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3 17: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导学案

3
周第
3
课时
课型:
编写人:吴玉娟
审核人:陈艳晖
执教者:
【学习目标】该词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掌握字词。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麾
下:
炙:

雳:
2、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南宋著名的思想家、词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曾上书孝宗,力主抗战,为权臣所嫉,诬陷下狱。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到上饶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两人分别后又互相赠和,以抒抗金壮志。3、写作背景。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解题。“赋壮词”的意思是:
【课堂探究】活动一: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战争场景是虚写?
活动二:想象并描述词人梦中的战争场景。
活动三:“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学习小结】
【课堂检测】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里挑灯看剑”的是(
)
A.作者本人
B.陈同甫
C.一位将军
D.作者想象中的英雄
4、上阕描写的军营生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表现作者为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怜白发生”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破阵子》中表现诗人空有一腔壮志却报国无门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破阵子》中描写激烈战争场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巩固作业】1、《望江南》中表现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江南》中描写女子久等未果的失望心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
秋思》中点明边塞景色奇异,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4、《渔家傲
秋思》中表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

。5、《渔家傲
秋思》中抒发词人渴望燕然勒功,早日归家的心情的句子是:

。6、《渔家傲
秋思》中写守边将士因为思家而彻夜难寐的句子是:

。7、《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描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雄壮气势的句子:



。8、《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现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9、《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明词人要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10、《武陵春》中表明词人无心梳洗打扮以表达内心哀伤的句子是:

。11、《武陵春》表现词人浓重的忧愁的句子是:


1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惊险激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
备注了解辛弃疾、陈亮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便于理解词的内容与所抒发的感情。虚写就,即并非眼前所见。要描述出战争的场景、理解词人的感情,需认真把握词中的关键词。侧重对词内容的理解。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