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了解其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能力和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课前预习】
1、阅读第14课文,请思考俄国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本74页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的内容。
3、根据课本75页,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影响。
【课堂探究】
探究一: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材料一:1861年俄国改革法令规定:(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2)通过赎买的方式
获得一块“份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材料二:“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1、沙皇和列宁所讲的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2.结合课本P74理解材料二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请结合材料一和课本俄国改革法令的具体内容,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
改革?(改革从哪些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市场,资金等)
探究二:结合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
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
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二:
1861年实行改革后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改革法令规定,农民为取得一块
份地和在旁园地,需向地主缴纳高出实际地价的2-3倍赎金,其中20%-25%由农民支
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的形式代付,分49年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
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去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根据材料一指出在1860-1890年间俄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种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状况。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学习小结】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目的:
3、方式:
4、内容:
;
:
5、影响:进步性:
局限性:
【课堂检测】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统治者致力于对外扩张
B受西欧先进国家压制
C农奴制的存在
D爆发农民起义
2、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
依据是(
C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3、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
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这座塑像是(
D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4、1861年改革的结果不包括(
C
)
A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B避免了革命的发生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
C
)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场改革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
A
)
A.自由劳动力
B.土地所有权
C.政治民主化
D.思想自由化
7、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
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此规定表明俄国(
D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推行义务教育
D.农民获得了“人”的权利
8、1860年——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
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上述材料反映了俄国废除农奴
制改革的作用是( D )
A.更新了农业生产结构
B.改革了社会阶级结构
C.缩小了城乡差别
D.促进了工业发展
【巩固作业】
辨析题
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
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质疑问难】(共13张PPT)
19C60-70S,工业革命向世界扩展 (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改革/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向世界扩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瓜分世界
一战
(近代终结,现代开始)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如何学习改革/革命类的历史事件?
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原因或背景)
——什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阻碍?
2.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如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改革结果如何?(历史作用或影响)
——改革后对国家的发展(资本主义)有何作用?
一、改革原因:
1、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两种制度的较量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是指什么?发生在什么战争中?其实质是什么的较量?
材料1: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兵败的消息,激起俄国朝野一片哗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是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强盛与发展,结果造成今日的兵败……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列宁
一、背景(原因):
材料2: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请依据材料分析,俄国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1、外部原因:
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2、内部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2目的:
3方式:
4内容: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自上而下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
“份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激化国内矛盾
进步性: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缓慢。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掠夺。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3、(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市场)
(2)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提供资金)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因为1861年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
(2)状况: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要通过赎买得到一块份地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认识:农奴制改革缓解国内矛盾,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农民为自由付出沉重代价,使俄国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注意从两方面作答。)
材料1:尽管如此,两千多万农奴毕竟获得了自由,使工业有了一支庞大的劳动后备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俄国工业革命大约在70年代完成了。
——潘润涵
《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2: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
——
鲁迅
材料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邓小平
通过以上材料,说一说俄国这次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请你列举一些重要的改革人物。
方法提示:
1.俄国为什么改革?(原因或背景)
2.俄国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3.俄国改革结果如何?(历史作用或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方法提示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
课堂检测:选择题
CCDCC
ADD
课堂检测:CCDCC
ADD
巩固作业:
我同意甲;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所以应该肯定。
但这次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使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启示:看待任何事情要全面,要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