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6 15: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赤壁赋》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巩固(19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而卒莫消长也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选C。A项,“冯”同“凭”;B项,“缪”同“缭”;D项,“知”同“智”。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正襟危坐      
危:危险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知不可乎骤得
骤:骤然,突然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解析:选A。危:端正。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D.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选D。D项,“则”,都是连词,译为“那么”。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但前一句中的“于”译为“在”;后一句中的“于”译为“从”。B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但前一句中的“其”译为“那”;后一句中的“其”译为“这”。C项,前一句中的“乎”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后一句中的“乎”是介词,可译为“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幽壑之潜蛟
(使动用法)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
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
D.侣鱼虾而友麋鹿
(使动用法)
解析:选D。侣、友:意动用法。
5.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渺渺兮予怀
④何为其然也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⑧而今安在哉
⑨甚矣,汝之不惠
A.①②⑦/③⑨/④⑥⑧/⑤
B.①⑤/②③⑨/④⑥⑧/⑦
C.①/②③⑦⑨/④⑥⑧/⑤
D.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
解析:选D。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⑨主谓倒装句,④⑥⑧宾语前置句,⑤定语后置句,⑦状语后置句。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答案:(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二、阅读提升(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十月之望  
望:每月初一日
B.今者薄暮
薄:迫近
C.披蒙茸
披: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解析:选A。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待子不时之需
开户视之   
B.如此良夜
何翅如车轮
C.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D.掠予舟而西也
揖予而言曰
解析:选D。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道士;B项,“如……何”构成疑问句式,“奈……何”/动词,像;C项,动词,观看/副词,不过。
9.下列全部表现苏轼“超尘绝世”的奇想的一组是(  )(3分)
①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③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④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⑤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⑥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⑤⑥
解析:选D。注意抓住题干“超尘绝世”,即体现其幻想超脱的句子。
10.下列对《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
B.《赤壁赋》字字秋色,《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景物的变化。
C.《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
D.《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对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两篇《赤壁赋》中,时节推移,江山易貌,主人公的情绪始终是欢乐自适的。
解析:选D。“主人公的情绪始终是欢乐自适的”说法不当。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分)
译文: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2分)
译文:                                    
                                    
(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2分)
译文:                                    
                                    
答案:(1)才过了多久呀,江山的面貌却再也认不出来了!
(2)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
(3)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三、语言运用(8分)
1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
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战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苏东坡被他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涧青峰、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着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
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 
可爱、高贵、魅力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 
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构不成自我护卫力 
⑤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
解析:在组合这5个句子时,关键应当选出首句,①中“真正”,②中转折连词“但”,③中的代词“它们”,④中的副词“也”表明这些句子均是由其他句领起,不能作首句,只有⑤可作首句,选出⑤为首句,其他句子根据上面提到的关键词和每个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排列出答案。
答案:⑤②④①③
13.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答:                                    
                                    
                                    
答案: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14.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曹操的一世之雄,请你通过想象对这两句话进行扩展描写。要求:①要描写出曹操的英雄气概。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个字。(3分)
答:                                    
                                    
                                    
解析:根据题干,此题就是用赞美的语言对“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场景进行描写,由于字数要求是不少于60个字,场面描写只能点到为止,至于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引用是最容易也是最常用的手法。语言表达还要生动形象,不能过于朴实。
答案:(示例)长江如万马奔腾,滚滚东去。曹操面对大江,斟满美酒,屹立船头。前方,吴军水寨星火点点;身后,魏国战舰威然林立。江风狂卷,战袍翻动,曹操手持长矛,朗声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参考译文: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山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想办法。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等你随时的需要。”
于是我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江山的面貌却再也认不出来了!我于是提着衣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一声长啸,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了,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
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这次赤壁旅游很快乐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门看,看不见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