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1/4
D.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1/2
【解析】 AA×aa→F1(Aa,粉红色)→F2(1/4AA红色,1/2Aa粉红色、1/4aa白色),故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1/2。
【答案】 C
2.下列问题可以通过自交解决的是( )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 高茎豌豆为显性个体,可以通过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判断是否为纯合体。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答案】 A
3.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体比例高于杂合体
【解析】 Gg与Gg-均为雄株,不能杂交产生后代。两性植株(gg-)只能产生g与g-两种配子,但gg-自交后代会出现gg、gg-、g-g-三种基因型的子代,子代表现型分离比为3(两性植株)∶1(雌株)。基因型gg的两性植株自交子代均为纯合体,gg-与gg杂交或gg-自交子代中有为纯合体,所以子代总体纯合体多于杂合体。
【答案】 D
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所占子代的比例为1/4
【解析】 假设控制玉米子粒颜色的相关基因为A和a,非甜和甜的基因为B和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F1自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3/8。只看一对相对性状,则自交后代黄色和红色比例为3∶1,非甜和甜的比例为3∶1。如果F1测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各为1/4。
【答案】 B
5.二倍体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高茎粳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粳稻。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
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
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
D.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统计粳稻与糯稻的比例
【解析】 根据题意,F1中控制高茎和粳稻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均为杂合,故可用碘液处理F1的花粉粒,并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也可用测交方法,即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也可用自交方法,即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将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高度不育,故无法统计粳稻与糯稻的比例。
【答案】 D
6.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原因提出的假设( )
A.决定遗传性状的基因是独立的,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B.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彼此分离
【解析】 染色体、等位基因等概念不是孟德尔提出的。
【答案】 C
7.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针对F2个体间的杂交方式所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杂交范围
杂交方式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
A
取F2中的雌雄果蝇
自由交配
3∶1
B
取F2中的雌雄果蝇
自交
5∶3
C
取F2中的灰身果蝇
自由交配
9∶1
D
取F2中的灰身果蝇
自交
5∶1
【解析】 若F2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产生的雌雄配子中a配子的概率均为,则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概率为×=,故后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之比为3∶1,A正确。F2中雌雄果蝇自交方式有三种,即①(AA×AA),②(Aa×Aa),③(aa×aa),其中组合②③后代中黑身个体的概率为×+×1=,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B正确。若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2灰身果蝇产生的雌雄配子中a配子的概率为,其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概率为×=,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C错误。F2的灰身果蝇自交方式有两种,即(AA×AA),(Aa×Aa),则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概率为×=,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D正确。
【答案】 C
8.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3/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解析】
首先判断Ⅱ-3和Ⅱ-4的基因型。用A、a代表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结合表中信息和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她会传给Ⅱ-3一个b基因;Ⅰ-2表现为色盲,基因型为XaY,传给Ⅱ-3一个Xa基因。由于Ⅱ-3表现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BbXAXa,Ⅱ-4为非秃顶红绿色盲男性,因此其基因型为BBXaY。将秃顶性状和红绿色盲的遗传分开考虑:Bb×BB,后代基因型为1/2BB、1/2Bb,女儿均不秃顶,儿子有一半秃顶;XAXa×XaY,后代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患红绿色盲女儿和儿子的概率均为1/4。综合来看,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2)×(1/4)=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1/4)=1/4,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2)×(1/4)=
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 D
9.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现从F2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种子,种植后长成植株甲,欲测定甲的基因型,可以用该植株与多株绿色皱粒豌豆植株(乙)杂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杂交实验中最好选用乙作为父本,甲作为母本
B.若杂交后代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C.若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黄色圆粒豌豆,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D.若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解析】 甲只能产生少量的雌配子,但能产生大量的花粉,若多株乙接受甲的花粉,则可以产生大量的种子,从而可保证该实验可获得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因此,最好应该选用甲作为父本,乙作为母本,A项错误。若杂交后代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B项错误。若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黄色圆粒豌豆,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C项正确。若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D项错误。
【答案】 C
10.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
【解析】 由题意可知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灰兔有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4∶2∶2∶1);F2中黑兔(设为Aabb、AAbb)产生两种配子(Ab∶ab=2∶1),白兔(aaBB、aaBb、aabb)产生两种配子(aB∶ab=1∶1),则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1=。
【答案】 D
11.野兔毛色的褐色(T)对灰色(t)为显性,且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即只含一条性染色体)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与1∶1
B.与2∶1
C.与1∶2
D.与1∶1
【解析】 已知褐色雌兔基因型为XTO,正常灰色雄兔基因型为XtY,两兔交配,其子代基因型分别为XTXt、XtO、XTY、OY,因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只有XTXt、XtO、XTY三种基因型,且数量之比为1∶1∶1。子代中基因型为XTXt的兔为褐色雌兔,基因型为XtO的兔为灰色雌兔,基因型为XTY的兔为褐色雄兔,故子代中褐色兔占,雌、雄之比为2∶1。
【答案】 B
12.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品系
①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味道
⑤高度
⑥胚乳颜色
性状
显性纯合体
白色pp
短节bb
甜ss
矮茎dd
白色Gg
所在染色体
ⅠⅣⅥ
Ⅰ
Ⅰ
Ⅳ
Ⅵ
Ⅵ
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规律,亲本组合可以是①和②
B.若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作亲本进行杂交
C.选择品系③和⑤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体的概率为1/9
D.玉米的高度与胚乳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品系①和②控制节长短的基因型均是BB,二者杂交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故无法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A错误;品系①和④控制胚乳味道的基因型是SS×ss,可以验证基因分离规律,但不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B错误;品系③和⑤控制节的长短和植株高度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BBdd,二者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占9/16,其中只有BBDD是纯合体,占1/9,C正确;控制玉米的高度和胚乳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题,28分)
13.(10分)(2015·全国卷Ⅱ)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析】 (1)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基因型为AA时,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但父亲的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
【答案】 (1)不能 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于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 不能
14.(18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体,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析】 (1)乙组杂交亲本均为乔化,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可判断乔化为显性性状。(2)把两对性状分别统计:①乔化×矮化→乔化∶矮化≈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Dd×dd;②蟠桃×圆桃→蟠桃∶圆桃≈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hh,由①②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dHh×ddhh。(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测交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死亡)现象,则蟠桃∶圆桃=2∶1;若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存活)现象,则蟠桃∶圆桃=3∶1。
【答案】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蟠桃和圆桃的比例为2∶1 ②蟠桃和圆桃的比例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