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版七上第11课 “百家争鸣”(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版七上第11课 “百家争鸣”(4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7 10: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王室衰微,大国征战经济:铁农具牛耕,变法自强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他们的出现,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群人,他们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他们的出现,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群人,他们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分裂走向统一改革变法新的地主阶级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王室衰微,大国征战经济:铁犁牛耕,变法自强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百家争鸣一、老子 阅读书本P52,完成下面的表格。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辩证法)自然无为、顺应自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李耳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一、老子(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一、老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生平 儒家学派代表人孔
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政治主张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仁”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成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从前孔子拜七岁的项橐(tuó )为老师,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如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育成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文化成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整理古籍、编《春秋》、 《诗经》言论记录在《论语》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学院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韩国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澳大利亚北欧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孔子老子三、百家争鸣1、何谓“百家”? “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子战国战国战国战国“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兼爱”、“非攻”选举贤能、节俭乐天知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孟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三、百家争鸣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
子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三、百家争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孟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孟
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三、百家争鸣《荀子》书影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三、百家争鸣《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三、百家争鸣《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韩

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三、百家争鸣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孙子兵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535-? 三、百家争鸣三、百家争鸣5、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6、“诸子百家”如何“争鸣”?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7、“诸子百家” “争鸣”使当时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三、百家争鸣8、 什么是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三、百家争鸣 9、“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 (2)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1)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孔子老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法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言道:“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动脑筋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拜师学艺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师生共勉: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BCDABD课堂练习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C8.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B9.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A课堂练习10.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D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2.如果想了解孔子的言行,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孔子》 ?? B.《诗经》 C.《论语》? ? D.《春秋》CC课堂练习13.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C14.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了何人的言论(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5.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CB16.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 )
A.儒家与道家 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兵家 D.儒家与法家D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课堂练习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1)两则材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简要分析这些思想的积极意义。(1)“兼爱”“非攻”。
(2)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平安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反对战争、批评战争破坏生产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
18.某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通过模拟时光隧道回到春秋战国时代,邀请孔子、孟子、韩非子、孙武四人作为嘉宾参加下列栏目: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1)按照他们各自的主张,你认为他们应分别参加哪个栏目?教育观察:孔子; 法制园地:韩非;
军事天地:孙武; 自然与环境:孟子;(2)如果你是教育观察栏目的主持人,请说出该嘉宾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名言。你如何评价该嘉宾?课堂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顶撞老师,简直是无法无天。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会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