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必修二检测:第2单元第1章第4节伴性遗传(中图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必修二检测:第2单元第1章第4节伴性遗传(中图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1-16 16: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伴性遗传
1.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
2.掌握不同婚配类型的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和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重难点)
3.分析人类常见的伴性遗传现象。




1.人类性别决定
(1)人类的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
(2)人的性别决定图解:
2.生物性别决定方式
(1)性染色
体决定
(2)其他方式:受精与否、基因的差别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合作探讨]
探讨1: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什么时间?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还是母方?
提示: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精子类型。——若为X型精子与卵细胞(只能是X型)受精,将来发育成女孩,Y型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将来发育成男孩。两种类型的精子随机地和卵细胞结合,因此,生男生女是一个随机事件。
探讨2: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提示: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
[思维升华]
1.染色体类型
2.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比较
 类型项目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雄性个体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
雄配子
两种,分别含X和Y,比例为1∶1
一种,含Z
雌性个体
两条同型染色体X、X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Z、W
雌配子
一种,含X
两种,分别含Z和W,比例为1∶1
后代性别
决定于父方
决定于母方
类型分布
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动物、部分昆虫、部分鱼类和部分两栖类
鸟类、部分昆虫、部分两栖类和部分爬行类
3.男女性别比例1∶1的产生条件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而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分别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且数量比为1∶1。
(2)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的机会是均等的。
(3)含XX染色体的受精卵和含X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成熟胎儿的机会是相等的。
1.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一株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鸟类、两栖类的雌性个体都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
D.环境不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
【解析】 蜜蜂种群中雄蜂只由卵细胞发育而来,蜂王、工蜂则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玉米为雌雄同株,其雌雄花中染色体组成应相同;鸟类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两栖类则为ZW型或XY型;环境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可影响生物性别。
【答案】 B
2.雄蛙和雌蛙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假定一只正常的雌性蝌蚪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2∶1
C.雌∶雄=3∶1
D.雌∶雄=1∶0
【解析】 根据题意雌蛙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但其染色体并未变,仍为XX,与XX交配后代雌∶雄=1∶0。
【答案】 D




1.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
2.人类红绿色盲
(1)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
(2)类型:伴X隐性遗传病。
(3)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遗传特点
 
(1)写出甲、乙、丙、丁中对应个体的基因型。
①XBXb;④XbY;⑦XbY;⑨XbXb。
(2)写出图中对应个体的表现型。
②女性携带者;⑤男性色盲;⑧男性色盲;⑩女性色盲。
(3)写出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1∶1;⑥1∶1∶1∶1。
(4)写出甲、乙、丙、丁中患红绿色盲的比例。
甲:色盲占0。
乙:男性中色盲占1/2。
丙:男性中色盲占100%。
丁:男性中有1/2是色盲,女性中有1/2是色盲。
(5)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的现象:男→女→男。
③代与代之间有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即隔代遗传。
4.其他伴性遗传
(1)伴X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伴Y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合作探讨]
探讨1: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男孩色盲基因的来源途径是什么?
提示: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其父亲色觉正常,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外祖父是色盲,基因型为XbY,所以该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为外祖父→母亲→男孩。
探讨2:伴X显性遗传病的女患者为什么多于男患者?
提示:因为女性只有XbXb才表现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b就表现正常。
探讨3:为什么伴X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提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且来自于母亲,传给其女儿,所以伴X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思维升华]
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1.伴X隐性遗传
(1)特点
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男性多女性少。
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3)典型系谱图
“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
“男孩色盲”是主谓短语,它的主体是“男孩”,所以计算“男孩色盲”的概率,就是在双亲后代的“男孩”中计算色盲的概率。而“色盲男孩”则是偏正短语,所以计算“色盲男孩”的概率就是计算双亲的所有后代中是色盲的男孩的概率。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
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女性多男性少。
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⑤女性患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
3.伴Y遗传
(1)特点
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正常。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谱图
1.如图为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若3号个体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2,则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Y染色体遗传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由亲代1号、2号个体正常,而其子代4号个体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个体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个体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2。
【答案】 C
2.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D.伴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解析】 伴Y染色体遗传,女性因没有Y染色体而不可能发病,所以也就没有显隐性关系。
【答案】 D
1.下列关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
B.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C.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D.常染色体也存在于性细胞中
【解析】 由同一受精卵分裂或分化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相同的,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即使是性细胞,也是由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的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既有常染色体,也有性染色体。
【答案】 C
2.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外祖父→母亲→男孩
C.外祖母→母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解析】 控制血友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孩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其母亲,因为其外祖父不患病,没有致病基因。其母亲携带的致病基因来源于其外祖母。
【答案】 C
3.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据系谱图分析可得出(  )
A.母亲的致病基因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B.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C.致病基因最可能为显性,并且在常染色体上
D.致病基因为隐性,因为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
【解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代代都有患者,故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 C
4.下图为一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设控制色觉的基因为B、b),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Ⅲ7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
(2)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3)Ⅱ5和Ⅱ6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生色盲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
【解析】 (1)(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所以男性基因型为XbY、女性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为色盲患者。而男性XBY、女性XBXB、XBXb的个体,其表现型均为正常色觉,但XBXb的女性个体携带致病基因。Ⅲ7为男性患者,其基因型为XbY,由于其他个体均正常,所以Ⅲ7的Xb来自Ⅱ5,故Ⅱ5的基因型为XBXb,Ⅱ6为XBY。(3)Ⅱ5的X染色体一个来自Ⅰ1,另一个来自Ⅰ2。若Ⅱ5的Xb染色体来自Ⅰ2,则Ⅰ2的基因型为XbY,表现为色盲,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Ⅱ5的Xb染色体来自Ⅰ1。由于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所以生出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而生出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 (1)Ⅰ1 (2)XBXb、XBY (3)1/4 0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出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1∶0     
B.1∶1
C.2∶1
D.3∶1
【解析】 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性反转的公鸡(ZW)与母鸡(ZW)交配后,后代中ZW∶ZZ=2∶1。
【答案】 C
2.如图所示为人的一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 2片段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 Ⅱ 2片段为伴Y遗传,该类遗传不可能有女患者,且父亲正常时,儿子应正常,故①、④所示遗传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 2片段。
【答案】 A
3.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解析】 ZW型的雌火鸡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或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Z、W、W,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1/3ZZ、2/3Z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W,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W、Z、Z,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1/3WW、2/3ZW,由于WW的胚胎不能存活,因此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的基因型是1/3ZZ、4/3ZW,所以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4∶1。
【答案】 D
4.(2013·山东高考)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A项中,黑色的基因型为XBXB、XBY,黄色为XbXb、XbY,玳瑁色为XBXb。
只有雌性猫具有玳瑁色无法互交,A项错误;B项错误,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C项错误,由于只有雌性猫为玳瑁色,淘汰其他体色的猫,将得不到玳瑁猫;D项正确,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中雌性猫全为玳瑁色。
【答案】 D
5.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A.全是雄株,其中宽叶,狭叶
B.全是雌株,其中宽叶,狭叶
C.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解析】 本题通过配子致死问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明确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这一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杂合宽叶雌株(XBXb)产生等量的XB和Xb两种配子,狭叶雄株(XbY)只能产生Y一种配子,因此,子代的性别全为雄性,其叶型为宽叶和狭叶各占一半。
【答案】 A
6.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9其父亲Ⅱ7号正常,所以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Ⅱ6,Ⅱ6表现正常,肯定为携带者,而其父亲Ⅰ2患病,所以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父亲。
【答案】 B
7.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
实验2: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只能依据实验1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解析】 实验1中两亲本性状不同,后代全为阔叶,说明阔叶是显性性状,窄叶是隐性性状;实验2的实验结果是阔叶全部为雌株,窄叶全部为雄株,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实验2中如果阔叶是隐性性状,窄叶是显性性状,则后代中只出现窄叶,与题干不符,因此,根据实验2也可以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答案】 A
8.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过程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过程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过程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
A.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B.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
D.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解析】 第一个问题是母亲色盲(XbXb)和父亲正常(XBY)婚配,生下一个不色盲儿子,可知此儿子的基因型必是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二个问题是父亲色盲(XbY),母亲正常(XBXB或XBXb),生下一个不色盲儿子,其基因型可能为XBXBY或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第三个问题是父亲正常(XBY),母亲色盲(XbXb),生下一个色盲儿子(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答案】 B
9.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解析】 “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即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果蝇眼色不同。设红眼为A控制、白眼为a控制。A项为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1/2红眼、1/2白眼,不能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项为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项为XAXa×XaY→后代雌雄各1/2红眼和1/2白眼,不能直接判断性别。D项为XaXa×XaY→后代全是白眼,也不能直接判断性别。
【答案】 B
10.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为ZZ。北京鹌鹑种场孵化的一批雏鹌鹑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白羽雌鹌鹑,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F1鹌鹑相互交配多次,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出现的白羽鹌鹑都是雌性。将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先后得到4只白羽雄鹌鹑。请分析回答:
(1)白羽性状属于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若控制鹌鹑羽色的基因用D、d表示,则F2中粟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F2中白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2中粟羽雄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得到白羽雄鹌鹑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若选择____________羽的雄鹌鹑与____________羽的雌鹌鹑交配,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代鹌鹑的性别。
【解析】 (1)由“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可知白羽性状为隐性性状。(2)通过分析可知,F2中粟羽雌鹌鹑、白羽雌鹌鹑、粟羽雄鹌鹑的基因型分别是ZDW、ZdW、ZDZD和ZDZd。(3)F1的雄鹌鹑(ZDZd)与亲本白羽雌鹌鹑(ZdW)交配,得到白羽雄鹌鹑的概率为1/4。(4)白羽雄鹌鹑与粟羽雌鹌鹑交配,后代中白羽个体全为雌性,粟羽个体全为雄性。
【答案】 (1)隐性 (2)ZDW ZdW ZDZD和ZDZd 
(3)1/4
 (4)白 粟
[能力提升]
1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
【解析】 若遗传病是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若遗传病由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由于仍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男、女发病率有差别;若该病由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则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X与Y染色体虽然大小、形态、结构不同,但为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联会。
【答案】 D
12.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 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Ⅲ 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 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 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
【解析】 由图示可知Ⅰ 1的基因型为XA1Y,Ⅰ 2的基因型为XA2XA3,故Ⅱ 2和Ⅱ 3的基因型都可能为1/2XA1XA2、1/2XA1XA3,A项错误。Ⅱ 2和Ⅱ 3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都可能为1/2XA1、1/4XA2、1/4XA3,Ⅲ 1为男性,由Ⅱ 1产生的含Y的配子与Ⅱ 2产生的含X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故Ⅲ 1的基因型是1/2XA1Y、1/4XA2Y、1/4XA3Y,B项错误。Ⅱ 4的基因型为XA2Y,产生的含X的配子只有XA2,Ⅱ 3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1/2XA1、1/4XA2、1/4XA3,Ⅲ 2为女性,故其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3、1/4XA2XA2,C项错误。Ⅲ 1产生含XA1的配子的概率是1/2,Ⅲ 2产生含XA1的配子的概率是1/4,因此Ⅳ 1的基因型是XA1XA1的概率为1/2×1/4=1/8,D项正确。
【答案】 D
13.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的遗传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3/4
【解析】 由图可知,甲图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为隐性遗传病,丁图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丙图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肯定不患此病的家系为甲、丙、丁,故A项正确。若家系乙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携带者,故B项错误。丁图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表示白化病的遗传家系,故C项错误。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夫妇的后代中有正常孩子,则夫妇均为杂合体,再生一个正常后代的概率为1/4。
【答案】 A
14.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A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仅位于图中________部分。
(2)图B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________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 2和Ⅱ 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遗传病。
③若Ⅱ 2和Ⅱ 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
Ⅱ 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Y的差别部分是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2)①由Ⅱ 1和Ⅰ 2不患甲病而Ⅱ 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 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 1和Ⅰ 2患病而Ⅱ 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Ⅱ 2基因型为aaXBXb,Ⅱ 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④Ⅱ 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1/2×1/50×1/2=1/200。
【答案】 (1)Y的差别 (2)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伴X染色体显性 ③1/4 ④1/200
15.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
②用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眼、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眼、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甲可知,双亲中一方是圆眼,一方是棒眼,而F1中全是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棒眼是隐性性状。(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眼形的遗传不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因此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Ⅱ或X和Y染色体的区段Ⅰ上。(4)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选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代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上;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
【答案】 (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区段Ⅱ上 X和Y染色体的区段Ⅰ上(顺序可颠倒) (4)实验步骤:①棒眼雌果蝇 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上 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