚实、联想、想象等来分析,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和妙处。
答案(示例):①突出特征。整体上看,选文写“雪后山景”抓住了外在的色彩美和内在的情韵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②虚实相生(或运用联想与想象)。如“青松擎花”是实,“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这样写具有立体质感,有利于表情达意;③巧用修辞。如“落日羞雪”:“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夕阳照在山腰上使雪着色当作人害了羞来写,写出雪变幻的色彩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选文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布局的把握和感受能力。首先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很显然是空间顺序。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层次感。
答案:启示:写景状物要讲究层次性。总体上一般要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等逻辑关系安排内容;局部可以按照空间、时间等顺序叙述描写。
【能力练】
5.(2015·潍坊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解析】选C。A项,冒号应为破折号;B项,问号应为句号;D项第二个“有的地方”前的逗号应为分号。
【知识链接】
标点符号误用类型
类型一 概数中间不要加顿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例句: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
分析:句中“十七、八个人”表示大概人数,它们之间不应该加顿号。
类型二 选择问句不可用多个问号。
就一般而言,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只表一个疑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例句: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分析:这句话只表一个疑问,句中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类型三 停顿长短不恰当。
逗号和顿号都可表示句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但顿号的停顿比逗号小。
例句:我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分析: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并列宾语,而且又无层次上的区别,所以三者之间的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顿号。
类型四 标号与功能相同的文字不能并用。
省略号与“等”“等等”不能并用。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不能同时使用。
例句: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分析:句中犯了省略号和“等”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省略号或“等。”删去一个。
类型五 加引范围要清晰。
使用引号,首先必须搞清加引的范围,既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
例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给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分析:句中犯了多引的错误,“俗话”的内容仅为“礼多人不怪”,不含“嘛”,“嘛”是整处引文的语气词,所以“嘛”字应从单引号中单列出来。
6.(2015·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感谢,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大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伴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1)在第二段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
(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然而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
(2)示例一: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因为有些年轻人不习惯当面表达情感,且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陪伴时间,微信晒爱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形式。
示例二:这是年轻人在作秀,在表演。且不说母亲们能否看到微信,即使能看到,这种通过网络表达的情感也比较虚幻,不如实实在在多陪伴。
7.(2016·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北方的冬天
①没有雪,似乎就不是冬天。南方的冬天,除了山区,一般城市里是不见雪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雪。有的人去过人造的冰窟,大夏天的,一张门票几十块钱。那叫雪吗?混杂着煤灰一样的杂质,了无生机。看的人太多了,踩的人太多了,雪就没了形状,没了精髓。逗人玩呢。
②看雪还是要去北方。进入冬天,雪就成了北方唯一的风景。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尤其是在林区,倘若大雪遮天蔽日地下上几天几夜,清早忽然起来,顺着窗户霜花的缝隙,猛地发现雪停了,世间万般寂静,无声无息。连鸟叫都没有——那么冷的天,鸟如何抵挡得了?
③若是孩子,心里就乐了。孩子们要结伴去上学;他们穿得像熊似的出门,路上的雪太厚,厚度和他们的个子几乎一般高,一不小心,掉进雪里,却没什么恐惧。孩子,都希望自己满头满脸都是雪,跟白胡子老人似的。当然,一般都小心翼翼,手牵着手,顺着树根走,无风,说不上有阳光,天却是晴的,抬头望去,干枯的枝头都挂着雪,像棉花糖。孩子们的小拳头捶在树干上,雪受到惊吓,都纷纷扬扬地落了,如柳絮飘飞。孩子们笑着,松开了小手,手舞足蹈,声音惊着了寂静的林区,树上的雪都矜持不住,更洋洋洒洒。
④雪地并不很滑,不像结冰的地面,而孩子们穿的棉鞋大都是胶鞋底子或布鞋底子,有阻力。学完功课的孩子们不安分了,边走,边玩雪球,打雪杖。戴着棉手套,团出小雪球,狠狠地朝对方头上、脸上掷去,一般打不中,但打中的话,很疼,却没人哭;追着闹着,偶尔完全击中脸、甚至精确到鼻子,那可惨了,谁闯的“祸”谁去收拾。
⑤那是内蒙古小兴安岭的冬天。经历过那样的冬天,后来不管到哪里,都找不到冬天的感觉了。即便有一点,又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够味儿。比如兰州和济南的冬天属于干冷,也下一点雪,却很短暂,又及时地消融;又不会完全消融,夜晚彻底结冰。而广州或者深圳呢,雪是见不到的,仿佛那是另外世界的风物。
⑥北方的冬天总归是有雪的,尤其是农村,外面大雪飘飘,如梦如痴,城里的亲戚回到乡下,和爹妈兄弟姐妹们坐在热炕头上,孩子们则见缝插针地躺了坐了。旺火上煮上热茶,烧上烈酒,炖上一大锅猪排骨——其他调料都不要,有点盐就够。一大口烈酒下肚,胃都滚了;不喝酒的喝茶,东北人唠嗑,西北人喧话,都一个意思,再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和偶尔门开时捎进来的雪花——感觉,好极了。
(有删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北方的冬天?请结合文意分点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第②段写北方的雪,第③④段写孩子们雪中玩耍嬉戏的情景,第⑥段写北方人坐炕话家常的情景。
答案:北方的雪;孩子们雪中玩耍嬉戏的情景;北方人坐炕话家常的家庭生活。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戴着棉手套,团出小雪球,狠狠地朝对方头上、脸上掷去,一般打不中,但打中的话,很疼,却没人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第①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句可以从准确用词的角度赏析。
答案:①引用诗句,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冬天的特征——漫天飞雪,大地一片苍茫。②通过“团”“掷”“打”“哭”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打雪仗时可爱与欢快的情景。
★(3)文章第1段运用何种手法描写南方的冬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及作用的把握。首先判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内容体会其突出强调作用。
答案:妙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写北方的雪做好铺垫;凸现北方雪遮天蔽日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北方雪的热爱和怀念。
(4)本文和老舍《济南的冬天》都写了北方冬天的情景,但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不够味儿”。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意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简要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老舍所写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选文中北方的冬天的特点是非常寒冷。
答案:同意。小兴安岭的冬天:寒冷,漫山遍野白雪皑皑,没有绿色。
济南的冬天:温晴,下点儿小雪,但依然绿色遍地。
【写作练】
8.【写法借鉴】作者善于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如雪景是静物,但“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让静静的雪“动”了起来,这种写法叫静物动写。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静物动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答案(示例):妈妈给弟弟买来一个布玩具——一只好看的青蛙。它披着绿色的衣裳,黑色斑纹,腹部呈乳白色,栩栩如生。只见这只青蛙高昂着头,张开宽大的嘴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像在仔细地寻找食物。它前腿伸开,后腿蹲着,活像守护庄稼的神兵。
PAGE
-
9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