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1-17 21: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
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解析】 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多糖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都具有识别作用
D.C、H、O、N是ATP、染色质、酶共有的化学元素
【解析】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磷脂和糖类等,多糖可以和蛋白质、磷脂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脂等;核糖体含有RNA、不含DNA;糖蛋白、受体、抗体都具有识别能力,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TP含有的元素是C、H、O、N、P,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含有的元素分别是C、H、O、N(S)和C、H、O、N、P,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含有C、H、O、N、P),它们都含有C、H、O、N。
【答案】 B
3.2011年5月德国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中德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该疫情是由一种携带多种耐抗生素特异基因、具有超级毒性的新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下列对该大肠杆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最多有4种碱基
B.该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是染色体
C.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无核膜
D.该大肠杆菌只有一种不具膜的细胞器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最多含A、G、C、T四种碱基;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 B
4.下图为某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离子过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B.离子过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解析】 细胞外的物质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下,载体蛋白开口朝内,将物质释放出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磷脂的运动不能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题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
【答案】 A
5.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B.线粒体是动物细胞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C.细菌和蓝藻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小麦细胞的有丝分裂与中心体密切相关
【解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具有核糖体。
【答案】 C
6.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
【解析】 分析题干,萝卜在浓盐水中失水变软,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A项是质壁分离,D项是红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其原理是渗透作用;C项是渗透作用原理的验证,只有B项是验证呼吸作用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7.如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升高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
A.1 
B.2    
C.3    
D.4
【解析】 由题图1可知,温度升高一倍时,反应速率加快,故生成物量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最大值。
【答案】 B
8.恒温条件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温度下,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时释放的CO2比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多
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
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D.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解析】 氧气浓度为6%时,释放CO2量最少,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受到抑制,即仍存在无氧呼吸。
【答案】 B
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乳酸、酒精和CO2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产物为乳酸时可以判定一定不是有氧呼吸的过程
D.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解析】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当产物为乳酸时,一定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无[H]的积累。
【答案】 C
10.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
【解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一定是相等的。
【答案】 D
11.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因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中遗传信息缺失可能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B.如能激活癌细胞nuc-1基因,可导致癌细胞死亡
C.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都减弱
D.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具体表现
【解析】 细胞凋亡过程中,与凋亡有关的酶活性增强。
【答案】 C
1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用试剂及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溶液呈蓝色
B.0.3
g/mL的蔗糖溶液能使浸润在其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液泡紫色加深
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反应会变成灰绿色
D.吡罗红甲基绿染色液能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染成红色
【解析】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液为鉴定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混合染液,其能把DNA染成绿色,把RNA染成红色。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8分)
13.(14分)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图中结构[ ]________是系统的边界,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结构[ ]________。
(3)结构[ ]________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图细胞中没有,且与A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
(4)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结构又是细胞控制中心的是________。
(5)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
(6)若将该图B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由于结构[ ]________中液体的浓度小于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现象。
(7)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_细胞。
【解析】 (1)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2)细胞的“动力车间”是线粒体。(3)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图没有而A图有的并在动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同时核膜为双层膜。(5)植物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6)当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7)低等植物细胞同时具有液泡、叶绿体、中心体等细胞器。
【答案】 (1)[1]细胞膜
(2)[9]线粒体
(3)[5]高尔基体 [13]中心体
(4)细胞核
(5)[4]叶绿体
(6)[2]液泡 质壁分离
(7)低等植物
14.(14分)如图中图甲为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乙表示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里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丙中曲线代表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请据图作答。

乙        丙
(1)图甲中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在图甲中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
(3)图乙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中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若其他条件不变,图丙中纵坐标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图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
(5)综合(3)、(4)所述,请你提出两条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图甲中结构a可利用光能和水,判断其为叶绿体,其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或消耗量相等的有G(CO2的利用)=Ⅰ(CO2的产生)、D(O2的释放)=K(O2的利用)。(2)叶肉细胞在图甲中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3)图乙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既无CO2的吸收,也无CO2的释放,即此时对应的点是CO2相对含量最高和最低时的点,即B、D点;当CO2相对含量不再减少时,积累有机物最多,即D点。由于E点CO2相对含量低于A点,所以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4)图丙中若降低光照强度,则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将减弱,曲线中A点将向下移动。(5)综合(3)、(4)所述,可知通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及时通风补充CO2等可以提高大棚作物产量。
【答案】 (1)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G=Ⅰ、D=K (2)⑤ (3)B、D D 增加 E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4)下 如图(曲线的走势正确即可) (5)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及时通风补充CO2 延长光照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矿质营养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