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列举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重点)
2.列举自由组合规律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
自
由
组
合
规
律
在
育
种
中
的
应
用
1.杂交育种的原理
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可以将许多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培育出人们希望的优良品种。
2.马铃薯等无性繁殖的生物的杂交育种
马铃薯等无性繁殖的生物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可直接获得杂种优势。当需要的优良性状组合出现后,可通过选择的方法,直接选留所需要的个体,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
3.小麦等自花授粉植物的杂交育种
小麦属于纯种自花授粉植物。在实际育种时,当首次出现所需优良性状组合的个体后,需要经过多代自交,逐代纯化和选择,最终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合作探讨]
探讨1:某植物是纯合体,欲培育抗倒伏(dd)、抗旱(ee)的新品种,应如何选择亲本?何时选种?是否需要连续自交?
提示:其亲本应为DDee与ddEE,选种需从F2开始,选出后不需连续自交,因ddee为隐性纯合体,其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探讨2:杂交育种中适合作亲本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1)必须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即两个亲本都具有优良性状,但它们所具有的优良性状一定不能是相对性状。
(2)必须是纯合体,不能是杂合体。若具有某一优良性状的个体是杂合体,则需经多次自交使其纯化后才能使用。
[思维升华]
1.辨析育种程序的类型
(1)培育常规的纯合体品种
①培育隐性纯合品种:选出双亲子一代子二代―→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性状个体即可推广。
②培育显性纯合体品种:选出双亲子一代子二代―→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性状个体子三代―→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性状个体…→选出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推广。
(2)培育杂合体品种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杂种子一代作为种子直接利用,如水稻、玉米等。
①基本步骤:选取双亲P(♀、♂)→杂交→F1。
②特点:高产、优质、抗性强,但种子只能用一年,需年年育种(因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可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营养繁殖(如甘薯、马铃薯等)等技术达到长期利用杂种子一代的目的。
2.比较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
(1)利用杂交育种培育宽叶抗病植株
第一年
第二年
宽叶、 宽叶、 窄叶、 窄叶、
抗病
不抗病
抗病
不抗病
↓
选取宽叶、抗病植株
五至六年
(2)利用单倍体育种培育宽叶抗病植株
(1)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不同:①杂交育种是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到获得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②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2)界定“最简便”与“最快”
“最简便”着重于技术含量,应为“易操作”,如杂交育种,虽然年限长,但农民自己可简单操作;然而,“最快速”则未必简便,如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其技术含量却较高,单就花粉培养成幼苗已很难实现。
1.如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⑤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过程简便,原理是基因重组
B.④和⑤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④过程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③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④过程与⑤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解析】 分析题图,①→②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目的是获得AAbb个体,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④和⑤过程都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③→④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B
2.用杂合体(DeEe)种子获得纯合体(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解析】 杂合体(DdEe)种子中含有d、e基因,自交后一旦出现隐性性状便能稳定遗传,故A选项所示方法最简捷。
【答案】 A
自
由
组
合
规
律
在
医
学
实
践
中
的
应
用
人们可以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来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通过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预测家庭、家族以及某一群体中遗传病的发病率,为预防遗传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合作探讨]
探讨1:控制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性染色体上,是否可以应用自由组合规律来分析预测两种病的遗传情况?为什么?
提示:可以,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探讨2:眼睛棕色(A)对蓝色(a)是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棕色眼、色觉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蓝眼色盲的儿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基因型与母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后代出现的概率为1/2×1/4=1/8。
[思维升华]
1.概率求解范围的确认
(1)在所有后代中求某种病的概率:不考虑性别,凡其后代都属于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某种病的概率:避开另一性别,只求所在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下,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如常染色体遗传病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2.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概率问题
以上内容可归纳如下表所示: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1-m)=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1-mn-(1-m)(1-m)或m(1-n)+n(1-m)
7
患病概率
m(1-n)+n(1-m)+mn或1-(1-m)(1-n)
8
不患病概率
(1-m)(1-n)
遗传系谱图分析技巧
1.下列遗传系谱图中,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F或f表示。个体Ⅱ 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 )
A.个体Ⅰ 2的基因型为eeXFXf
B.个体Ⅱ 6的基因型为FFXEY
C.个体Ⅲ 9的基因型为FFXeY的可能性是1/2
D.个体Ⅳ 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
【解析】 由图中的5、6、8、9可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3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由此可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5、6、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Ⅱ 6的基因型为FfXEY,个体Ⅰ 2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个体Ⅲ 9的基因型为1/3FFXeY或2/3FfXeY,Ⅲ 7的基因型为1/2FfXeY或1/2FFXeY,Ⅲ 8的基因型为1/2ffXEXE或1/2ffXEXe,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为乙病女孩的概率为1/8,所以个体Ⅳ 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
【答案】 D
2.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且手指正常的孩子。求再生一个孩子:
(1)只患并指的概率是________。
(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
(3)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患白化病且手指正常孩子的基因型应为aabb,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妇:Aabb,夫:AaBb。依据该夫妇的基因型可知,孩子中并指的概率应为1/2(非并指的概率为1/2),白化病的概率应为1/4(非白化病的概率应为3/4),采用棋盘法可得:
并指1/2
非并指1/2
白化病1/4
两病都患[(1/4)×(1/2)]
只患白化病[(1/4)×(1/2)]
非白化病3/4
只患并指[(3/4)×(1/2)]
正常[(3/4)×(1/2)]
(1)再生一个只患并指孩子的概率为:并指×非白化病=(1/2)×(3/4)
=3/8。(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白化病×非并指=(1/4)×(1/2)
=1/8。(3)生一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为:男孩出生率×白化病概率×并指概率=(
1/2)×(1/4)×(1/2)=1/16。(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并指概率×非白化病概率+非并指概率×白化病概率=
(1/2)×(3/4)+(1/2)×(1/4)
=1/2。(5)后代中患病的概率为:1-全正常(非并指且非白化病)=1-(1/2)×(3/4)=5/8或只患并指+只患白化病+两病都患=3/8+1/8+1/8=5/8。
【答案】 (1)
3/8 (2)
1/8
(3)1/16 (4)1/2
(5)5/8
1.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选择的杂交亲本必为纯合体
B.所培育的新品种也必为纯合体
C.杂交育种的时间一定很长
D.必须进行人工异花授粉
【解析】 所选择的亲本及培育的新品种都不一定为纯合体,要根据培育的目标来确定;杂交育种的时间也不一定很长,一个要看所需性状显隐性,还要看是否是单株培育,单独观察;杂交育种必定要人工异花授粉。
【答案】 D
2.水稻高秆(M,易倒伏)对矮秆(m)为显性,抗病(N)对感病(n)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那么F1中能长期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所占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
【解析】 由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可推知亲代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均为MmNn,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是纯合矮秆抗病植株,F1中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1/16。
【答案】 C
3.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概率分别是( )
A.1/4,1/8
B.1/8,1/8
C
3/8,1/8
D.3/8,1/2
【解析】 根据亲代表现型及子代表现型可确定双亲的基因型为:父亲AaBb,母亲Aabb。两对基因分别考虑,Aa×Aa→3A_∶1aa,Bb×bb→1Bb∶1bb,可得未来子女棕眼的概率为1/2,蓝眼的概率为1/2,耳垂离生的概率为3/4,耳垂连生的概率为1/4。则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的概率为1/2×3/4=3/8,蓝眼连生耳垂的概率为1/2×1/4=1/8。
【答案】 C
4.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
A.9∶4∶3
B.9∶3∶4
C.9∶1∶6
D.9∶6∶1
【解析】 BbCc繁殖的后代中,B_C_基因型为黑色,占;bbC_基因型为褐色,占;所有cc基因型(包括B_cc、bbcc)都为白色,占总数的。
【答案】 B
5.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其父亲为纯合体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 色觉基因用B、b表示,指数基因用A、a表示。由题意推知该夫妇基因型为AaXBY,aaXBX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多指的概率为1/2,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2=1/4。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答案】 C
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六指(显性),母亲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白化病(隐性)但手指正常,这对夫妇的第二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病的可能性分别为( )
A.3/4、1/4
B.3/8、1/8
C.1/4、1/4
D.1/4、1/8
【解析】 假设六指由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基因b控制,则第一个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父亲六指,基因型为AaBb,母亲正常,基因型为aaBb,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可能性为1/2×3/4=3/8;同时患两种病的可能性为1/2×1/4=1/8。
【答案】 B
2.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现用DDTT与ddtt两个品系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比例为( )
A.1/16
B.2/16
C.3/16
D.6/16
【解析】 由题意知F1的基因型为DdTt,F2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其中最合乎理想的矮秆抗病的基因型为ddTT,占1/16。
【答案】 A
3.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果对多室果为显性,长蔓对短蔓为显性,三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体的比例分别是
( )
A.9/64、1/9
B.9/64、1/64
C.3/64、1/3
D.3/64、1/64
【解析】 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亲代为AABBcc与aabbCC,F1为AaBbCc,F2中A_∶aa=3∶1,B_∶bb=3∶1,C_∶cc=3∶1,所以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是3/4×1/4×3/4=9/64;在F2的每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中的纯合体占1/3,故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体的比例是1/3×1/3=1/9。
【答案】 A
4.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1/8,四个显性基因控制),AaBB、AABb(前者占2/8,后者占1/8,三个显性基因控制),AaBb、aaBB(前者占2/8,后者占1/8,两个显性基因控制),aaBb(1/8,一个显性基因控制)。其中,AaBB、AABb的个体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二者比例之和为3/8。
【答案】 C
5.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
A.9∶3∶3∶1
B.4∶2∶2∶1
C.3∶3∶1∶1
D.1∶1∶1∶1
【解析】 亲本为YyTt×YyTt,则所生后代的基因型Y_T_∶Y_tt∶yyT_∶yytt=9∶3∶3∶1,其中Y_T_中不能存活的为1YYTT、2YYTt、2YyTT,能存活的只有4YyTt。Y_tt中不能存活的为1YYtt,yyT_中不能存活的为1yyTT,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5)∶(3-1)∶(3-1)∶1=4∶2∶2∶1。
【答案】 B
6.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患短指症,母亲为正常指,父母都会说话。已知短指(B)对正常指(b)为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为显性。请问该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和该正常指聋哑人是由哪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的( )
A.父BBDd、母bbDD,Bb精子、bD卵细胞
B.父BBDD、母bbDd,BD精子、bd卵细胞
C.父BbDd、母bbDd,bd精子、bd卵细胞
D.父BbDd、母bbDD,bD精子、bD卵细胞
【解析】 父亲患短指,其遗传组成为B_D_,母亲为正常指,其遗传组成为bbD_,该正常指聋哑人的遗传组成为bbdd,他是由遗传组成为bd的精子和bd的卵细胞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则父母都有遗传因子bd,则父母的遗传组成分别为BbDd、bbDd。
【答案】 C
7.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
B.两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bXr的配子都占1/4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白眼残翅雄果蝇不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和白眼长翅果蝇分别是雌性和雄性,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BbXrY;两个亲本产生的bXr配子都占所产生配子的1/4;BbXrY与BbXRXr杂交,后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白眼残翅雄果蝇可以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 D
8.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色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解析】 患白化病的女儿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因为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父亲是色盲(XbY),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
【答案】 D
9.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
C.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D.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
【解析】 由图可知Ⅱ1和Ⅱ2都没有甲病但生出的男孩有甲病,且Ⅰ1和Ⅰ2生出的男孩没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没有乙病但生出的孩子2和3有乙病,而Ⅲ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故乙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故A正确。Ⅱ2表现型正常,但生出的男孩有甲病,说明其应是甲病携带者,因其是Ⅲ3的母亲,Ⅲ3是乙病的携带者,故Ⅱ2也是乙病的携带者,故基因型是AaXBXb,B正确。Ⅲ3没有甲病但其兄弟有甲病,所以基因型为1/3AAXBXb或2/3AaXBXb,故C正确。Ⅳ1其父亲是甲病的携带者,Ⅳ1有1/2概率是携带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8,故D错误。
【答案】 D
10.下图是人类某一家庭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基因。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 7________;Ⅲ 8________;Ⅲ 10________。
(3)若Ⅲ 8与Ⅲ 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根据正常的Ⅱ 5和Ⅱ 6生出患甲病的Ⅲ 9女儿和患乙病的儿子可判断甲、乙两病皆为隐性遗传病,且甲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病为伴性遗传病。(2)根据Ⅰ 2和Ⅲ 8的表现型先确定Ⅱ 3和Ⅱ 4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Y和AaXBXb;则Ⅲ 7和Ⅲ 8的基因型依次为A_XBY和aaXBX-,同样方法推断出Ⅲ 10的基因型为A_XbY。(3)Ⅲ 8和Ⅲ 10结婚,后代的患病情况为:患甲病的概率:aa×2/3Aa→1/2×2/3=1/3,患乙病的概率:1/2XBXb×XbY→1/2×1/2=1/4,两病兼患:1/3×1/4=1/12,只患一种病概率:1/3+1/4-2×1/12=5/12。
【答案】 (1)常 隐 X 隐
(2)AAXBY或AaXBY aaXBXB或aaXBXb AAXbY或AaXbY
(3)5/12 1/12
[能力提升]
11.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杂交组
F2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
1
699
1
592
107
14.88∶1
2
1
546
1
450
96
15.10∶1
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
【解析】 根据F1自交结果黑色∶红色为15∶1,可推知鲤鱼体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由黑色∶红色为15∶1,可推知红色性状由双隐性基因决定,其他为黑色。根据F1测交遗传图解可知测交会产生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答案】 D
12.
如图是白化病和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基因为a,红绿色盲基因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Ⅲ8和Ⅲ10只有一种基因型
B.Ⅲ8和Ⅲ10结婚生育的子女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2/12
C.Ⅲ8和Ⅲ10结婚生育的子女中,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6
D.Ⅲ8和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色盲的概率为2/12
【解析】
Ⅲ8是白化病患者,所以其基因型是aa,而Ⅲ10没有白化病症状,所以其体内肯定含有一个正常的基因A。从系谱图中可知,Ⅲ9是一个白化病患者,推知其父母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是Aa,所以Ⅲ10的基因型为2/3Aa、1/3AA,Ⅲ8和Ⅲ10婚配后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2)=1/3,那么生一个非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Ⅲ10是一个色盲患者,所以其基因型是XbY,Ⅲ8不患色盲,但Ⅲ7是一个色盲患者,但其双亲都不是色盲患者,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男性(Ⅲ7)体内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所以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XBY,Ⅱ4的基因型为XBXb。进一步可推知Ⅲ8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XBXB或XBXb,概率各为1/2。Ⅲ8和Ⅲ10婚配后生一个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2)
×1×(1/2)=1/4,生一个非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
-1/4=3/4。
根据上述两种单独计算的结果进行综合,有四种组合,见下表:
项目
色盲与非色盲
色盲(1/4)
非色盲(3/4)
白化与非白化
白化(1/3)
白化色盲(1/12)
白化非色盲(3/12)
非白化(2/3)
非白化色盲(2/12)
非白化非色盲(6/12)
从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中Ⅲ8和Ⅲ10只有一种基因型的说法是错误的;选项B中Ⅲ8和Ⅲ10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12;选项C中Ⅲ8和Ⅲ10所生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12;选项D中Ⅲ8和Ⅲ10所生孩子只患色盲的概率为2/12。
【答案】 D
13.(2014·安徽高考)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解析】 由题干和杂交1、2组合分析可知,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鸟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由于控制鸟类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以判断两对基因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可排除A项。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可排除D项。杂交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杂交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
【答案】 B
14.(2016·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3有毛白肉A与无毛黄肉C杂交的子代都是有毛黄肉,可判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依据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对应关系,可确定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_ff,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_,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果皮都表现为有毛,则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Dff;又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黄肉∶白肉为1∶1,则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f;由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的子代全部为有毛黄肉可以推测,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3)无毛黄肉B(ddFf)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FF∶ddFf∶ddff=1∶2∶1,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亲代的基因型是DDff和ddFF,子代为有毛黄肉,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后代表现型为有毛黄肉(9D_F_
)∶有毛白肉(3D_ff)∶无毛黄肉(3ddF_)∶无毛白肉(1ddff)=9∶3∶3∶1。(5)实验2中无毛黄肉B(ddFf)与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
【答案】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15.(2016·淄博质检)
棉纤维白色(B)和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深红棉(棉纤维深红色)基因型为ⅠbⅠb,其单倍体植株为粉红棉(棉纤维粉红色),深受消费者青睐,但产量低。科学家对深红棉作了如图甲(Ⅰ为染色体)所示过程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ⅠbⅠ-的粉红棉新品种(Ⅰb表示有b基因,Ⅰ-表示没有b基因,它们之间不是显隐性关系),解决了单倍体植株产量低的难题。
(1)图甲中培育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___。新品种的种子不能大面积推广,理由是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并产生一个新品种白色棉,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得到大量推广的粉色棉种子,请利用上述新品种白色棉设计一个最简单的育种方法,用遗传图解表示。
(2)基因A、a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抗旱与不抗旱性状,则基因型为AaⅠbⅠ-的新品种自交产生的种子中,理论上抗旱粉红棉占总数的________。
【解析】 观察图甲中新形成的粉红棉细胞中的染色体较原来的缺失了一段,因而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粉红棉的基因型是ⅠbⅠ-,它自交产生的后代中Ⅰ-Ⅰ-为白色棉;欲得到大量推广的粉色棉种子,可用深红棉与新品种白色棉杂交,如图。AaⅠbⅠ-自交,后代抗旱的含A_占3/4,粉红棉占1/2,则抗旱粉红棉占3/4×1/2=3/8。
【答案】 (1)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缺失)
Ⅰ-Ⅰ- 用深红棉与新品种白色棉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