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九年级
历史学科导学案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
第19-20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知道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
严重后果。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认识战争对人类的危害,感悟和平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阅读第19课文,思考欧洲各国缔约结盟的的原因,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本第20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主要战役。
3、根据课本107页,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危害。
【课堂探究】
探究一: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分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别写出F和A两国所在的军事集团名称。
2)请你写出F集团的另外两个国家名称。
3)A集团中的C国,后来参加了哪一方作战?
4)这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结果如何?
探究二:结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某次战争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 材料中的“某次战争”是指哪次战争?
2) 材料中的“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制造这一粒“火星”的人是谁?
3) 这场战争中的转折性战役是什么?人们称这场战役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学习小结】
19-20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前:三国同盟
VS三国协约
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战时:导火线
,凡尔登绞肉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危害大代价沉重
【课堂检测】
1.
“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集中表现为(C
)
A.法德矛盾
B.法意矛盾
C.英德矛盾
D.俄德矛盾
2.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在这里
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B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波士顿倾茶事件
3. 一战爆发后,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奥匈帝国
4. 第一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B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战役
D.索姆河战役
5.第一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么说的依据是(
B
)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6.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C
)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B.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C.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D.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巩固作业】
收集题
请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感受战争给人类的巨大伤害。
【质疑问难】(共17张PPT)
学习目标:
1、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2、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3、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经过,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4、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材料一: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比较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促进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一战的根本原因
(2)这种状况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会怎样做?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改变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
1、根本原因
德国外长: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德国这番话反映了什么?
2、德国所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实际上是指什么?
史海泛舟:
2、两大军事集团
三对主要矛盾
材料一:
(1)法德矛盾:
法国:(普法战争)复仇,恢复中欧和西欧的霸主地位
德国: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称霸欧洲
(2)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
(3)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19C末,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斗争,为了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列强纷纷结成联盟。
根据材料,完成《同步》P48第10题第(2)、(3)
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和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经过
(1)交战双方:同盟国(德)V协约国(英)
(2)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德法、转折点)
3、性质: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掠夺性战争
4、影响(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涨(如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
(3)客观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把科学应用于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
奥匈
英国为什么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这些国家结盟目的是什么?
思考: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为什么给欧洲带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性质、表现、结果)
巴尔干半岛是列强争夺的重点,成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
2、民族关系、
宗教信仰复杂
3、土耳其帝国衰落
4、大国争夺对巴尔
干半岛的控制权
——巴尔干半岛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和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进一步
发展。
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经过、结果)
(1)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
(2)你是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行为?
不对,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因而战争是必然的,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
其行为的目的是爱国,但其手段是恐怖行为,而带来的后果是世界灾难性的
要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影响。
1、开始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二、战争的进程:
2、交战双方:
3、三条战线:
4、主要战役:
三、战争的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掠夺性战争
凡尔登战役
四、一战影响:
5、结束的标志:
1918年,交战双方签定停战协定。
法军转守为攻
同盟国阵营(4)VS协约国阵营(29)
四、一战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涨(如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五四运动)
时间长、范围广、损失惨重
是人类的一场浩劫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3个(协约国29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2084多亿美元
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一战性质:
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的性质以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战争。
19C末20C初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同盟国VS协约国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性质
危害
凡尔登战役(1916)
除……外,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首次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请你说出上图中三种武器的名称。
拓展延伸
坦克
潜艇
飞机
2、上图中武器的出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密切关系?
第二次科技革命
3、科学与战争有什么关系?人类应该把科技用到什么方面?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把科学应用于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