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及“勃然大怒、声名鹊起、哀鸿遍野、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品质。3.根据第3、4自然段的内容编演课本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自学守法、护法的意识。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体会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品质。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 7 狄仁杰公正护法
[2] 唐朝有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ē〕的政治家,他就是一代名相狄仁杰。[①狄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
段导读: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主人公。
[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狄仁杰。
公元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负责人。大理寺是当时中央的审判机关。他到任第一年,便处(chǔ)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②积案多,涉及人数多,说明了什么 ]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③人们“服”的是什么 ]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一时声名鹊起,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狄仁杰办事能力强,判案准。
为了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jiàn)。 [4] [④“敢于犯颜直谏”说明狄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 [5] 这年秋天,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唐高宗勃然大怒,准备严惩权善才。狄仁杰上书皇帝,说明按律令应该免去权善才的职位,但高宗认为免职的处罚太轻了,下令立即处死权善才。[⑤皇帝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狄仁杰坚持说此人罪不当死。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他!”大臣们一看皇帝生气了,都用眼色示意狄仁杰别再说了。[⑥大臣们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 [6] 狄仁杰却依然据法力争道:“哪有所犯的并非死罪,就下令判处死刑的呢 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 ……现在陛(bì)下为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要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呢 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听了,觉得有理,便收回成命,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7] [⑦你认为高宗皇帝为什么会被狄仁杰说服 ]
段导读:第3自然段举例说明狄仁杰维护法律,敢于犯颜直谏。
当时有一个叫王立本的大臣,仗着皇帝的宠信,滥用职权,干了不少坏事,朝廷的大臣们敢怒不敢言。[⑧大臣们为什么“敢怒不敢言” ] [8] 狄仁杰上奏高宗,指明此人罪行严重,应交给大理寺审理。高宗要狄仁杰看在王立本还算个人才的分上,破例宽恕他。[⑨你认为皇帝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 [9] 狄仁杰回复道:“国家就算再缺乏人才,也不缺他一个王立本吧 陛下为什么要包庇(bì)罪人而破坏王法呢 如果陛下坚持这样做,[⑩“这样做”具体指什么 ] [10] 那就把臣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疆去吧,日后,也好让忠心报国者引以为戒。”高宗听了这话,无言以对。[高宗为什么无言以对 ] [11] 王立本终于被判刑,朝廷的风气由此大为好转。
段导读:第4自然段举例说明狄仁杰严格执法,不避权贵。
公元688年,武则天令宰相张光辅率兵三十万去平息豫州叛乱。叛军本是乌合之众,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作鸟兽散了。豫州官民出城迎接朝廷的军队。但张光辅却不分青红皂白,示意部下屠(tú)杀无辜(ɡū)百姓。之后,又以查寻叛党为名,四处抄家掠物,滥捕滥杀。[从以上行为可以看出,张光辅是个什么样的人 ] [12] 一时间冤狱四起,受害者不计其数。这时,狄仁杰奉武则天之命,赴豫州任刺史之职。到了豫州,他看到哀鸿遍野,无辜而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一面下令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原案的“诖(ɡuà)误”,请求武则天怜悯(mǐn)。武则天深知狄仁杰为人刚正,[“深知”二字说明了什么 ] [13] 相信所奏属实,于是下诏(zhào)改死刑为流放。当这些被流放的人途经狄仁杰曾经治理过的宁州时,当地的老百姓告诉他们:“是狄大人救了你们的命啊!”这些人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他们来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到了流放地后,大家又集资立碑,颂扬狄仁杰的功德。
段导读:第5自然段举例说明狄仁杰是个为民请命的人。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举例说明狄仁杰的性格特点。
[14] 狄仁杰当了宰相后,辅国安邦,深为武则天所倚重。他病故后,武则天悲声叹息,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dào)。[武则天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狄仁杰辅国安邦,病故后武则天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
1.生字新词的卡片。
2.查阅有关狄仁杰的资料,认识人物。
3.收集我国历史上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物及其事迹。
一 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物。你知道的有哪些 你还知道他们的什么事迹 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学生交流。(如包拯、海瑞等的故事。)
3.过渡导入: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强大,不仅需要老百姓自觉守法,更需要执法者公正地执法、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4.板书课文题目:狄仁杰公正护法。(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5.理解课文题目,初识人物。
(1)狄仁杰:唐朝大臣。历任大理丞、御史、州刺史等职。武则天时多次任宰相。他为人耿直,敢于犯颜直谏,面折廷争,在规劝武则天恢复唐室、使国家免于内乱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善于断案,执法公正严明,使不少无辜百姓免于刑戮。
(2)公正护法:就是指公平正直地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保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同桌互相读读认认,互相纠错正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思考:文中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 练习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生独立自学课文,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并理解。
①指名认读,纠正错误。
②教师重点强调:执法不阿、包庇、哀悼。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解疑。
刚正廉明:刚强而正直,廉洁而清明。
执法不阿:阿,偏袒,迎合。执行法令、法律不徇私迎合。
明察善断:指清楚地看到情况,善于作出审判。即明确地辨别案件或纠纷的是非,作出公正的判决。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推崇备至:极其推崇。
犯颜直谏:冒犯君主的威严进行规劝,使改正错误。勃然大怒:因生气变脸色的样子。
宠信:宠爱信任。敢怒不敢言:指心里虽十分气愤,但不敢说出来。
乌合之众: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滥用职权: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权力。青红皂白:皂,黑色。比喻是非、情由等。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辅国安邦:帮助国君安定国家。包庇:袒护或掩护(坏人、坏事)。哀悼:悲痛地悼念。
④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全班齐读,识记,积累。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说说课文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哪几个故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
①(第3自然段):犯颜直谏保将军。②(第4自然段):刚正不阿惩罪人。③(第5自然段):明察善断护无辜。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刚强正直、廉洁清明、执法公正。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写狄仁杰公正护法。
第一层(第2自然段):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断案如神。
第二层(第3~5自然段):狄仁杰为了维护法律敢于犯颜直谏。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靠和器重,死后受到敬重。
(5)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安排内容的。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内容的。先概括介绍狄仁杰是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接着用三个具体事例写狄仁杰公正护法;最后写狄仁杰辅国安邦,深为武则天器重和倚靠。)
三 直奔重点段,体会公正护法
1.师:狄仁杰身为大理寺的负责人,是怎样公正护法的呢
2.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围绕狄仁杰如何公正护法写出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犯颜直谏保将军。
①了解狄仁杰是如何犯颜直谏保将军的。
②体会狄仁杰刚正廉明,循律准确。
③讨论:狄仁杰如此不顾个人安危犯颜直谏是为了什么
④学生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总结学法,准备放手。
师生回忆刚才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了解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如何公正护法——感悟其美好品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根据学法中的方法步骤,围绕课文第4、5自然段内容自主交流,畅所欲言。
①刚正不阿惩罪人。②明察善断护无辜。
(4)教师过渡:文中的三个事例直接描写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事迹,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狄仁杰护法的公正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反馈交流。
①“他到任第一年,便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
②“于是,他们来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到了流放地后,大家又集资立碑,颂扬狄仁杰的功德。”
四 课堂小结,归纳中心
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写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崇高品质。身为一名大法官,他明察善断、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在他公正护法的行为背后,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体会到了他那正直而伟大的心灵。难怪他会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大法官;难怪人们会集资立碑颂扬他的功德;难怪他能成为一代名相,深得武则天的倚重;难怪他病故后,武则天会悲声叹息,废朝三日以示哀悼。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感悟,小组交流,并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在理解、体会文中第一个故事后,总结学法,指导学生抓住狄仁杰的言行,了解狄仁杰在另外两个故事中为公正护法所做的努力,体会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明察善断的美好品质。
2.启发学生根据老百姓的表现,进一步深入体会狄仁杰因公正护法而受到人们的敬重与爱戴。这样,可从不同角度使狄仁杰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不断丰满,对人物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狄仁杰公正护法
人物介绍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太原市西南)人,唐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他经历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是在武则天时期。他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武则天最器重的宰相,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
作为一名精忠报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说:“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说:“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为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人主张处斩。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入朝,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直呼其名。狄仁杰喜欢面折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后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1
知识点详解
^2
①是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
^3
②说明前任官吏的能力差,同时也说明狄仁杰办事效率高。 ③服的是狄仁杰的判案能力。
^4
④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
⑤说明皇帝办事以人为法,不是依法治国。
^6
⑥说明大臣们都是一些不愿讲真话、怕得罪人的人。
^7
⑦因为狄仁杰是据法力争,说得合理合法。
^8
⑧因为王立本是皇帝宠信的人。
^9
⑨任人唯亲。
^10
⑩指包庇罪人破坏王法。
^11
他感到狄仁杰的做法是忠心报国。
^12
不分是非、滥杀无辜的人。
^13
说明狄仁杰一贯为人正派,深得武则天的信任。
^14
说明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器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狄仁杰对国家所做的贡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