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3 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19 18: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m课

8.3
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2)掌握运用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熟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答有关简单问题;(3)熟记盖·吕萨克定律及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用它来解答气体等压变化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对“理想气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这一概念对中学生来讲十分抽象,而且在本节只能从宏观现象对“理想气体”给出初步概念定义,只有到后两节从微观的气体分子动理论方面才能对“理想气体”给予进一步的论述。另外在推导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中用状态参量来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也很抽象,学生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加工润色
2、推导并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设问:(1)若上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p1=p2,方程形式变化成怎样的形式?(2)p1=p2
本身说明气体状态变化有什么特点?(说明等效地看作气体做等压变化,即压强保持不变的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这个结论最初是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在研究气体膨胀的实验中得到的,也叫盖·吕萨克定律。它也属于实验定律。当今可以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这一结论。今天我们利用在验证玻意耳定律中用过的气体定律实验器来验证这一定律。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此实验保持压强不变,只是利用改变烧杯中的水温来确定三个温度状态t1、t2、t3,这可从温度计上读出,再分别换算成热力学温度T1、T2、T3,再利用气体实验器上的刻度值作为达热平衡时,被封闭气体的体积值,分别为V1、V2、V3,填入下表:投影幻灯片(3):t1t2t3T1T2T3V1V2V3
这几个值会近似相等,从而证明了盖·吕萨克定律。课堂练习例1:一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空气,因而在27℃,外界大气压为758毫米汞柱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738毫米汞柱,此时管中水银面距管顶80毫米,当温度降至-3℃时,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43毫米汞柱,求此时的实际大气压值为多少毫米汞柱?(1)该题研究对象是什么?(混入水银气压计中的空气)(2)画出该题两个状态的示意图:(3)分别写出两个状态的状态参量:p1=758-738=20mmHg
V1=80Smm3(S是管的横截面积)。T1=273+27=300
Kp2=p-743mmHg
V2=(738+80)S-743S=75Smm3T2=273+(-3)=270K解得 p=762.2
mmHg
作业布置
教学心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