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19 17: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力为零,知道R0的数量级;(3)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4)通过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和实验推理得出分子之间有引力,同时有斥力。这种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求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就是逻辑推理。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加工润色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1)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2)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分子间距离当r<
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展示幻灯片图2。当r>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它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在图2中表示分子间距离r不同的三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斥力大小的情况。4、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1)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体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作用要使分子聚集起来,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要使它们分散开来。由于这两种相反因素的作用结果,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不同的物质状态。提问:固体与液体、气体比较有什么特征 总结:固体为什么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 因为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近,数量级在10-10m,分子之间作用很大,绝大部分分子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2)液体分子运动情况。
固体受热温度升高,最终熔化为液体,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体积增加10%,也就是说分子之间距离大约增加3%。因此,液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很接近固体情况,分子间有较强的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由于分子间距离有所增加,使分子也存在移动性,所以液体在宏观上有一定的体积,而又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3)液体汽化时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说明分子间距离约增加为原来,即10倍。因此气体分子间距离数量级在10-9m,分子间除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力外,彼此之间一般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是自由移动的。所以气体在宏观上表现出没有一定的体积形状,可以充满任何一种容器。课堂小结:(1)前面三课时内学习的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已学过的分子动理论的加深和扩展。总结起来,分子动理论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动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这理论是解释、分析热现象的基本理论。(2)通过实验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且知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少,尤其斥力随距离增大减小得更快。由于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每个分子受到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大小及方向随分子间距离大小而改变。其中分子间距离在10-10m的数量级有一个平衡位置(r0),此位置下,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引力显著,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斥力显著。分子间距离接近10-9m时,分子间作用力将微小到可忽略的程度。(3)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分子之间距离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也由大到小至几乎不计。造成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的特性不同。
作业布置
教学心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