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第一节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1.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重点)
2.解释自由组合现象,描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重点)
3.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的机制,阐明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重难点)
探
究
性
状
间
自
由
组
合
机
制
1.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让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再让F1自交得F2。
亲本中绿色与黄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圆粒与皱粒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2)试验现象
F1全部表现为黄色圆粒,即显性性状。
F2中有4种表现型出现,其中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属于亲本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属于重组类型,且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F2
(1)Y、y控制黄色和绿色,R、r控制圆粒和皱粒。
(2)纯种黄色圆粒的基因组成为YYRR,产生一种YR配子;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组成为yyrr,产生一种yr配子。
(3)双亲的配子结合后产生F1,其基因组成为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4)F1产生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1∶1∶1∶1。
(5)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结合方式,产生的F2有9种基因型,有4种表现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
(3)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证明孟德尔的假设是成立的。
[合作探讨]
探讨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若将豆粒形状与子叶颜色分别进行统计,是否还符合基因分离规律?
提示:若将豌豆的形状与颜色分别进行统计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即:P:黄色×绿色―→F1:黄色F2:3黄∶1绿
P:圆粒×皱粒―→F1:圆粒F2:3圆∶1皱
探讨2: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如果亲本为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则F2中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如果亲本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F2的性状分离比也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但其中重组类型是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它们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
[思维升华]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图解
(2)F1的表现型分析
①就粒色而言:F1全是黄色 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②就粒形而言:F1全是圆粒 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的表现型分析
①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均遵循分离规律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
②两对性状的组合是随机的
(4)对F2的统计分析
F2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
①表现型
②基因型
2.巧用分离规律解决自由组合规律问题
(1)基本原理
分离规律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
首先,将自由组合规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规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规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组:Aa×Aa,Bb×bb。然后,按分离规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3)常见题型分析
①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②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求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种数。
a.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产生8种配子,AaBbCC产生4种配子。
B.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
32种结合方式。
③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规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
=18种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1/2(Aa)
×1/2(BB)
×1/4(cc)
=
1/16
④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规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现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3/4(A_)
×1/2(bb)
×1/4(cc)
=
3/32
⑤已知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
a.9∶3∶3∶1 (3∶1)(3∶1) (Aa×Aa)(Bb×Bb);
b.1∶1∶1∶1 (1∶1)(1∶1) (Aa×aa)(Bb×bb);
c.3∶3∶1∶1 (3∶1)(1∶1) (Aa×Aa)(Bb×bb)或(Aa×aa)(Bb×Bb);
d.3∶1 (3∶1)×1 (Aa×Aa)(BB×_
_)或(Aa×Aa)(bb×bb)或(AA×_
_)(Bb×Bb)或(aa×aa)(Bb×Bb)。
1.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3/16
B.1/4
C.3/8
D.5/8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16种组合,子代有4种表现型,且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一个纯合体(AABB、aaBB、AAbb、aabb),故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答案】 A
2.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解析】 控制该大鼠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根据题图F2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出大鼠的毛色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这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则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现按照黄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黑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分析。F1基因型为AaBb,F1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子代有灰色(A_Bb)、黄色(A_bb)两种表现型,B项正确;F2中灰色大鼠既有杂合体也有纯合体,C项错误;F2黑色大鼠为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后代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项错误。以另一种亲本基因组合分析所得结论与此相同。
【答案】 B
总
结
基
因
的
自
由
组
合
规
律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实质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离和组合时互不干扰。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
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很多性状,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_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合作探讨]
探讨1:非等位基因间一定能自由组合吗?
提示:不一定,能自由组合必须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而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不发生自由组合。
探讨2:自由组合规律与基因分离规律是否同时发生?其发生时间是什么?
提示:同时发生,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探讨3:细胞质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
提示:不遵循。因为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随着染色体的变化而发生的,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不存在于染色体上。
[思维升华]
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实质、时间、范围
观察减数分裂图
归纳:
(1)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发生时间:减Ⅰ后期,与基因分离规律同时发生。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只发生于下图中的“①”过程
(4)发生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
自由组合规律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中须分别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所示,下列各项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应为②③④,而①⑤中两对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它们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表现为9∶3∶3∶1,其产生配子类别比例为1∶1∶1∶1,但自交后代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1∶2∶2∶4∶1∶2∶1∶2∶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比例都为1∶1∶1∶1。
【答案】 D
2.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不可能的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理解细胞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关系是解题切入点。Eee的基因型可能是Ee的精子和e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精子的异常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的结果;也有可能是E的精子和ee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卵细胞的异常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的结果。
【答案】 B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双方都必须是纯合体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用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解析】 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要求是纯合亲本杂交;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条件下的自花授粉,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故A、B、C项均需考虑。由于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一样,故不需考虑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答案】 D
2.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它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 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不可能产生aa隐性类型,故B不正确。
【答案】 B
3.
某种哺乳动物的短毛(A)、直毛(B)、黑色(C)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个体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和黑色长直毛个体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
A.、
B.、
C.、
D.、
【解析】 由于Aa×Aa→产生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表现型为长毛的概率为1/4。Bb×BB→产生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1/2;表现型为直毛的概率为1。Cc×Cc→产生基因型为cc的概率为1/4;表现型为黑色的概率为3/4。所以,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为(1/2)×(1/2)×(1/4)=1/16;产生黑色长直毛个体的概率为(1/4)×1×(3/4)
=3/16。
【答案】 C
4.兔子的黑毛(B)对白毛(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纯合白色长毛兔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组合有________种,其纯合体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________,其杂合体占F2总数的________。
(2)上述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取F1黑色短毛兔与另一亲本杂交,后代出现黑色长毛∶黑色短毛∶白色长毛∶白色短毛=3∶3∶1∶1,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请写出F1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答案】 (1)2 1/3 1/8 (2)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
(3)Bbee
(4)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用高秆抗病小麦(DDTT)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ddtt)为亲本培育矮秆抗病的纯合个体,根据自由组合规律,播种F2的种子后,有90株矮秆抗病植株,高秆抗锈病的植株有( )
A.480株
B.360株
C.270株
D.90株
【答案】 C
2.对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规律相符
C.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解析】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子一代(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共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每一对性状都遵循分离规律。两对性状之间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 C
3.下列概念图中有错误的编号是( )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⑤⑧
D.⑦⑧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因此⑤错误;受精作用时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因此⑧错误。
【答案】 C
4.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解析】 由题干信息“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知,等位基因之间会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后代出现异常分离比。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后代可表示为:9W_Y_∶3wwY_∶3W_yy∶1wwyy,由于W存在时,Y和y都不能表达,所以W_Y_和W_yy个体都表现为白色,占12/16;wwY_个体表现为黄色,占3/16;wwyy个体表现为绿色,占1/16。
【答案】 C
5.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解析】 本题的解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进行逆推,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二是从选项出发进行正推,找出符合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如第一种解法:F2中,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由此可逆推出F1的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再结合雄蜂的基因型,可逆推出F1的雄蜂的基因型为ab。在此基础上,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B。
【答案】 A
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解析】 Aa×aa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基因型有两种;Bb×Bb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基因型有三种,根据乘法定理,AaBb×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六种。
【答案】 C
7.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另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Xb、Y、Y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形成的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和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一极,a和a及Xb和Xb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分别正常分离,故形成aXb和AAaXb的精子;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Y染色体,可形成两个Y、Y精子。
【答案】 A
8.豌豆的黄色子叶(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解析】 F1圆粒与皱粒的比为3∶1,亲本为Rr×Rr;F1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亲本为Yy×yy。
【答案】 C
9.等位基因A和a影响花瓣的大小,基因型AA表现为大花瓣,基因型Aa表现为小花瓣,基因型aa表现为无花瓣。另有一对等位基因R和r影响花瓣的颜色,基因型RR和Rr表现为红色花瓣,基因型rr表现为无色花瓣。现有两个均含这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若它们进行杂交,则下一代表现型的种类是
( )
A.4种
B.5种
C.6种
D.9种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花瓣的大小有3种性状,花瓣的颜色有2种性状,而基因型aa(无花瓣)不能体现红色花瓣和无色花瓣的性状,故它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2×2+1=5(种)。
【答案】 B
10.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来说明这一推断。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_______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
(填“分离”或“自由组合”)规律。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判断。
(4)若用测交法检验对以上实验结果的解释,测交的亲本基因组合是________。预测测交子代性状分离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知,扁盘形对长圆形为显性。(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亲本为AA(扁盘形)×aa(长圆形),子一代为Aa(扁盘形),子二代为1/4AA(扁盘形)∶2/4Aa(扁盘形)∶1/4
aa(长圆形)。(3)根据“9∶3∶3∶1”的变式,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9A_B_∶6(A_bb、aaB_)∶1aabb可知,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根据子二代结果反推,子一代为AaBb(扁盘形),则亲本为AABB(扁盘形)×aabb(长圆形)。
(4)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体(aabb)对子一代(AaBb)进行检测。测交子代为1AaBb(扁盘形)∶1Aabb(圆球形)∶1aaBb(圆球形)∶1aabb(长圆形)。
【答案】 (1)扁盘形 长圆形 (2)扁盘形∶长圆形=3∶1
[能力提升]
11.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
(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和紫花的基因型分别有5种和4种
【解析】 双显性的个体开紫花,其他基因型开白花,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CCpp、ccPP、Ccpp、ccPp和ccpp;
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则F1的基因型是CcPp,由于亲本是纯合白花,故基因型是CCpp与ccPP;
F1测交,子代基因型是CcPp∶Ccpp∶ccPp∶ccpp=1∶1∶1∶1,则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
【答案】 B
12.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的花粉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
A.2鲜红∶1蓝
B.2紫∶1鲜红
C.1鲜红∶1紫
D.3紫∶1蓝
【解析】 由题意可知,F2中各性状个体所占比数的代数和为9+6+1=16,应该属于含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类型(
F1∶AaBb×AaBb),则
F2为9蓝(A_B_)∶6紫(3A_bb+3aaB_)∶1鲜红(
aabb)。再用F2中的紫色植株(1AAbb、2Aabb、1aaBB、2aaBb)与鲜红色植株(
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如下:
F2:紫色植株×鲜红色植株
F3中基因型和表现型
紫色植株(♀)
鲜红色植株(♂)
基因型
表现型
1/6AAbb
aabb
1/6Aabb
1/6紫
2/6Aabb
aabb
1/6Aabb、
1/6aabb
1/6紫、1/6鲜红
1/6aaBB
aabb
1/6aaBb
1/6紫
2/6aaBb
aabb
1/6aaBb、1/6aabb
1/6紫、1/6鲜红
所以,紫∶鲜红=2∶1。
【答案】 B
13.(2015·海南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解析】 孟德尔指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他不支持融合遗传,A错误;孟德尔指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是减数分裂,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四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每对等位基因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子代基因型可以产生3×3×3×3=81种,C错误;同理,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每对等位基因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
【答案】 D
14.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让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的。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已给出两种类型,请将未给出的类型画在方框内。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花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________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二种类型)。
c.若________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三种类型)。
【解析】
(1)由题意知,纯合白花有AABB、aabb和aaBB
3种基因型,纯合红花基因型为AAbb,若两者杂交子一代全为粉色花(A_Bb),则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2)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通过观察可能性知,还有一种类型应该为A与B连锁,a与b连锁。F1粉色花基因型为AaBb,若符合第一种类型,则有子代基因型为1AABB(白色花)、2AABb(粉色花)、4AaBb(粉色花)、2AaBB(白色花)、1AAbb(红色花)、2Aabb(红色花)、1aaBB(白色花)、2aaBb(白色花)、1aabb(白色花),即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6∶3∶7;若符合第二种类型,则子代的基因型为1AABB(白色花)、2AaBb(粉色花)、1aabb(白色花),即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若符合第三种类型,则子代基因型为2AaBb(粉色花)、1AAbb(红色花)、1aaBB(白色花),即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
【答案】 (1)
AABB×AAbb或aaBB×AAbb
(2)①如图
③a.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6∶3∶7
c.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
15.(2016·青岛检测)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________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色,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________(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将F2中的紫色植株自交,F3中蓝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色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________。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下图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________植物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
Ⅱ.若子代中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干图分析已知E控制有色物质Ⅰ,F控制有色物质Ⅱ,但是当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说明A基因对E有抑制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紫花为双杂合体aaEeFf,则有色物质Ⅱ是紫花,有色物质Ⅰ是蓝花,同时也说明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eeff,紫花的基因型是aaEEFF。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EEFF()、aaEEFf()、aaEeFF()、aaEeFf(),它们自交后代蓝花(E_ff)的比例为×+××=。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和纯合的蓝花aaEEff杂交,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E_ff(白花)∶A_eeff(白花)∶aaE_ff(蓝花)∶aaeeff(白花)=9∶3∶3∶1,即表现型与比例为白花∶蓝花=13∶3。
(4)①图中甲细胞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多了一个f,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由于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花。
②让突变体aaEeFff与基因型为aaEEff(蓝花)的植株杂交,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甲;若子代中蓝∶紫=1∶1,则其为突变体乙。
【答案】 (1)抑制 (2)紫色 aaeeff 5/36 (3)白花∶蓝花=13∶3 (4)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蓝色 ②蓝花 甲 蓝∶紫=1∶1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