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协作体期末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卷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BDAB
CCCCC
11-20
CDADA
BDCCA
21-30
ABDAC
CDDCA
31-40
BDDBC
DCDBC
二、材料题
41.
(1)情况: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1分);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的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1分)
(2)政策: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的政策。(2分)
后果:扼杀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设立,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19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或的重大突破,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写出两点4分)
42.
(1)措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分)
影响: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分)
(2)因素:政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写出两点得2分)
经济:重视科技,完成了工业革命,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推行新政,对资本主义进行适时的调整。(写出两点得2分)
军事:参与多次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提高了国际地位。(写出两点得2分)2016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协作体”期末联考
准
考
证
号
高二历史(一)试题答题纸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学
校
姓
名
缺
考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
班
级
座位号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正确填涂
1.根据阅卷方式填写
填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注
2.选择题用
2B
铅笔
涂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错误填涂
意填非选择题用
0.5
毫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样
事米及以上黑笔书写
贴条形码区域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例
3.请在区域内作答
项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21
[
A
]
[
B
]
[
C
]
[
D
]
26
[
A
]
[
B
]
[
C
]
[
D
]
31
[
A
]
[
B
]
[
C
]
[
D
]
36
[
A
]
[
B
]
[
C
]
[
D
]
2
2
[
A
]
[
B
]
[
C
]
[
D
]
27
[
A
]
[
B
]
[
C
]
[
D
]
32
[
A
]
[
B
]
[
C
]
[
D
]
37
[
A
]
[
B
]
[
C
]
[
D
]
23
[
A
]
[
B
]
[
C
]
[
D
]
28
[
A
]
[
B
]
[
C
]
[
D
]
33
[
A
]
[
B
]
[
C
]
[
D
]
38
[
A
]
[
B
]
[
C
]
[
D
]
24
[
A
]
[
B
]
[
C
]
[
D
]
29
[
A
]
[
B
]
[
C
]
[
D
]
34
[
A
]
[
B
]
[
C
]
[
D
]
39
[
A
]
[
B
]
[
C
]
[
D
]
25
[
A
]
[
B
]
[
C
]
[
D
]
30
[
A
]
[
B
]
[
C
]
[
D
]
35
[
A
]
[
B
]
[
C
]
[
D
]
40
[
A
]
[
B
]
[
C
]
[
D
]
二、非选择题:(2
小题,
共
20
分)
41.(1)
(2
分)
(2)
(4
分)
(3)
(4
分)
42.(1)
(4
分)
(2)(6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一)试题答题纸
第1页(共
1
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试场号码
座位号历史联考卷1命题知识条目细目表
题号
知识考点
分值
预估分数
1
清朝的军机处
2
2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
3
万民法
2
4
光荣革命
2
5
《南京条约》附件
2
6
中华民国的成立
2
7
正面战场的抗战
2
8
南京的历史事件
2
9
马歇尔计划
2
10
尼克松访华
2
11
周恩来的外交活动
2
12
文化大革命
2
13
一国两制
2
14
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
2
15
市的发展
2
16
三角贸易
2
17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
18
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
2
19
对外开放
2
20
罗斯福新政
2
21
黄金时代的表现
2
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23
经济全球化
2
24
经济体制改革
2
25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
26
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2
27
第二次工业革命
2
28
百家争鸣
2
29
印刷术
2
30
唐代的诗
2
31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
2
32
启蒙运动
2
33
维新变法
2
3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
35
毛泽东思想
2
36
邓小平南方谈话
2
37
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2
38
宋明理学
2
39
新文化运动
2
40
爱因斯坦相对论
2
41(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2
41(2)
“海禁”政策
4
4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主题
4
42(1)
1787年宪法及影响
4
42(2)
美国的崛起
62016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协作体期末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一)试题(必修一二三学考范围不含战争与和平)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
小题2分,共80分。
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
的清代圣旨。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吏部
2.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指出:“希腊的城邦很
一种扩大的家庭,谁才算是这个团体中正式的分子,决定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B.外邦人不享有城邦的公民权
C.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D.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
3.有学者提出:“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
242
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由此可见,当时裁判官审理案件的重要依据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4.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是一切王权加强自己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只不过不同的王权
“套近乎”的方式不同罢了。这种状况在英国终止于(
)
A.“光荣革命”的爆发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5.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
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6.《新历史》中写到:“同在一国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近民国建立,凡我民
,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该书出版的最早年份可能是(
)
A.1840
年
B.1898
年
C.1912
年
D.1919
年
7.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统计,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
22
次,重要战斗
1117
次,小规模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
85.9
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
322
万余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
)
A.淞沪会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
B.全民
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奋力抗击日本侵略
D.太平洋战场是反对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8.为准备暑假去南京旅游,晓兰制定了一份攻略。可能出现在该攻略上的有(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
②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③大屠杀纪念馆
④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纪念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D.华约集团的形成
10.有学者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冲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禁区,把美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1953
年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
B.1953
年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下列选项中,他曾
出席的重大外交活动有(
)
①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②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③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④中日邦交签字仪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名用字,往往随着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或社会变革而变易,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比如:张要武、陈兴无、李造反等名字应该出自(
)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年代
C.三年困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传单
30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叶剑英九条方针的提出
14.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
)
①水排②曲辕犁③大镰④耧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
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
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16.阅读如下
“三角贸易”简图。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
A.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
C.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
17.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民
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18.以下四张照片是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其中属于
20
世纪
50
年代女性时尚的着装是(
)
A.图
1
B.图
2
C.图
3
D.图
4
19.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步骤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辟长江三角洲
济开放区
②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③设立深圳等四地为
济特区
④
开放宁波、温州为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20.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资本家认为新政“敲诈富人”,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资本家如此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史实依据是(
)
①以工代赈
②监督工业生产
③建立计划
济体制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空间技术进入“黄金时代”
④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
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
2016
年
10
月
1
日加入
SDR(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据此材料可以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
)
A.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B.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C.为困难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D.为成员国的发展提供长期贷款
23.2016
年
9
月
4
日、5
日,将在杭州举办
G20
国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其中讨论的主题之一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G20
峰会的举办是
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杭州峰会是中国开始融入
济全球化的表现
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
济全球化下人类追求的目标
④消除贫困需要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有学者以
1992
年为界把
1978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这种历史分期所选取的角度应该是(
)
A.
济改革
B.科技发展
C.外交调整
D.生活变迁
25.1907
年《东方杂志》发表《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作为个案,这折射出(
)
A.辛亥革命之民
民权思想影响巨大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传统女性观的变化与新思想的传播
D.“教育救国”主张被大众接纳
26.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
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7.《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欧洲的传统地位
28.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B.“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29.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有关印刷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迄今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道德
》
B.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铜活字印刷品
C.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D.中国印刷术
由大食传到西方
30.下列对联刻画的人物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①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1.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下列选项能作为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证据的是(
)
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
B.对人的认识和追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
D.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
32.卢梭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下列对他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②提出三权分立说,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人
③提倡共和政体,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④认为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是浪漫主义之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3.吕思勉在《吕著中国近代史》中说:“自甲午之战以后,可谓中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变革之时代。革新之原动力有二:(一)士大夫;(二)平民也。前者恒侧重于政治之改革,后者则较易注重于社会方面,亦易倾向民
主义。”下列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士大夫”指的是洋务派
B.“平民”的代表人物为毛泽东
C.“革新”的目标都是推翻清政府统治
D.“变革”的内容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制度
34.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我国在人类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并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医学成就取得于(
)
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60
年代
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
35.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到,“而□□□□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省略的是(
)
A.民
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资本主义
3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
著作
内容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7.有学者认为,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确立了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38.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3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
(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
历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40.“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着两种范畴的测
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
表明科学已
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
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
辐射的运动原则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
(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图(见图
8)
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唐宋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呈现对外贸易情况。(2分)
(2)根据材料二黄遵宪的《番客篇》诗,指出清朝政府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道出了该政策怎样严重的后果?(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历史情形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
12.(10
分)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物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下列是美国的大事年表(节选):
1776
年诞生
1787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
1879
年该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
1898
年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交战
1900
年伙同他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922
年伙同他国重新瓜分了中国
1929
年席卷世界的
济危机从该国爆发
1933
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
1945
年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难题”的措施,并说明该措施的积极影响。(4分)
(2)据大事年表概括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主要因素。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