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高二期末
文科历史试题(2017.1)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A.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B.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3.“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D.董仲舒:三纲五常
4.某校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5.“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由此可见他们主张的最大区别是(
)
A.对待君主专制的态度
B.“孝亲”的方式
C.对待孔孟儒学的态度
D.求“理”的方式
6.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7.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
)。
A.《授时历》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
)
A.唐诗和宋词
B.楚辞和汉赋
C.《诗经》和楚辞
D.《诗经》和汉赋
10.下面的图片《同光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家传之宝。此图主要体现了(
)
A.京剧是在徽剧、汉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非常严格
C.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曾中断
D.京剧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11.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依据有(
)。①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③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④首先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自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
13.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使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5.“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该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6.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西方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是(
)。
A.资本主义
B.人文主义
C.社会主义
D.自由主义
17.英费尔德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关于伽利略的贡献,说法错误的是(
)
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B.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C.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D.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18.20世纪初,美国交通运输领域出现重大转折。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架双翼飞机,飞机的发明和汽车的应用标志着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主要归功于(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美国政府开明的政策
C.美国企业进入垄断时代
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19.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学者前来演讲。演讲题目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雪莱与《西风颂》”等。此外,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的交响曲”。下列最适合这次文艺活动主题的是(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现代主义的艺术
20.右侧图片为某著名画家的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人的美和人的思想感情为表现重点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21.有关电影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由法国人发明②诞生于19世纪末
③有声电影出现在20世纪
20年代
④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杰出代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
)
A.重新认识世界,寻来强国御侮之道
B.改革经济管理模式,以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其统治
2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24.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该文强调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26.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实行人民民主
C.坚持持久战
D.工农武装割据
27.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28.1962
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3
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环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29.建国后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物有(
)①钱学森
②郭沫若
③邓稼先
④袁隆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30.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阳明(1472—1529)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10分)
32.(20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①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⑤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②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⑥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③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④
《新青年》的创办者
⑧
创建了“湘军”
(1)从对“西学东渐”认识和实践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指明其所属派别(8分)
(2)概述上述人物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1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高二期末
文科历史答题纸(2017.1)
31、(1)
(2)
32、(1)
(2)
高二期末文科历史答案
1~5.BABCD
6~10.BBACB
11~15.CABCB
16~20.BDACD
21~25.AACCB
26~30.DBACA
31、(1)基本主张:良知、明德、知行合一。
继承发展:在人性论方面,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在理论体系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2)主张因信称义;坚持《圣经》的权威;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教义教阶制度
相同点:两人都强调人的心灵自由;反对权威、主张平等。
32、(1)第一类:⑤③;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类⑧②;洋务派;第三类:⑥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类:④⑦;资产阶级激进派。(8分)
(2)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
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
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8分)
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适当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支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