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三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古诗三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9 19: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浥”字,会写“孟、陵、鹤”3个字。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别时的思想感情。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5 古



送元二使安西
[2] (唐) 王维
[①这一句点明了送别时哪些方面的特点 “浥”字好在哪里 ]
[3] [②句中“柳”字有何含义 ]
[③这一句描写了送别时怎样的场面 “更”字有何含义 ]
[④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4]
[⑤李白是在哪里送别孟浩然的 ]
[⑥孟浩然准备到哪里去 ]
[5] [⑦这一句是如何描写诗人的 “孤帆”有什么含义 ] [6]
[⑧这一句有何作用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7] [⑨“枯荣”能不能改成“荣枯” ]
[⑩这句话写出了小草怎样的特点 ]
[8] [这一句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小草的 ]
[这一句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小草的 ]
[这一句点明了什么 “又”字有什么作用 ]
[9] [“萋萋”二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生字、新词卡片,查阅的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导语:人间处处显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古诗三首。
二 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1)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2)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  陵——凌  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1)三首古诗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2)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朋友远去。
(3)三首古诗中前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4)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反馈,全班交流。
(1)《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3)《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式。
  课前,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①利用生字表,读通诗句。②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如果在家里独立搜集有困难,可以在第二天与同学共同搜集)。③利用注释和字典初步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相信通过这样的预习,大多数同学能初步理解古诗字面的含义,这就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式。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重点诗句投影。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真情。
二 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 (“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一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依依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的。(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既然已经“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当友人的船只已消失在碧空尽头时,诗人仍在岸边驻足凝望,就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 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去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3)《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啊,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会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吧。
首先指导学生分小组学习,在互相交流中解决彼此的问题,共性的问题留待集体讨论。其次,请学生代表到前面给大家讲这首诗,其他同学听后可提问,可反驳,促进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有些争论不出结果的问题,老师适时予以点拨。最后,在学生基本了解了三首诗的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教材会把这三首诗安排在一篇课文中学习 从学习中,你找到了三首诗有哪些联系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赋得古原草送别
                      
(劝酒送别)     (目送舟行)    (草原目送)
劝君更尽一杯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    萋萋满别情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zhāo
cháo)阳  朝(zhāo
cháo)代
尽(jìn
jǐn)管
尽(jìn
jǐn)力而为
宿舍(shè
shě)
舍(shè
shě)弃
满别(bié
biè)情
别(bié
biè)扭
碧空(kōng
kòng)
空(kōng
kòng)白
2.比一比,再组词。
孟(孟子) 陵(陵墓)
盆(水盆) 凌(凌云壮志)
3.这三首都是送别诗,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答案]相同:都是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不同:①地点不同,分别是客舍、江边、草原。②方式不同,劝酒送别、江边目送、草原目送三种方式。③内容不同,白居易诗写景较多。
4.课后搜集其他的送别诗,大家交流。
[答案]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唐朝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创造了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舞剑、张旭的草书为“三绝”。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1
知识点详解

^2
  ①点明了地点在“渭城”,时间是“早晨”,天气是“雨后”。“浥”字是湿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润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3
  ②“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  ③送别时与友人饮酒的场面。“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④表现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4
  ⑤在黄鹤楼。  ⑥到扬州。
^5
  ⑦虽然没有直接写诗人,但从只望见一条小船消失在远远的碧空里可知,老朋友走了很远诗人还在江边目送,这是侧面描写。
^6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的那只帆船上。  ⑧借流水表达思念之情。
^7
  ⑨不能,“枯荣”是先“枯”后“荣”,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之强。  ⑩写出了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尽管受到了野火的焚烧,但第二年春风一吹就又生机勃勃了。
^8
  是从嗅觉来写的。写小草的香味很浓,一直飘到远处的古道。  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写小草的数量之多,一直连接到远处的荒城。  点明了王孙出行的地方,就是远方的荒城。“又”用拟人化的手法,借小草送别写人的送别。
^9
  与前文的“离离”相照应,写出了小草的茂盛。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