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4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4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19 17: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4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力为零,知道R0的数量级;(3)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4)通过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和实验推理得出分子之间有引力,同时有斥力。这种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求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就是逻辑推理。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加工润色
分子力的特点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一般固体难于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一般液体易于流动和变成小液滴,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C.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越打越费力,说明压缩后的气体分子间有斥力D.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沿筒壁溢出,这是钢分子对油分子的斥力解析 固体难于拉伸,是分子间引力的表现,故A对;B中液体的流动性不能用引力、斥力来说明,它的原因是化学键的作用;自行车胎内越打气,气体越多,气体的压强会越大,打气就越费力,这不是分子斥力的结果,况且分子斥力始终存在;在气体状态下,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钢分子间有空隙,油从筒中溢出,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不是钢分子对油分子的斥力,故只有A正确.答案 A2.(2013·济宁高二检测)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B.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C.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D.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解析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A、B错误;当r<r0时,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斥力大于引力,C错误;当r=2r0>r0时,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故D正确.答案 D分子力做功3.两个分子从远处(r>10-9
m)以相等的初速度v相向运动,在靠近到距离最小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变化情况为(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小解析 从r>10-9
m到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D正确,A、B、C错误.答案 D4.甲、乙两个分子,甲固定不动,若乙分子从靠近到不能靠近的位置开始使两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10r0,则乙分子运动的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解析 乙分子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乙分子运动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见解析分子力与物质的形态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C.用斧子劈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解析 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分子引力的作用,纸被打湿后,水分子填充了两纸间的凹凸部分,使水分子与两张纸的分子接近到引力作用范围而发生作用,故A正确;磁铁对小铁钉的吸引力在较大的距离内也可发生,不是分子引力,B错误;斧子劈柴,克服的是分子引力,C正确;电焊的原理是两块铁熔化后使铁分子达到引力作用范围而发生作用,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答案 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客观表现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解析 液体体积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D正确;气体容易充满容器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很难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故选项B、C错误.答案 AD
作业布置
教学心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