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成像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透过凸透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
5.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 )
A.u<10cm B.10cm10cm D.u>20cm
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7.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三、实验题
9.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10题图
1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18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11.如图,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先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各点,并相应调节光屏的位置,比较这些成像情况,则有
(1)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点上,屏上出现最大实像。
(2)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点上,屏上出现最小实像。
(3)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点上,屏上出现清晰实像,光屏离透镜最远。
(4)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点上,屏上出现清晰实像,光屏离透镜最近。
(5)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点上,屏上不出现象。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提高训练
一、填空题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题图
2.临近毕业,承承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是,摄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二、选择题
4.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5题图
5.如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6.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7.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可能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8.有A、B、C三个凸透镜,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烛焰与透镜的距离相同,得到的像分别为:A镜:倒立缩小的像;B镜:倒立放大的像;C镜:正立放大的像。则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
9.小芳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小于8cm
10.如图,发光点A通过凸透镜成的像Aˊ,其中OOˊ是主光轴,则( )
A.物距大于2倍焦距 B.物距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C.物距小于焦距 D.物距等于焦距
1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cm B.2cm<f<4cm C.4cm<f<5cm D.5cm<f<8cm
三、实验题
12.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焦距f/cm
试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
15
①
40
23
②
35
27
10
③
40
13
④
35
14
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________。
1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_______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14
16
18
20
22
24
26
像距v/cm
35
27
22
20
18
17
16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结合所画图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判断___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
【答案】
基础练习
1.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2.倒立 缩小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3.两倍焦距处 一倍焦距处
4.大
5.D
6.B
7.A
8.A
9.光屏 倒立 右
10.(1)倒立 缩小 照相机(2)左 放大
11.(1)D(2)A(3)D(4)A(5)E
12.(1)会聚 10(2)①上②缩小 照相机③右
提高练习
1.正立 放大
2.要点(1)摄影师应将镜头离同学远一点;(2)同时,摄影师还应将暗箱的长度缩短一些。
3.10 照相机
4.B
5.D
6.A
7.A
8.C
9.B
10.B
11.C
12.(1)u>2f 2 f>v>f (2)变大 越大
13.(1)高度(2)大于 (4)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