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飞天梦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飞天梦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9 19:30: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要求
1.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重点难点
1.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2.理解在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 11 飞



[2] 炎黄子孙有一个梦,这个梦做了很久很久。[①文章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
[3] 当“嫦娥(chánɡ’
é)奔月”的神话产生的时候,当工匠们在敦煌石窟上勾勒“飞天”造型的时候,这个梦就已经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了。[②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瑰(ɡuī)丽绚(xuàn)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中国的飞天梦想产生的背景。 [4]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想。
[5] 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炎黄子孙们不断尝试去圆这个美丽的梦。[③“不断尝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们制作了巨大的风筝,人坐在风筝上,借风力飞上天去。可是,风筝飞不了多高多远,在空中呆不了多长时间。[④能不能把“可是”二字去掉 ] [6]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炎黄子孙借风筝上天的尝试失败了。
明朝有个名叫万户的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⑤“第一个”有什么深刻含意 ] [7] 他把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万户为梦想献身、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赋予了这个悲剧积极的意义。[⑥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说有“积极意义” ]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8]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万户探索飞天也失败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⑦“消磨”能不能改为“折磨” ]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一次次追求梦想的失败。
[9]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⑧“掀开”能不能改为“敞开” 为什么 ]1958年5月,也就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的第二年,毛泽东主席郑重地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0] 十多年后,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⑨“跨进”能不能改为“走进” 为什么 ]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自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⑩想一想,为什么要把《东方红》这首歌送进太空 ] [11]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述新中国的飞天梦实现了第一大步——卫星上天。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zài〕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这个句子有何特点 ] [12] 在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胸怀凌云壮志,放眼世界先进科技,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着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寒冷的北国到炎热的南方,从飞沙走石的大漠到波涛汹涌的海洋,到处都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13]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段导读:第7自然段赞扬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14] 近了,近了,炎黄子孙离圆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 ]
1999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2002年3月,“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15] [上面四个句子单独成自然段,有何作用 ]
历史进入了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这里为什么把时间写得那么详细 ] [16]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从地面看上去,仿佛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qiónɡ)之中。[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 [17] 第二天凌晨,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飞船成功返回了祖国大地。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zhuó〕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段导读:第8~13自然段写出了中国人成功飞天的一步步成就。 [18]
  第三部分(第6~13自然段):新中国的飞天成就。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是祖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充满激情的炎黄子孙并不满足,他们还有更绚烂的梦需要实现:“嫦娥计划”,登上月球;探索火星,登临木星;飞出太阳系,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列举这些“灿烂的梦” ] [19]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中国人继续追求的品质。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
一 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嫦娥奔月等图片)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学生发言。(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我国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板书课文题目: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 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1)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2)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3)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小组交流。
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
敦煌石窟
瑰丽绚烂
载人航天
凌云壮志
猝然长逝
执著追求
锲而不舍积劳成疾
苍穹
  ①指名认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载
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分为四部分,见前面的“课文详解”。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6~13自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三 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1)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2)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3)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寒冷的北国到炎热的南方,从飞沙走石的大漠到波涛汹涌的海洋,到处都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4)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5)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 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1.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2.紧扣“神舟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舟五号”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舟五号”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等的成功发射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飞


圆  做梦:飞离地球——古人勇于实践
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也被称为华夏儿女。
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一说是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后来的传说中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在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清末反抗满族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汉人的支持,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在内的有识之士号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直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逢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带领徒弟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等后羿众人走后不久,逢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想去杀恶徒,没想到逢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开门见山,紧扣题目,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3
  ②反复。这样写深化语意,写出了飞天梦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侧面说明了中华民族对探索太空的向往。
^4
  ③表达了对炎黄子孙不断探索精神的钦佩之情。
^5
  ④不能。“可是”二字表转折,表达了对借风筝上天失败的惋惜之情。
^6
  ⑤“第一个”写出了历史上中国人在飞天领域的成就,尽管失败了,但其探索的精神不灭。
^7
  ⑥万户为了飞天而献身,本身是个悲剧,但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可敬的,能够激励后人不断地去探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具有积极的意义。
^8
  ⑦不能。“消磨”指消失、磨损,一般与“决心、意志”等搭配,“折磨”是指对人身体或精神上的摧残,一般指对人或其他生物的摧残。
^9
  ⑧不能。“掀开”一般与“篇章”等搭配,它一般指展开了新的局面。“敞开”一般指大开、打开,它不能和“篇章”搭配。
^10
  ⑨不能。“跨进”一般指一种进步,“走进”指行走到了某个位置,这里说的是中国造出了人造卫星,应用“跨进”。
^11
  ⑩这首歌是歌颂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能表达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12
  这个句子是个长句,“重点工程”前有三个修饰成分,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13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科技人员不怕苦、不怕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14
  这个感叹句写出了炎黄子孙对探索宇宙的期盼,同时也说明了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在无私的奉献中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华民族才能实现飞天的梦想。
^15
  每一个自然段都代表了炎黄子孙的一个梦想。
^16
  这里具体到了年、月、日、时,因为这是中国人飞天梦实现的日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
  精彩句解析:比喻。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飞船飞上太空时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成就的赞颂之情。
^18
^19
  说明中华民族是个不断进取的民族,赞扬炎黄子孙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