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16子刘子自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16子刘子自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6 20: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子刘子自传
本课话题 ——改革创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马化腾用微信“征服”世界
他创造了庞大的虚拟家园,海角天涯变成咫尺之间;他营造的世界,年轻的心态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那个在电脑右下角频繁闪动的小企鹅提醒投资者:“玩”也是生产力。
2000年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嗅到商机的马化腾凭借精准的眼光,大胆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COM公司。到2001年7月,腾讯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而在这一年,三大门户网站也因为与移动的分成业务从互联网的冬天中缓过神来。之后,马化腾开始推出QQ秀、QQ行等一些新业务。
一路风雨一路成长,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再接再厉,在2011年年初推出微信,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到2012年3月份已有超过1个亿的注册用户,目前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他的努力和创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
2.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
3.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司汤达
4.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巴乌斯托夫斯基
5.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成功之路。
——约翰·D·洛克菲勒
6.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爱因斯坦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谥(  )曰靖(  )    
殒(  )灭
温凊(  )
因成痼(  )疾
后忝(  )登朝
捧檄(  )入告
道无虞(  )
苏州掾(  )
诏下内禅(  )
擢(  )为监察御史
夔(  )州
数之奇(  )兮
人或加讪(  )
心无疵(  )兮
寝于北牖(  )
庸讵(  )
【答案】 shì jìnɡ yǔn qìnɡ ɡù tiǎn xí yú yuàn shàn zhuó kuí jī shàn cī yǒu j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翊日(翊,同“翌”)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虞
(2)过
(3)因
(4)以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一昭一穆如平生
古义:这里指平时在世的时候。
今义:指一生。
(2)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
古义:这里指官署。
今义:现在指诉讼。
(3)因为东诸侯所用
古义:这里是两个词,“因”是“于是”,“为”是“被”。
今义:为连词,表原因或理由。
(4)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5)后为淮西从事
古义:古代指属官。
今义:指投身到某项事业中。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遂及大乱,举族东迁(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士林荣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
(3)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能以口辩移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说动)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因为东诸侯所用(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2)宰相贬崖州(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句)
(3)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宾语前置句,应为“众未知之”)
(4)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始谋之”)
(5)天宝末应进士(省略句,省略主语“父”)
[常识·速览]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曾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的序言中曾称赞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一生时运不齐,仕途坎坷`。先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召回后,又因作诗讽刺时政再次遭贬。这样刘禹锡便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篇自传写于他去世那年,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郁闷之情。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整体·感知]
作者刘禹锡在这篇自传中叙述了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和仕途的不顺,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文脉·梳理]
子刘子自传
【答案】 ①身世家史 ②叔文革新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文章结尾的“铭文”说“不夭不贱,天之祺兮”。请问传主刘禹锡“祺”在何处?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答案】 原文1:世为儒而仕。
原文2: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尊奉夫人不敢殒灭。
原文3: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二、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2.作者在这篇自传中是怎样评价“永贞革新”的?
【答案】 刘禹锡在“自传”中指出:从春到秋的“永贞革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这是对“永贞革新”的充分肯定。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
三、阅读课文第4自然,回答问题。
3.“铭文”中说“重屯累厄,数之奇兮”。传主刘禹锡“厄”之所在?
【答案】 第1次被逐:“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第2次被逐:“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
第3次被逐:“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
4.用词语描述作者的仕途。
【答案】 命途多舛、宦海沉浮、多次遭贬、多处流放、终不得志。
5.最后的这段铭文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遭遇的感慨,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他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话题·互动]
话题: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学生甲:刘禹锡少年得志,仕途顺利。后因参与革新,失意遭贬,从此仕途坎坷,最后抑郁终老。这也是封建士大夫的一般特点,出仕为官,是为兼济天下。后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最终遭到排挤打击,壮志难酬,空留感慨。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刘禹锡一生的转折就在于“永贞革新”,以至后半生长期流放,颠沛流离,但他并不后悔自己参与了这场改革,相反,在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迁之后,他在71岁高龄时,仍在为“永贞革新”辩护,“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一句话,便道出了革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对人世的参透,才有了一生的豁达。即使命运多舛,也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写法·借鉴]
以时间为顺序,叙事条理
作者刘禹锡在为自己立传的时候,总体上以时间为顺序,叙事条理清晰。第一段主要交代自己的出身和家史,由先人一直写到自己。第二段由写自己考中进士开始,按时间先后交代了自己的仕途经历。第三段以写王叔文为主,写了自己与他的交往。第四段写“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经过,自己因受牵连而被贬。这样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条理清楚,行文自然。
[佳作·领悟]
读韩愈
梁 衡
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就连他写的奏折,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②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④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⑤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而为。
⑥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1.学铺垫
开篇从韩愈的遭遇写起,通过其耿耿忠心与其遭贬潮州作比,一个宦途悲剧形象立于世人面前,为下文赞其身处逆境仍爱民如子的高尚品格作铺垫。
2.学比喻
第②段用登山来比喻韩愈、李白、柳永的遭遇,形象生动地表现他们悲剧的不同程度,从而突出韩愈挫折之严重,也是为下文赞其身处逆境仍爱民如子的高尚品格作铺垫。
3.学列举
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要赞美韩愈身处逆境仍能心系百姓的高尚品格。为此,第③段采用了列举手法,列举了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关系民生的大事。这四件事典型、具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学联想
第④段写韩愈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儒家道德,由此,作者联想到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联想,使韩愈的形象得到升华,文章的内容得到拓展,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5.学总结
作者对作品人物的艺术开掘,正显示出了作者本人对这些历史伟人由衷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在伟人的情怀中陶冶、共鸣。文章结尾提出人生四逆境:“生活之苦”“心境之苦”“事业受阻”“存亡之危”。又颇有见地地揭示处逆境之势的心态:“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见心明志”“泰然处之”。我们看到了作者深邃的洞察力,也看到了“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内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