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出师表》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1、巩固并积累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七至九段内容。2、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积极参与,理解作者的忠心报国的思想。【课前预习】1、先帝知臣谨慎(
)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3、夙(
)4、恐托付不效(
)5、故五月渡泸(
)(
)6、深入不毛(
)7、庶竭驽钝(
)(
)(
)
8、攘除奸凶(
)9、斟酌损益(
)(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
)
11.
不效则治臣之罪(
)12.
祎、允等之慢(
)
13.
以彰其咎(
)(
)
14.
察纳雅言(
)(
)(
)15.
深追先帝遗诏(
)(
)
16.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课堂探究】1、文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在本段中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在本段中作者指出“出师”
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文中第七段,作者回顾了那两件事?回顾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
5、从全文看,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学习小结】
【课堂检测】一、翻译句子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9、以彰其咎
二、词语小结1.找出通假字并进行解释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 古今异义词①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③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3. 一词多义。①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道: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
③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
④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欲报之于陛下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⑤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伤先帝之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愚以为宫中之事
【拓展作业】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2、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反思】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出师表
》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1、巩固并积累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四至六段内容。2、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理解作者的忠心报国的思想。【课前预习】(一)、本文作者是(
)国的(
),文章选自《
》(二)、解释加点字:1、性行淑均(
)(
)
2、先汉所以(
)
3、后汉所以倾颓(
)4、不叹息痛恨(
)
5、臣本布衣(
)6、躬耕于南阳(
)(
)7、苟全性命(
)
8、不求闻达(
)9、不以臣卑鄙(
)10、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11、由是感激(
)(
)12、后值倾覆(
)1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课堂探究】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什么?
概括第五段的段意。
文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主要表达什么意思?
概括第六段的大意。
作者在文中自述“三顾茅庐”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
文中哪句话表明作者曾和先帝患难与共?
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小结】
【课堂检测】翻译句子:1、是以众议举宠为都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拓展作业】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2、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反思】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出师表
》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写作背景。2、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把文中1、2、3段进行翻译。3、学习诸葛亮的开张圣听、赏罚分明的建议。【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二、自主学习读课文1至3段,完成下列习题:(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和睦(
)
(二)、解释加点字
:1、中道崩殂(
)
2、益州疲弊(
)
3、
存亡之秋(
)4、盖追先帝之殊遇(
)(
)
5、诚宜开张圣听(
)6、恢弘(
)
7、以光先帝(
)
8、陟罚臧否(
)(
)(
)(
)
9、刑赏(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
11、简拔以遗陛下(
)(
)12、咨(
)
13、裨补阙漏(
)
14、有所广益(
)15、忠纯(
)【课堂探究】1、诸葛亮在开头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诫呢?
2、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的?
3、第一段作者分析了怎样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形势?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的?推荐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5、先汉兴旺后汉衰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诸葛亮提出哪些建议,目的是什么?
【学习小结】
【课堂检测】翻译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6.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7.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拓展作业】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安然无样
拔山涉水
百看不宴
搬门弄釜
搬弄事非
变本加利
变幻莫侧
别具匠新
不齿下问
不可救要
不可思意
不能自己
不曲不挠
不素之客
不屑置辨
不研而喻
不曰而同
不折不叩
层峦叠障
唱所欲言
【反思】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