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诗词五首》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30课
激趣导入
梦回唐宋,泛舟诗词汇聚的文化瀚海——白居易笔下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杜牧由沉没在沙中的一只戟,引发他的感慨;文天祥在零丁洋发出爱国的呐喊;龚自珍虽辞官仍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张养浩对人民群众的苦难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观刈麦
白居易
走进作者
白居易 (公元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据说能够流传于老太太、兵士、僧徒口中。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作品集《白氏长庆集》。
背景简介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初读诗歌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lǒng
hè
dān
zhì
xié
xiǎng
zhuó
bǐng
bì
zēng
yàn
品读赏析
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一、诗中人
找出诗中写到的人物。(用原词作答)
品读赏析
二 诗中景
农家人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到了五月,夜晚刮起了一场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了……诗中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用几个字概括)
品读赏析
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
合作探究
如果你是诗中的丁壮和贫妇,你想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说什么?
拓展延伸
古诗中的农民众生相
宋朝的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唐朝的李绅 《悯农》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宋朝的张俞 《蚕妇》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唐朝的白居易《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主旨赏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诗歌主旨
赤壁
杜牧
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朗读诗歌
1、听读诗歌,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齐读。
诗意梳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合作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从一只折断的戟写起?
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
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
交代兴感之由
合作交流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 “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
写作赏析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拓展延伸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咏怀诗
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讽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走进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朗读诗歌
听老师范读,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Huáng
Liáo lùo
品读赏析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作者在21岁时依靠精通儒家经典而出仕做官。在国家危急的时局中,起兵抗元。
不屈不挠 无怨无悔
品读赏析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句有何联系
比喻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各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忧国忧民
品读赏析
颈联一句好在哪里
本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字面重复而词义不重复,地名巧妙地转化为心情。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家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浮的孤独处境。上下两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尽显悲怆沉郁之感。
品读赏析
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意,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慷慨正义
舍生取义
拓展延伸
你能列举出如文天祥一样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坡亭。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慷慨就义。
感知主题
个人
国
家
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走进作者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纪念馆
北 京
浙 江
作品简介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
初读课文
听本诗朗诵,把握感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品读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品读赏析
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胸中的忧虑、怨恨以及失落当然不会少。
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品读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写作探究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拓展延伸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主题意义
对国家民族的那
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
家民族贡献力量。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文体介绍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有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个曲子为独立单位。《山坡羊·潼关怀古》就属于小令。与词相似,“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曲牌名与内容无关,题目则与内容息息相关。
关于元曲
作家小传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初读感知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欣赏本诗配乐朗诵,注意把握节奏。
初读感知
小译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汇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震怒。华山在腹,黄河守门,好一条潼关路,遥望长安古西都,思绪沉郁又起伏,途径秦汉故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初读感知
品读赏析
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描写了潼关内外地势险要的特点。“峰峦如聚”,一个“聚”字写出了山形气势;“波涛如怒”,一个“怒”字写出了大河的水势和声势。作者的笔下景物壮观,气势雄奇。写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是为下文抒发感慨做的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品读赏析
试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潼关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又华山。
品读赏析
“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
表面是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实际是抚今思昔,为人民的苦难而痛心。
合作讨论
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整体探究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写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抒情:写作者经潼关时所见所想
议论:写作者的感慨
点明主旨
潼关怀古
当你被一种很好的表述方式打动时,其实是语言背后的那个灵魂让你感到有魅力。
--余秋雨
体味主旨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所在。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这五首古诗词。《诗词五首》练习
一、名句默写
1.足蒸暑土气, 。
2. ,但惜夏日长。
3.吏禄三百石, 。
4.东风不与周郎便, 。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6. ,零丁洋里叹零丁。
7. , ,山河表里潼关路。
8.《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括了历代人民共同遭遇的句子是:“ , ; , !”21·cn·jy·com
二、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飘絮”喻 ,以“雨打萍”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1·世纪*教育网
1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三)阅读古诗,完成14、15题。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
15.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诗歌,完成1、2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
2. 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21cnjy.com
3.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4. 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情。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诗词五首》答案
一、1.背灼 炎天光 2.力尽不知热 3.岁晏有余粮 4.铜雀春深锁二乔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惶恐滩头说惶恐 ( http: / / www.21cnjy.com ) 7.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8.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9.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www.21-cn-jy.com
二、(一)11. 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 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
12.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2·1·c·n·j·y
(二)13. 选C。末句暗示此战周瑜如果失败,历史形势将会完全改观。
(三)14. 诗人的马鞭
15.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三、(一)1. 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21教育网
(二)3. 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4. 选B。诗句的意思是: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