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词五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21教育网
三、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
【课前预习】
一、感情朗读,背诵,默写。
1、《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作者
,是
(朝代)21cnjy.com
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武陵春》选自《
》,作者
,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初一课本中,我们学过她的作品:
。www.21-cn-jy.com
【课堂探究】
一、理解、赏析《望江南》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21·cn·jy·com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二、快速默写。
三、理解、赏析《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
,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快速默写。
【课堂小结】
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
⑴、从题目认识对象
⑵、从字面读出感觉
⑶、从注释破解难点
⑷、从作者了解背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⑸、从原作找到根据
⑹、从题干得到启示
⑺、从首联找到特点
⑻、从尾句渗透主旨21·世纪
教育网
⑼、从景物把握情感
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作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www-2-1-cnjy-com
【课堂检测】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2-1-c-n-j-y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
。21
cnjy
com
(李煜《相见欢》)
④、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来源:21cnj
y.co
m】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比较阅读
(一)《望江南》和《武陵春》
1、《望江南》
时间:
。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
2、《武陵春》
时间:
。
事件:倦梳头。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人物情感: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2·1·c·n·j·y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
2、《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2分)
3、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学后反思】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
苏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白居易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