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目标
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学习指导
1、时间:19世纪末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3、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
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___________性。
4、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_________________。(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一、非选择题
1、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
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
和
组成;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
1972年,桑格和
提出了
。
2、构成细胞膜相邻的磷脂分子之间每分钟换位100万次,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3、有人研究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则不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可见,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是铺成单分子层是,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根据以上事实推测:21教育网
(1)细胞膜上的这种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
(2)这种化学成分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
)
A、细胞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叶绿体膜
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21·cn·jy·com
A、保护作用
B、一定的流动性
C、主动运输
D、选择透过性
4、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
A、维生素D和性激素
B、水和尿素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酶和胰岛素
5、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
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6、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21cnjy.com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
7、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
)。
A、它们是疏水的
B、它们是亲水的
C、它们迅速吸水
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
8、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