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高效复习策略(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高效复习策略(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1-17 13: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2017河南中考高效复习策略 〖三大规划〗三轮复习,步步为营初中数学复习总体要求抓好计划,踏准每一个节奏;
精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讲练结合,落实每一个点;
激活主体,调动每一个人;
科学管理,利用每一分钟。轮次复习教学目标及要求第一轮:回归课本,重视基础要求学生概念记清
汇总各章节知识点
过记忆关
过基本方法关
过基本技能关
选题时充分重视三基,不追求难度
课本重点知识重新讲解 3月初~4月中旬, “课本与课程纲要”为标准第二轮:专题训练,重视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解题技巧方法专题
对应题型训练专题
揭示思维过程
形成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方法
时间:4月中旬~5月底 以中考对号题型、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为主第三轮:考前练兵,提升技巧参加省、市教研活动,获取信息
模拟考试,综合拉练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自信应考
临考前讲授考试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时间:5月底~6月中旬 以模拟训练反思纠错为主第一轮复习目标及要求1、目标:以知识为立意,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
2、形式:分块复习,抓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构建网络,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具体做法是:师生每人全套初中数学教材经常带在身边备用,
对各章节按《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及其应用》、《三角形》、
《四边形》、 《圆》 、
《图形与变换》、《概率及统计初步》
这八个单元进行系统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特别是选择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因此,要把教材中的概念整理出来,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通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彻底搞清、不留后患。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2)过基本方法关:
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配方法,换元法等,在复习时应进行强化训练.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解偏题难题上。偏题难题有着优势的一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增加多种解题思路,却往往偏离了要求。偏难题让学生没有自信,思维是越走越偏,远离教材知识点往往是浪费时间,收效不高。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3)过基本技能关。
如:基本计算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识图能力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建议一:研究课堂.第一轮复习的策略建议二:研究学生建议三:研究变化建议四:研究试题2017河南中考数学复习要点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课程性质: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2、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5、课程内容的10大核心词: (1)数感;(2)符号意识;(3)空间观念;(4)几何直观;(5)数据分析观念;(6)运算能力;(7)推理能力;(8)模型思想;(9)应用意识;(10)创新意识. 历年河南中考数学的指导思想是“狠抓基础,
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1.基础知识
2.基本技能重视《数学新课标2011版》中四基的要求:考点研究一、数与代数 专题一:实数的概念与运算(含根式) 本专题主要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科学记数法及实数的运算等,一般是以基础题出现,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对科学记数法的考查一般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 预计2017年中考将继续以基础题为主,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 、无理数的判断、实数的估算、实数的大小比较、实数的运算及科学记数法等。考点研究 专题二:整式与字母表示数 整式的运算、分解因式,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预计2017年应会考查整式运算正误判断及因式分解。 本专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幂的运算法则及运用(含逆用)、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乘法公式的几何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等内容。注意关注整体思想的运用。考点研究 专题三:分式的性质与运算 本专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意义(有意义与无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有条件求值及分式的化简求值等内容,其中分式的化简求值为历年考试的重点。 预计2017年仍有可能会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问题,小题关注分式的意义与分式值为0的条件问题。考点研究二、方程(组)不等式(组)考点研究 专题一:一次方程(组)与分式方程 本专题主要考查一次方程解的理解、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问题,分值为3-7分,题号稳定在第21题。近三年对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均从未考查过,所以要引起老师们复习时的一定重视。 预计2017年仍会以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性问题为主,但同时注意兼顾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或一元二次方程应用。考点研究 专题二:一元二次方程 本专题重点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关注)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理解与代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 预计2017年仍会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主,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河南近三年还没有对这一内容考查过。考点研究 专题三: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 本专题重点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会表示其解集或求其整数解;不等式中字母范围的求法及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也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不等式组与方程与函数图象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以及考查学生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预计2017年重点仍将对解不等式和不等式与方程组的应用结合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是重点考查内容。考点研究三、函数考点研究 专题一:位置的确定、函数及其图象 本专题重点:1、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特征和在几何图形中求点的坐标及平面坐标系中点坐标的规律变化等,同时本专题也常与图形的旋转、对称与平移结合求点的坐标,多以选择与填空题出现。
2、函数概念的理解与函数图象的理解。 预计2017年仍会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求法(与旋转、对称结合)与几何动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理解作为考试的重点。考点研究专题二:一次函数及其应用 本专题重点考查内容有:1、待定系数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理解;4、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及其几何图形的结合;5、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预计2017年仍会重点考查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与一次函数的应用,同时也要关注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性试题作为考试的重点。考点研究 本专题重点考查内容有:1、利用几何图形的综合确定反比例函数中K的值;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含增减性与对称性);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及其几何图形的结合等内容的考查。 预计2017年仍会把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与字母K的确定作为重点。应用题考的可能性不大,新课标减弱了对反比例函数的要求,所以重点关注小题。 专题三:反比例函数及应用考点研究 专题四: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次函数历年是中考的重点与难点,本专题重点考查内容有:1、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含增减性、对称性与函数值大小比较、最值与区间最值等问题)
2、二次函数的平移、对称变换;
3、由图象确定二次函数中字母如a、b、c等值的符号; 预计2017年仍会增加对二次函数图象性质内容的考查。考点研究 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问题历年是河南中考的压轴题,重点考查内容有两个方面:1、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性问题;
2、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动点问题,其中重点考查第2个内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分值为11分。 预计2017年仍会以压轴题的形式对二次函数进行综合应用的考查、并与动点、面积、最值、几何图形(等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存在性与相似的存在性等问题综合出现。 专题五: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考点研究四、图形的性质考点研究 专题一: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角、相交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本专题考查重点是角平分线、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多以平行线或垂线求角度的数为主,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分值为3分,属送分题。难点是会涉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垂线段性质内容(垂线段最短)。 预计2017年仍会考查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尺规作图,求角度为主,题目简单。考点研究 专题二:三角形及其性质(含全等三角形) 本专题重点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中位线定理、特殊三角形的计算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内容。其中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及最值问题是常考点,而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分类讨论是本专题的难点。 预计2017年仍会考查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关的计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考点研究 专题三:四边形问题探究 本专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近年来河南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矩形与菱形的判定有及性质上,题型以解答题为主,而对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涉及不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中对梯形的判断与性质已删除) 预计2017年中招仍将会重点考查菱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同时要重点关注正方形性质与判定,或是这几种特殊四边形的综合考查,或是以特殊四边形为背景的折叠、旋转问题的考查。考点研究 专题四:圆的基本性质及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本专题主要考查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与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近年来多考查求圆周角的度数,往往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每年分值为3分。从2014年中考数学中增加了圆的元素,加强了对圆的内容。2016年考察的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就是课标中心增加的内容。 预计2017年仍会重点考查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相结合的求角度或计算线段长度等问题,仍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会继续适当增加圆相关内容的考查。考点研究 专题五:与圆有关的计算 本专题主要考查的重点有:结合四边形综合的求扇形面积或阴影部分的面积,常以填空题形式出现,分值3分,圆锥的侧面积以及表面积删除。 预计2017分仍将重点考查对弧长和扇形面积以及正多边形和圆的理解,对扇形面积的计算或圆心角计算等内容,难度适中,所占分值3分。考点研究五、图形的变化考点研究 专题一: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 本专题主要考查几何体三视图的理解与识别(关注实线与虚线)、几何体的截面、三视图的相关计算、对尺规作图的理解与应用进行求角度或求最值、结合相似求影长等内容,一般分值为3-6分。 2017年预计重点会将考查三视图的识别与相关计算,尺规作图的理解、利用相似求投影长度为对象,关注几何体的截面等,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考点研究 专题二: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 本专题主要考查内容有:
1、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
2、与图形的旋转与折叠相关的计算;
3、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与直角坐标系结合求点的坐标。
4、以特殊四边形为背景的旋转、对称、全等及相似的综合题的解决。 2017年预计重点会将考查结合直角坐标系求对称、旋转后图形的坐标、利用图形变换后图形的全等问题解决包括相关计算、以特殊四边形为背景的旋转、对称、全等及相似的综合题的解决。考点研究 专题三:相似三角形与位似图形 本专题主要考查内容有: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常用图形相似的证明与性质的运用;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4、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应用。一般不单独考查,常与四边形、旋转、翻折、动点或探究性问题相结合考查。 2017年预计对相似的考查仍会集中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上,会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第22题仍有可能会以四边形、折叠、相似的综合性问题出现。平时要加强对基本图形的训练。考点研究 专题四:解直角三角形 本专题主要考查内容有: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相关计算;
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含坡度、仰角、俯角的理解);
3、特殊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2017年预计对解直角三角形考查,仍是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解答题仍为必考内容,同时可以关注与其他图形结合利用三角函数概念求三角函数的值。考点研究六、统计与概率考点研究 专题一: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统计部分是历年中招必考内容,其中一般为一个选择题和一个解答题,选择重点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极差、方差的理解与应用;随机事件的判断;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理解。解答题以统计图为主,重点考查对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分析和认识。会用部分估计总体。 2017年预计考查以下内容:1、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概念与计算;2、统计图表与扇形统计图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问题。仍以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考点研究 专题二:概率初步与应用 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简单概率的计算、利用列表或树状图计算概率或结合统计图进行概率计算。每年均在第12题或13题中以填空形式出现。 2017年仍会只以简单概率计算为主(列表或树状图),以填空题形式出现,分值3分。考点研究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要求: ①知识结构系统化:图表呈现,形成体系,分散→整合。
——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
②基本概念习题化:淡化概念,扩大容量。
③例题、习题典型化:构造模型,编制题组,夯实基础,传达思想。
④方法、技巧规律化:通性通法,揭示规律,总结方法。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要求: ⑤训练、评价科学化:
——训练内容:分层次、定中档、重覆盖、明“调整”。
——训练时间:课内饱和、课外适量。
——训练方法:精讲多练、一题多解、公布答案、师生反思、错题档案。
——“基础题目堂堂练,中档题目多变变,特别难题少见面,创新开放适当练,应用问题找化归,融会贯通最关键。”
⑥课本、学生主体化:回归教材,突出需要,轻负高效。
谢谢倾听
请提宝贵意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