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8 13: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
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
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
C.一家人各看各的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有时还互转互动,这已经
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
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1.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所以选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
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不论这种生活是好是坏,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
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
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人们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2.D此题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后,人们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所以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
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
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3.A。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数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工,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分)
A.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
亮着灯”等。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
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
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E.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3)小说的结尾在设置上有何妙处?(6分)
(4)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4.(1)参考答案:E3分
A2分
【解析】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D项,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
(2)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3)参考答案:①情节结构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应了题目;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照应了前文“听说王老汉厚道……”的叙述。
②形象塑造上,小说这样结尾,使得王老汉“厚道”的形象更为突出。
③主题上,将通过塑造吴亚龙而宣扬的“诚信”的主题,上升到了对“信任”与“大爱”的人性之美的颂扬。(一点2分,共6分)
(4)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
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
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
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
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5.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
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字:是古人成年时所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
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6.A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7.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有误;兵部并没有采纳罗亨信的建议。文中的表述是“兵部议,寝不行”,意思是“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分)
8.(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相比,哪一个更值得呢?”
(2)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
8.第一句中,让译为责备1分,孰予译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赶得上,或
与…相比,哪一个更好1分;死法、死敌
译为
死于法度,死于敌手

因触犯国法而死、和敌人作战而死;第二句中,但
译为

1分,虽
译为
即使
1分,谁与
译为
和谁
1分。
参考译文: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庭担任御史。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朝廷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
斩头,又让诸将发誓将为朝廷死守,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上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
也先迟疑后带兵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9.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9.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2分)③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10.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0.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每一点3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的标题“野泊对月有感”和诗歌注释“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能对诗歌整体有所感知,并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着诗歌最后两句中“酒添客泪”“归心”等关键词句,从诗人的漂泊归思、忧国伤时等方面分析作答。
(三)名句默写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
一万次也决不后悔。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
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3)、在《赤壁赋》中,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
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第二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的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京胡圣手”之称的燕守平先生,为现场现众展现其
的技艺,一曲京胡《夜深沉》传递着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②杨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
的学者兼作家,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值得我们崇拜仰慕。
③中国人往往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个性上显得比较中庸和包容,不像西方人总是追求
,个人主义盛行。
A.超群绝伦
卓尔不群
特立独行
B.卓尔不群
超群绝伦
特立独行
C.超群绝伦
特立独行
卓尔不群
D.特立独行
超群绝伦
卓尔不群
12.A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多指技能。第一句中就是形容技艺,故使用
超群绝伦。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多指才德方面,褒义词。第二句中从后面看,是褒扬杨绛的才德,故使用
卓尔不群。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第三句中强调个人的见识,应使用
特立独行。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
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
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
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D.带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湖南勇于向“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开刀,通过“九
条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权力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13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C项
“围绕”与“以……为中心”重复,造成句式杂揉。D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运行”。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由于古生物学工作者不容易弄清楚蜥螈到底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①
过去把它放在爬行动物中,

现在又把它放在两栖动物中。
(2)如果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

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而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

散文还会有它沉甸甸的分量吗?
(3)古代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

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而且表现了他们质朴的艺术感受,

逐渐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特色。






A
尽管

甚至
所以
可能
/
B
既然
于是

/
固然
进而
C
以致

甚至
那么
不仅
从而
D
虽然
进而

/
不但

14C
(1)第一处
以致
与句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
构成因果关系。第二处前后的情况形成反差,填表转折关系的

比较适合。(2)从
拒绝精神的攀沿

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语言程度加深。第三处填表递进关系的
甚至
合适。第四处与句首
如果
构成假设关系,填
那么
合适。(3)第五处
根据
而且表现了……
可知,选填的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排除A.B,处根据语意可知
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特色
是结果,填
从而
合适。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分)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
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15①大脑里含有足够的磷;②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 );③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
16.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16.这次春游活动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解析】解答本题,先要读懂图标的意思。图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春游分5组”这个大圆圈下分为“小组”和“班级”两个中圆圈,然后这两个中圆圈又分别包括“物品准备”“人人参与”“组长协调”和“美食评比”“游艺活动”几个小圆圈。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75个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一次春游活动,然后讲春游的分组情况及其他要求。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物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昙花:人们都说我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吗?
荆棘:人们都讨厌我,可是玫瑰不也有刺吗?
菊花:就是枯萎了,我的花瓣也不会凋零。
爆米花:如果没有了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7.参考立意:
(1)昙花:短暂促成美丽;别样的美丽
(2)荆棘:狭隘的人总是看到缺点
(3)菊花:真正的精神不朽
(4)爆米花:压力是把双刃剑;成功需要压力等。
短暂造成永恒的美丽
彩虹因折射太阳的光线而变得五彩绚丽,引人入胜,所以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的歌咏,有了少女梦幻的想象。
然而彩虹又是短暂的。当水气蒸发后,美丽也将不复存在,只能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所以彩虹的生命是短暂的。
表面的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的美才能经久不衰。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短暂并不是以时间定义,短暂也可以造就永恒,只要你懂得如何更好地生存。
“柔肠断,还是黄昏,那更满庭风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都在市井中成长的人,并没有被污浊的空气给玷染,他在不断的失意中寻求着人生的意义。虽然生命很短暂,但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有“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的感叹,有“向樽前,闲暇里,敛着眉儿长叹。”的哀愁,有“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的相思。“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都有人唱着柳永的词。”他的词在市井中永远闪耀。
时间有虚实长短,全看人们赋于它的内容怎样。
克尔凯郭尔说:“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短暂的一生可以永恒,只要你懂得如何洒脱。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流连花丛,徘徊小溪,尽情享受明月清风,甘露醇浆。飞过平原,高山。欣赏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品味着铁马秋风,杏花春雨。忘记了人间的是非荣辱;摆脱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它不知要去何方,只知道从从容容地飞翔,安安静静地生活……这就是庄周梦蝶。庄周以其与世无争的思想影响了无数人,在喧嚣烦扰的尘世中,为世人保留一方净土。“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
爱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当爱超越了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时,它就被永恒地定格为人生最伟大的追求。什么样的爱是感天动地,日月为之失色的?那就是亲情。并不是轰轰烈烈的激情,它只是在平淡的日子里最平淡的一杯开水,能解心灵的枯竭与疲惫。当你受伤后,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疗养所。母亲温柔的怀抱是你永远的归属,父亲宽阔的胸膛永远为你敞开。爱,没有时间界限,爱,以它独特的意义,诠释着生命的含义,刹那便是永恒。
当彩虹以昙花一现的美丽让世人惊艳继而消逝后,它留下了足以使各种梦想成型的美丽,变成了永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