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油
脂
高级脂肪酸
甘油
难
小
肥皂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酸
COH)与醇(R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
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官能团为
知识点
气味)(状态)《水溶性)(密度
特殊香味
溶于水比水
知识点(②
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化学方浓硫酸
稀硫酸
00
程式
H3CO0C2HS
+H,O
酯中
断键酸
置
醇
稀硫酸(碱性水解时可
浓硫酸
NaOH溶液
催化剂吸水提高
碱性水解时,NaOH中和
酯水解生成
的其
OH的反应
COOH,提高酯的水
作用速率
解率
酒精灯加热
水浴加热
方式
液态
油脂
魔N,如花生油、豆油等
如牛油、羊油等
酸性条
油脂性条件
甘
反应
高级脂肪酸
高级脂肪酸盐皂化
3
油脂
物质
矿物油
肪
油
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
的甘油酯
多种烃(石油及其
组成
分馏产品
混
含不饱和
含饱和烃基多
合物
烃基多
固态或半固
具有烃的性质,不
性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油具能水解
有烯烃的性质,能加成
豢射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
加含酚酞的NaO
热,红色变浅
溶液,加热,无变化
煤油、润滑油
举例牛油、羊油菜籽油、花生油
蜡油
W目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石油炼制 乙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石油分馏可得到乙烯等有机化工原料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C.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
D.石油炼制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解析】 石油分馏无法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乙烯只能通过石油裂解加工获取。
【答案】 A
2.关于裂解和裂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裂解与裂化的产物都含有不饱和烃
B.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C.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
D.裂解与裂化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
【解析】 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气态烃作为石油化工原料。裂化的目的是将重油断裂为裂化汽油,提高汽油的产量。
【答案】 B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
B.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解析】 B项中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答案】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B.通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都可以生成CH3CH2Cl
C.乙烯具有可燃性,在点燃前要验纯
D.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溴水除去
【解析】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原理不相同。
【答案】 A
5.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
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 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时,1
mol该分子只能与1
mol氢气或1
mol卤素单质加成。
【答案】 C
6.乙炔分子CH≡CH加成可以得到CH2===CH—C≡CH(乙烯基乙炔),该物质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39700046】
A.该物质既是CH2===CH2的同系物,又是CH≡CH的同系物
B.该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
C.该物质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D.该物质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解析】 该物质既含又含—C≡C—。与乙烯、乙炔的结构都不相同,不是它们的同系物;该分子结构决定该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该物质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即丁烷;该物质的分子相当于CH2===CH2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C≡CH代替,而—C≡CH为直线形,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B、C、D正确,A错误。
【答案】 A
7.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烷和氯化氢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了烷烃的取代反应和烯烃的加成反应的区别。乙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系列取代产物,是混合物,A项不可行;乙烯和Cl2发生加成反应如下CH2===CH2+Cl2―→,得到的是1,2 二氯乙烷,与题意不符;乙烯和HCl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Cl(一氯乙烷),符合题意;乙烷和HCl不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8.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解析】 本题的难点是对C项的判断,反应物分子里有一个不饱和碳原子,而另一个不饱和原子是氧原子。反应是H2分子里的氢原子跟反应物分子里的不饱和原子直接结合的反应。由此可知,C项是加成反应。
【答案】 D
9.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 )
A.CH2Br—CH2—CH2Br
B.CH3—CBr2—CH3
C.CH3—CH2—CHBr2
D.CH3—CHBr—CH2Br
【解析】 加成反应中不饱和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即所加的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结构简式为CH3—CHBr—CH2Br。
【答案】 D
10.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乙烯,其副反应常伴有SO2产生,SO2也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请回答:
(1)SO2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C2H4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2)检验C2H4中含有SO2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SO2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检验SO2是否除尽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乙炔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类型为________。
【解析】 (1)SO2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2H4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2)由于SO2是酸性气体,所以除去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强碱溶液的洗气瓶。(3)C2H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
【答案】 (1)SO2+Br2+2H2O===H2SO4+2HBr 氧化还原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2)将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看品红溶液是否褪色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将洗气后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若不褪色说明已除尽
(3)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11.(1)分析CH4、C2H4、C2H2分子的空间结构:
①CH4是________形,C2H4是________形,C2H2是________形。
②CH3CH===CH2中三个碳原子是共直线还是共平面________。
(2)三种气体中能使溴水褪色的是C2H4与________,其中C2H4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物中所有原子________(填“共”或“不共”)平面。
【解析】 (1)CH4是正四面体形,C2H4是平面形,C2H2是直线形,据C2H4分子空间构型知CH3CH===CH2中三个碳原子共平面。
(2)C2H4与C2H2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C2H4与Br2的加成产物中所有原子不共平面。
【答案】 (1)①正四面体 平面 直线 ②共平面
12.乙烯A主要由石油炼制而获得,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项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由乙烯的性质可知B、C、D分别为CH3CH3、CH3CH2Cl、CH3CH2OH,①②③都是加成反应,④为CH3CH3与Cl2的取代反应。
【答案】 (1)CH2===CH2 CH3CH3 CH3CH2Cl CH3CH2OH
(2)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反应
[能力提升]
13.如图所示是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对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为C2HCl3
B.该有机物的分子中一定有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烯和氯化氢加成反应得到
【解析】 据球棍模型知该有机物可为C2HCl3,A正确;据碳的成键特点知B正确;类比C2H4的结构知C正确;若为C2H4与HCl加成则产物为C2H5Cl,不符合成键情况。
【答案】 D
14.若用乙烯和氯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取四氯乙烷,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及消耗氯气的量是(设乙烯为1
mol,反应产物中的有机物只有四氯乙烷)( )
A.取代反应,4
mol
Cl2
B.加成反应,2
mol
Cl2
C.加成反应、取代反应,2
mol
Cl2
D.加成反应、取代反应,3
mol
Cl2
【解析】 由乙烯和氯气制备四氯乙烷的过程中,乙烯和氯气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l—CH2Cl,CH2Cl—CH2Cl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氯乙烷,加成反应中消耗1
mol
Cl2,取代2
mol氢原子需要2
mol
Cl2,故D正确。
【答案】 D
15.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CH2===CH2↑+H2O),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Ⅰ Ⅱ Ⅲ
请回答:Ⅰ、Ⅱ、Ⅲ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解析】 在实验室制备乙烯的过程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一部分乙醇氧化,本身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溴水还原,所以,要想证明乙烯能与溴水反应,必须除去SO2。一般来说,除SO2只能用NaOH溶液。验证SO2有没有被彻底除去,在Ⅰ装置后必须加一个盛有品红溶液的试剂瓶,Ⅱ中盛放的是品红溶液。
【答案】 (1)不能 AC
(2)SO2 SO2+Br2+2H2O===H2SO4+2HBr B A C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煤的综合利用 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物质,通过煤的干馏即可得到这些物质
B.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C.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D.把煤高温加强热就是煤的干馏
【解析】 煤经干馏(即分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而煤中不含有这些物质,A错误;煤中除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N、S、O等元素,故燃烧时会产生一系列大气污染物,B正确;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C错误;煤干馏时要隔绝空气,D错误。
【答案】 B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苯从溴水中萃取溴
B.重油裂化得到轻质燃料油
C.从煤焦油中提取苯、甲苯、二甲苯
D.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物
【解析】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而使物质分离的方法,是物理变化。重油裂化是将碳链长的烃在一定条件下断裂为碳链较短的轻质油的方法,是化学变化。从煤焦油中提取苯、甲苯、二甲苯,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物,均是利用煤焦油和石油中不同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B
3.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煤的干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实验后水溶液呈碱性,溶液Y是黑色黏稠的煤焦油,上层X是粗苯等
C.气体Z易燃,可以还原氧化铜
D.液体Y是一种纯净物
【解析】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产物煤焦油中一部分物质比水重,而粗苯比水轻,试管中液体分为三层,因为焦炉煤气中有氨气,所以溶液呈碱性,又因为含有CO、H2等气体,所以能还原氧化铜,但不管哪种产物,没分离前都是混合物。
【答案】 D
4.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苯分子中含有碳氢单键,故能发生取代反应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解析】 苯分子中碳与碳之间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充分说明了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苯环上的氢原子是以单键的形式连在碳原子上的,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凡易挥发的物质都是沸点低的物质。
【答案】 B
5.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属于烯烃
C.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解析】 比较C6H6与C6H14(己烷)可知,苯不属于饱和烃,A错误;当初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的认识是不够科学的,但由于习惯的原因,人们对苯分子结构的凯库勒式一直沿用至今,B错误;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HNO3反应生成和H2O,该反应是取代反应,C错误。
【答案】 D
6.苯与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都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乙烯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苯不能
【解析】 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而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发生加成反应,B、C错误;乙烯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苯不能,D正确。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48】
A.通过对苯的燃烧和甲烷的燃烧现象,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含碳量的高低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C.甲烷分子是空间正四面体形,苯分子是平面形
D.苯不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故苯为饱和烃
【解析】 苯中含碳量高,燃烧时火焰明亮,有浓烟;甲烷含碳量较低,燃烧时火焰为浅蓝色。苯分子中若有碳碳双键,则能使KMnO4(H+)溶液褪色。甲烷分子中4个H原子构成正四面体,C原子位于中心;苯分子中12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苯分子式为C6H6,为高度不饱和烃。
【答案】 D
8.(2016·济南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烃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C3H8比CH4完全燃烧时耗O2多
B.C2H4完全燃烧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C.苯燃烧时产生的烟比乙烯浓是因为苯的含碳量高
D.某烃完全燃烧后的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管增重的质量是产生的水蒸气的质量
【解析】 A项,等质量的C3H8比CH4完全燃烧时耗O2少;B项,若温度高于100
℃,C2H4完全燃烧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若低于100
℃,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C项,含碳量高的烃不易充分燃烧,易产生黑烟;D项,干燥管增重的质量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和。
【答案】 C
9.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C2H4
B.C3H6
C.C4H10
D.C6H6
【答案】 D
10.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能使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2)实验验证:
①苯不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
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________上。
(3)结论:苯结构简式中的双键跟烯烃的双键________,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________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4)应用:为了表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结构式用______表示,用表示苯分子结构式是不确切的。
【解析】 若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就应该具有碳碳双键的典型反应:能与Br2加成,使溴水褪色,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其褪色。
【答案】 (1)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2)①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②完全相同 平面
(3)不同 不同于
(4)
11.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
①甲、乙能使溴水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丁既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
mol丁可以和3mol
H2完全加成。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填空:
(1)甲的结构简式________,
乙的结构式____________。
(2)丁与溴在催化剂(FeBr3)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丁生成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 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且有CH≡CH+H2CH2===CH2,CH2===CH2+H2CH3CH3,故甲为CH2===CH2,乙为CH≡CH;再结合②、③知丙为乙烷,丁为苯。
【答案】 (1)CH2===CH2 H—C≡C—H
是
12.A、B两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当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量均相等,则A与B一定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当物质的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量均相等,则A、B一定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质量一定时,无论怎样混合,碳的质量一定,则必须是各物质的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
(2)总物质的量一定时,只有A、B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时,碳原子的总物质的量才一定,生成的CO2的量才不变。
【答案】 (1)A、B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2)A、B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
[能力提升]
13.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不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完全相等 ⑤邻二氯苯()只有一种 ⑥间二氯苯()只有一种
A.①②
B.①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解析】
【答案】 D
14.某混合气体通过溴水,溴水褪色,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再通过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再变澄清,最后剩余气体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则混合气体是
( )
A.水煤气
B.焦炉煤气
C.石油液化气
D.石油裂解气
【解析】 水煤气的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石油液化气主要是含4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等饱和烃;石油裂解气主要成分是除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外,还含有甲烷、乙烷、氢气、硫化氢等。从题给信息分析该混合气体含有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含有还原性气体,满足题给条件的只有B项。
【答案】 B
15.a
mol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与b
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及45
g水。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
(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时,b=__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_______。
【解析】 (1)设乙烯的物质的量为x,乙烷的物质的量为y,可得:
解得x=y=0.5
mol,即n(C2H4)∶n(C2H6)=1∶1。
(2)a=1,则n(CO)+n(CO2)=2
mol=b
mol,得b=3。根据氧原子守恒可得n(CO)+2n(CO2)=3×2-n(H2O)=3.5,二式联立解得n(CO)=0.5
mol,n(CO2)=1.5
mol,即n(CO)∶n(CO2)=1∶3。
【答案】 (1)1∶1 (2)3 1∶3
16.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H2SO4,再恢复到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L,剩余气体再通过苛性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求气态烃的分子式。
【解析】 燃烧产物通过浓H2SO4时,水蒸气被吸收,再通过苛性钠溶液时,CO2气体被吸收,故CO2的体积为40
mL。根据体积减小可考虑用体积差量法计算。
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xHy+O2xCO2+H2O 气体减少ΔV
1
x+ x 1+
20
mL
40
mL 50
mL
列比例式:1∶x=20∶40,解得x=2。
1∶=20∶50,解得y=6
所以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C2H6。
【答案】 C2H6(共8张PPT)
专题综合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
通式
结构:正四面体
烷烃代表物典型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氯气反
烷)应生成一氯代物
氧化反应:甲烷的燃烧
烃
官能团:碳碳双键
结构:平面形
烯
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
氧化
代表物
烟)
反应
乙烯)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使溴水褪色③
化加成与H反应④
性反应与HC反应⑤
与HO反应⑥
聚合反应
结构:平面形
匕学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化学键
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浓烟
苯1氧化反应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液溴反应
取代反应
质
与浓硝酸反应⑧
加成反应
3
W目(共37张PPT)
知识点
学业分层测评
乙
醇
的
结
构
与
性
质
淡蓝色
砖红色
与水反应
与乙醇反应
反应实质
水中氢被置换
羟基氢被置换
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剧烈
反应较缓和
羟基氢的活泼性
水>乙醇
定量计算关系
2H2O~2Na~H2
2CH3CH2OH~2Na~H2
密度大小关系
ρ(Na)<ρ(H2O)
ρ(Na)>ρ(CH3CH2OH)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可口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OH(羟基
知识点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无色液体
比水与水以任
意比互溶
甲醛
醛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醛基
甲醛的水溶液常用于
但不能用于
醛是重要的
浸泡食品。甲醛是制造
有机合成原
主要用途
的原料。甲醛对人体有
料。可用于生
害,要注意防止装修材料中挥
发出的甲醛气体污染室内
空气
CHO
C、H.O
HCHO
CH.
CHO
CHO
杀菌消
毒、标本的防腐
酚醛
树脂
乙酸
操作
①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
实验气体
现象②烧杯内壁有
产生
3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①乙醇与钠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
实验
②与Na和HO反应相比
剧烈
实验
操作
执
乙醇
色的铜
变
色
现象
实验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化学方程式
W目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二)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反应不能引入羟基的是( )
A.加成反应
B.酯化反应
C.取代反应
D.氧化反应
【解析】 烯与H2O加成可引入—OH;酯水解反应可引入—OH;醛氧化反应可引入—OH。
【答案】 B
2.下列合成路线符合工业生产乙醇的过程的是( )
A.CH3CH3CH3CH2ClCH3CH2OH
B.CH2===CH2CH3CH2ClCH3CH2OH
C.CH2===CH2CH3CH2OH
D.CH≡CHCH2===CH2CH3CH2ClCH3CH2OH
【解析】 CH3CH3发生取代反应产生多种氯化物,水解产物有多种物质,反应步骤越多,原料转化率越小,而且A、B、D都使用了污染物。
【答案】 C
3.某酯经水解后得酸A及醇B,醇B经氧化后可得A,则该酯可能是
( )
B.CH3COOCH3
C.CH3COOCH2CH2CH3
D.CH3COOCH2CH3
【解析】 酯水解后得酸A及醇B,醇B经氧化后可得A,说明B和A中的碳原子数相同,且B分子中羟基在链端(R—CH2OH)。A、B、C三项中的物质水解所得酸与醇的碳原子数不同,不合题意。D水解后得乙醇和乙酸,乙醇可被氧化为乙酸,符合题意。
【答案】 D
4.下列叙述中内容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62】
A.乙烯和聚乙烯性质不相同
B.聚乙烯是由?CH2—CH2?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加热至某一温度则可完全熔化
C.同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相等
D.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
【解析】 CH2===CH2单体与高聚物聚乙烯的结构不同,性质自然不同;单体与高聚物的最简式均为CH2,故同质量的单体与高聚物完全燃烧产生CO2的量相同;聚乙烯是混合物,受热熔化,具有热塑性。
【答案】 B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
【解析】 A.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和(CH3)4C。
B.戊醇可看作C5H11—OH,而戊基(—C5H11)有8种结构,则戊醇也有8种结构,属于醚的还有6种。
C.戊烯的分子式为C5H10,属于烯烃类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CH3)CH2CH3、CH2===CHCH(CH3)2、
CH3CCH3CHCH3,属于环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
D.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其同分异构体有6种:
HCOOCH2CH2CH3、HCOOCH(CH3)2、
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CH3CH2CH2COOH、(CH3)2CHCOOH。
【答案】 A
6.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
(…—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可能成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三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聚乙烯
B.聚丁二烯
C.聚苯乙烯
D.聚乙炔
【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是单体先断键,然后单体间通过成键,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就像手拉手)。从聚乙烯形成的本质出发,进行类推,就可知道乙炔中的叁键断裂形成双键,然后单体间成键,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单体内部剩余双键,单体之间则形成单键。根据题目信息,导电塑料必有单、双键交替的长链,选项A、C、D中只有选项D中的聚乙炔在链上具有单、双键结构。选项B虽未学到,理解了聚乙炔的原理就可排除B。
【答案】 D
7.有机物A、B、C、D、E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写出A、B、C、D、E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由C2H2与H2反应得来,而A又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故A是CH2===CH2;由反应⑤得知B是CH2===CHCl;A与H2O反应得C,C为CH3CH2OH;由反应④得D,D为CH3COOH,C与D发生酯化反应得E(CH3COOCH2CH3)。
(2)反应②属于加成反应,⑤属于加聚反应。
【答案】 (1)乙烯 氯乙烯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2)CH≡CH+HClCH2===CHCl,加成反应
分别写出形成丁苯橡胶单体的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解析】 选定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从一侧开始分段,如果在结构单元的主链上遇到C===C双键,一般可将4个C原子为一段,其余则2个C原子为一段,从段的连接处断开,形成双键,于是得到单体:CH2===CH—CH===CH2、
。
【答案】 CH2===CH—CH===CH2、
[能力提升]
9.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同时它也能“使沙漠变绿洲”。这是因为聚丙烯酸酯能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50
cm处形成一个厚0.5
cm的隔水层,从而既阻止了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关于聚丙烯酸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聚丙烯酸酯属于离子化合物
B.它是由CH2===CH—COOR经过加聚反应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C.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聚丙烯酸酯中不含有阴、阳离子,不属于离子化合物;聚丙烯酸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聚丙烯酸酯分子中也不含有羟基或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聚丙烯酸酯的单体为CH2===CH—COOR。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10.如图所示是用煤为主要原料合成高分子涂料、黏胶剂I的基本过程。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三种方法,图中所示的反应①称煤的气化,而由煤制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的过程叫煤的________,②称为煤的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写出黏胶剂I的结构简式:________。
【解析】
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叫煤的气化;由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的过程叫煤的干馏;而反应②属于煤的液化。据反应物结构简式可写出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H+CH3OHCH2===CHCOOCH3+H2O,反应③为CH3CH2COOH+CH3OHCH3CH2COOCH3+H2O,G―→H的过程为碳碳双键被加成或被还原,反应④为。
【答案】 (1)干馏 (2)液化
(2)CH3CH2COOH+HOCH3CH3CH2COOCH3+H2O
(3)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共46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学业分层测评
简
单
有
机
物
的
合
成
加成
氧化
氧化
酯化
取代
有
机
高
分
子
的
合
成
淀粉
纤维素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小分子物质
基本结构单元
链节
n
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
小分子
导电
特殊功能
高分子膜
化学能
电能
热能
电能
同
分
异
构
体
的
书
写
与
判
断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二)
点击图标进入…
知识点(岛
学习目标导航
萑化齐
①乙烯
催化剂
酸乙酯
化齐
O
雀化剂
②乙烯
乙酸乙酯
知识点
知识点(②
乙醇
乙酸
乙醇
乙酸
苯乙烯
其单体为
链节为
nCH—CH=CH
6--25
CH-CH
H5
C.=CH
-CH-CH
O
催化剂
nh-c
案】(1)加聚(2)CH2CCO0C
CH
CH
聚合度(3)混合物
COOC
W目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乙酸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如图所示是某有机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氢氧化钠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 B
2.酒精和食醋是日常生活的常用品,下列方法不能将两者鉴别开的是( )
A.闻气味
B.分别用来浸泡水壶中的水垢看是否溶解
C.分别滴加NaOH溶液
D.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 二者气味不同,A项正确;乙酸能与CaCO3反应放出气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乙醇不能,B、D项正确;C项尽管乙酸能与之反应,但现象不明显,不能鉴别。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53】
A.食醋能腐蚀大理石茶几
B.食醋可用作玻璃暖水瓶内壁的除垢剂
C.1
L
1
mol·L-1醋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1
mol
D.丙醇(CH3CH2CH2OH)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大理石、水垢的重要成分为CaCO3,能溶于醋酸,A、B两项正确;醋酸为弱酸,故C项中n(H+)<1
mol,C项错误;丙醇中有—OH,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项正确。
【答案】 C
4.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 )
【解析】 玻璃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不能用NaOH溶液,应使用Na2CO3溶液。
【答案】 A
5.在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的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C2HOH,当重新达到平衡时,18O原子应存在于( )
A.乙醇、乙酸乙酯中
B.乙酸中
C.水中
D.乙酸、乙酸乙酯和水中
【解析】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原理是酸脱—OH,醇脱—H。
【答案】 A
6.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
B.乙酸能与钠反应放出H2且比乙醇与钠的反应剧烈
C.乙酸与乙醇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解析】 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能电离出H+,具有酸的通性,且比H2CO3酸性强,能与Na2CO3反应产生CO2,能与Na反应产生H2(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A、B正确;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是酯化反应,C错误;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会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D正确。
【答案】 C
7.(2013·山东高考)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6O5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解析】 A项,根据莽草酸的分子结构及C、H、O原子的成键特点可知,其分子式为C7H10O5。B项,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C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和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D项,在水溶液中,羧基可电离出H+,但羟基不能发生电离。
【答案】 C
8.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答案】 C
9.(双选)丙酸钠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该物质可以由丙酸与烧碱反应制得。下列有关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丙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酸与烧碱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C.丙酸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D.丙酸存在多种羧酸类同分异构体
【解析】 丙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正确;丙酸与烧碱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不是取代反应,B错误;丙酸与乙酸是只相差一个CH2的羧酸,互为同系物,C正确;丙酸不存在羧酸类同分异构体,D错误。
【答案】 BD
10.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
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A+CH3COOH有香味的物质。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填序号)。
A.一定含有—OH
B.一定含有—COOH
C.有机化合物A为乙醇
D.有机化合物A为乙酸
(2)含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水溶液可以作________。
(3)写出A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A的分子式及A的化学性质推知A为乙醇。(2)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在医疗上用作消毒剂。
【答案】 (1)A、C (2)消毒剂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11.“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采用如下反应来制取乙酸乙酯: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实验时,试管B观察到的现象是界面处产生浅红色,下层为蓝色,振荡后产生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欲从上述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存在缺陷,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挥发,以至不能重复使用
b.会使部分原料炭化
c.浓硫酸有吸水性
d.会造成环境污染(3)导管未插入B中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
(4)A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
【解析】 (1)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振荡时乙酸与Na2CO3反应产生CO2,界面处溶液酸性变弱,因此溶液浅红色消失;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液体出现分层,故可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2)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使部分有机物脱水炭化,同时产生SO2、H2SO4废液及SO2会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 (1)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分液 (2)b、d (3)防止倒吸 (4)防止暴沸 (5)催化剂和吸水剂
12.已知:①从石油中获得A是目前工业上生产A的主要途径,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①可判断出A为乙烯,再根据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可得出B为CH2CH2OH,C为CH3CHO,D为CH3COOH。
【答案】 (1)CH2===CH2 (2)羟基 羧基
(3)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④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①CH2===CH2+H2OCH3CH2OH
②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能力提升]
13.某有机物m
g,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V
L
H2,另取m
g该有机物与足量碳酸氢钠作用生成V
L
CO2(同一状况),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可能为
( )
A.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B.两个羟基
C.一个羧基
D.两个羧基
【解析】 能跟金属钠反应生成H2的官能团有—OH和—COOH,且1
mol—OH或—COOH与钠反应只能生成0.5
mol
H2;能跟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的官能团只有—COOH,且1
mol—COOH与碳酸氢钠作用能生成1
mol
CO2。由于同质量的该有机物生成H2与CO2的体积(同一状况)相等,则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的数目相同。
【答案】 A
14.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醋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醋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1
mol苹果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4)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溶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解析】 苹果醋中含有2个—COOH和1个—OH,都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故1
mol
ACV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H2
1.5
mol。它含有—COOH可与石蕊溶液作用,可与NaOH反应、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它含有—OH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1)羟基 羧基 (2)C4H6O5 (3)33.6
(4)ABCD
15.现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试剂:a________,b________。
(2)分离方法: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物质名称: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解析】 用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由于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可用分液漏斗将其分离,故A为乙酸乙酯,B为CH3COONa、乙醇、Na2CO3溶液的混合物,再通过蒸馏的方法蒸出乙醇,则E为乙醇。C为CH3COONa、Na2CO3的混合液。加入比CH3COOH强的酸(如稀硫酸)可将CH3COONa转化为醋酸。
【答案】 (1)饱和Na2CO3溶液 稀硫酸
(2)分液 蒸馏 蒸馏
(3)乙酸乙酯 乙酸钠、碳酸钠 乙醇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糖类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
【解析】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NaHCO3反应,D错误。
【答案】 D
2.青苹果不如熟苹果甜,某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这说明( )
A.青苹果汁中只含淀粉不含葡萄糖
B.苹果转熟时葡萄糖聚合成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熟苹果汁中只含葡萄糖不含淀粉
【解析】 由题给实验现象可知,青苹果汁中含淀粉,熟苹果汁中含葡萄糖。
【答案】 C
3.(2016·盐城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蔗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
B.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同系物
D.蔗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二者分子组成并不是相差若干个“CH2”,故二者不属于同系物,C错误。
【答案】 C
4.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通式都是(C6H10O5)n,是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是混合物
C.它们都可以发生水解,其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通式相同,但通式中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是混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A
5.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
B.纸张上涂抹浓硫酸
C.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解析】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纸张上涂抹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而变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变蓝色。
【答案】 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不可能由纤维素制取
B.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C.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解析】 葡萄糖可由淀粉水解生成,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分解为乙醇和CO2,在人体中发生缓慢氧化,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制取葡萄糖。
【答案】 A
7.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关于糖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糖元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元与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
C.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糖元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析】 尽管糖元、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均表示为(C6H10O5)n,但三者的n值不同,三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且三者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C6H10O5”基团,而不是“CH2”基团,故三者也不属于同系物;糖元与淀粉、纤维素的性质相似,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答案】 C
8.Ⅰ.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甲同学做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A遇碘水变蓝色;
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蔗糖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淀粉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将34.2
g蔗糖与16.2
g淀粉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完全水解,请回答:
(1)“一定条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淀粉和蔗糖已经水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遇碘水变蓝色,则A为淀粉,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B为葡萄糖,C为蔗糖。淀粉、蔗糖在无机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只要使水解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Cu2O)生成,即可判断淀粉、蔗糖是否已经发生了水解。
【答案】 Ⅰ.(1)淀粉溶液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Ⅱ.(1)无机酸或酶作催化剂
(2)加碱使水解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即可证明糖类已经水解
9.将下列糖类与相应的用途连接起来。
(1)葡萄糖
A.生产葡萄糖和酒精
(2)蔗糖
B.医疗输液
(3)淀粉
C.食用白糖、冰糖
(4)纤维素
D.加强胃肠蠕动
【答案】 (1)—B (2)—C (3)—A (4)—D
[能力提升]
10.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
【导学号:39700057】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④①④①
D.③④①②①
【解析】 先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再加碱中和酸,最后再检验水解产物。
【答案】 B
11.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的实现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 )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 )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解析】 (1)学生甲的错误是用银氨溶液检验前未先加碱来中和硫酸,因为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不能与葡萄糖反应。
(2)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选A项。
(3)学生乙的错误是向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完全水解也有可能未完全水解。
(4)根据上述现象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反应发生,故选D项。
【答案】 (1)用银氨溶液检验前未加碱中和硫酸
(2)A
(3)向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
(4)D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
B.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液态烃类
C.煤就是碳,只含碳元素
D.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解析】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含量最高的为碳元素,其次还有氢、氧等元素。
【答案】 C
2.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甲烷
B.只有纯净甲烷才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C.甲烷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 甲烷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A项正确;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只要在爆炸极限之外,甲烷就能安静燃烧,B项错误;甲烷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光照,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C项错误;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甲烷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D项错误。
【答案】 A
3.(2016·青岛高一质检)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它们分别( )
A.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点燃,先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
【解析】 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而CO燃烧只生成CO2,H2燃烧只生成H2O,故点燃后先罩上干燥的冷烧杯,观察有小水珠生成的为甲烷和氢气,无小水珠生成的为CO;再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甲烷,从而鉴别出甲烷和H2。
【答案】 C
4.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导学号:39700044】
A.CH4C+2H2
B.2HI+Cl2===2HCl+I2
C.CH4+2O2CO2+2H2O
D.CH3Cl+Cl2CH2Cl2+HCl
【答案】 D
5.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C.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是烷烃
D.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
【解析】 CnH2n+2是烷烃的通式,A错误;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不只是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xHyOz的有机物的燃烧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碳原子间全部以单键相连的链烃才是烷烃,C错误;因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为偶数,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也为偶数,所以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
【答案】 D
6.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丙烷,且丙烷中碳原子成键特点与CH4中碳原子相似,性质相似。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丙烷与甲烷不是同系物
D.丙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
【解析】 A项,结合CH4中碳原子成键特点知丙烷分子中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B项,光照下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是烷烃的主要性质;C项,丙烷与甲烷均为烷烃,互为同系物;D项,丙烷分子中有两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
【答案】 C
7.关于CH4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能用CnH2n+2组成通式来表示
B.与所有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C.因为它们结构相似,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它们互为同系物
【解析】 B项它们与其他烷烃互为同系物;C项化学性质相似;D项它们结构相似,相差4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答案】 B
8.下列数据是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
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解析】 由于同系物在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因此在相对分子质量上相差14的整数倍,只有A符合。
【答案】 A
9.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
A.CH3Cl只有一种结构
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C.CHCl3只有一种结构
D.CH4中含有4个C—H共价键
【解析】 甲烷分子无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A、C、D三项都是成立的,CH2Cl2若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其结构应有两种,即,若是正四面体结构,则其结构只有一种。无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正方形结构,CH4中含有4个C—H极性共价键。
【答案】 B
10.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向100
mL量筒中通入体积比为1∶4的CH4和Cl2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4与Cl2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日光直射,可能会引起________。
(3)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量筒内壁上出现________,饱和食盐水中有________析出,量筒内黄绿色逐渐________,量筒内液面________等。
(4)实验中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写分子式)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解析】 甲烷与氯气反应可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随着反应的进行,Cl2不断被消耗,黄绿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又由于生成的CH2Cl2、CHCl3和CCl4常温下均为无色油状液体,故量筒内壁上出现油状液滴。
【答案】 (1)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通入20
mL
CH4,后通入80
mL
Cl2
(2)光照 爆炸
(3)油状液滴 少量固体 变浅直至消失 上升
(4)CH3Cl、CH2Cl2、CHCl3、CCl4 CHCl3、CCl4
11.有下列几组物质:
A.H和H
B.甲烷和已烷
C.正丁烷和异丁烷
其中,①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②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③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④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
【解析】 利用同位素、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解答。
【答案】 ①C、E ②A ③D ④B
12.写出下列烷烃的分子式。
(1)烷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分子式为________。
(2)烷烃B分子中含有200个氢原子,其分子式为________。
(3)分子中含有10个C—C键的烷烃C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0.1
mol烷烃D完全燃烧生成0.8
mol
CO2气体,D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 可根据通式确定烷烃分子式。
【答案】 (1)C6H14 (2)C99H200 (3)C11H24 (4)C8H18
[能力提升]
13.(双选)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
【解析】 虽然A项中的3种物质有的是直链结构,有的是带支链的结构,但它们通式相同,都属于烷烃,在分子组成上依次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为同系物;B项中有3种物质均只含一个碳碳双键,在分子组成上依次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也属于同系物;C项中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D项中3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D
14.甲烷和氯气以物质的量比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 )
①CH3Cl ②CH2Cl2 ③CHCl3 ④CCl4
A.只有①
B.①和②的混合物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解析】 甲烷和氯气按等物质的量反应,不可能是1个甲烷分子与1个氯分子的反应,所以不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都会得到各种氯代物。
【答案】 D
15.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为( )
A.0.5
mol
B.2
mol
C.2.5
mol
D.4
mol
【解析】 1
mol
CH4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各0.25
mol,该四种取代物中n(Cl)=0.25
mol×(1+2+3+4)=2.5
mol,根据取代反应特点,1/2的氯原子进入氯化氢,所以n(HCl)=2.5
mol,故生成物中所含氯原子共2.5
mol+2.5
mol=5
mol,参加反应的氯气为n(Cl2)=2.5
mol。
【答案】 C
16.如图是几种烷烃的球棍模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
(2)A的分子式为________,C的名称为________。
(3)写出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若1
mol
B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2
217.8
kJ热量,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球棍模型知结构简式分别为:
A.CH3CH3,B.CH3CH2CH3,C.CH3CH2CH2CH3,名称分别为乙烷、丙烷、正丁烷,它们分子组成上依次相差一个“CH2”,互为同系物。
【答案】 (1)同系物 (2)C2H6 正丁烷
(4)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
kJ·mol-1(共40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石
油
的
炼
制
汽化
冷凝
沸点
分馏塔
混合物
较大
较高
较小
较低
产量
质量
乙烯、丙烯
乙烯、丙烯
方法
比较
分馏
催化裂化
裂解
原理
用不断加热和冷凝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
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
常用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
℃,有时甚至高达1
000
℃以上)使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目的
将原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得到乙烯、丙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主要原料
石油
石油分馏产物
石油分馏产物
主要产品
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及沥青等
高质量的汽油
乙烯、丙烯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乙
烯、
乙
炔
双键(或叁键)
原子或原子团
溶液褪色
褪色
比较
名称
乙烷
乙烯
乙炔
结构特点
碳碳单键,碳原子饱和,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碳碳双键,碳原子不饱和,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碳碳叁键,碳原子不饱和,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所属烃类通式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取代反应
与卤素单质间的反应
加成反应
能够与H2、X2、HX、H2O发生加成反应
能够与H2、X2、HX、H2O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燃烧火焰明亮,带黑烟
燃烧火焰很明亮,带浓烈的黑烟
鉴别
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点击图标进入…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乙醇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 )
A.羟基
B.乙基(—CH2CH3)
C.氢氧根离子
D.氢离子
【答案】 A
2.(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钠置换
B.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能电离产生H+而表现酸性
C.乙醇分子中的羟基(—OH)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D.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不如H2O中的氢活泼
【解析】 乙醇与Na反应时,只有羟基氢能被置换,说明羟基氢比乙烷中的氢活泼,但乙醇与Na反应不如水与Na反应剧烈,说明羟基氢不如水中的氢活泼。
【答案】 CD
3.(双选)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面
B.钠块熔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
【解析】 钠的密度比乙醇大,故钠沉在乙醇液面下面,A正确,C错误;钠与乙醇的反应虽然是放热反应,但由于放出的热量被周围的乙醇吸收,导致钠块不会熔化,B错误;钠与乙醇反应产生H2,故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D正确。
【答案】 AD
4.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导学号:39700050】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解析】 铜片灼热后生成氧化铜,硝酸、盐酸能使氧化铜溶解,铜片的质量减小;乙醇可实现氧化铜到铜的转变:C2H5OH+CuOCH3CHO+Cu+H2O,铜片的质量不变;石灰水不与氧化铜反应,铜片质量增加。
【答案】 C
5.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
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
【解析】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正确;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化学键,B正确,C错误;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
【答案】 C
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 A项,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在键线式中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C10H18O。B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紫红色褪去。D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7.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的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3∶1∶2
C.2∶1∶3
D.2∶6∶3
【解析】 设A、B、C三种醇分子中含有的羟基数分别为a、b、c,则2
mol
A、6
mol
B、3
mol
C中含有的羟基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a
mol、6b
mol、3c
mol。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说明它们所含有的羟基的物质的量相同,即2a=6b=3c,则a∶b∶c=3∶1∶2。
【答案】 B
8.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M的结构简式为CH3CHO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答案】 B
9.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解析】 首先判断出C5H12O的类别,然后判断出同分异构体。C5H12O能与Na反应产生H2,可确定该有机物是醇,故C5H12O可看作是戊烷中的H被—OH取代的产物。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对应的醇有3种,异戊烷对应的醇有4种,新戊烷对应的醇有1种,故共有8种。
【答案】 D
10.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Cu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红色的Cu先生成黑色的CuO,黑色的CuO又被还原为红色的Cu,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CuO+CH3CH2OHCH3CHO+Cu+H2O。熄灭酒精灯,反应仍继续进行,则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常温下乙醇为液体,如果要在玻璃管中进行反应则需要转化为气体,所以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将乙醇汽化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而生成的乙醛在高温时为气体,所以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将乙醛气体冷凝为液体。
(3)经过反应后并冷却,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乙醇及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空气中的N2及未完全反应的O2。
【答案】 (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氧气
11.已知乙烯发生如下变化:
乙烯BC
(1)写出B的名称______________,有机物C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
【解析】 乙烯与H2O加成变成乙醇(B),乙醇催化氧化变成乙醛(C)。
【答案】 (1)乙醇 乙醛
(2)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应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能力提升]
【解析】 醇氧化生成醛,断开的是羟基上的氧氢键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碳氢键,然后剩余的半键结合生成醛。根据此反应机理,逆向把恢复到反应前,应为,即A选项。
【答案】 A
13.在常压和100
℃的条件下,把乙醇汽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A.2V
L
B.2.5V
L
C.3V
L
D.无法计算
【解析】 总体积为V
L,以任意比例混合,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各自的耗氧量,直接求无法下手。如果转换思维,将乙醇的分子式改写成C2H4·H2O,然后求解即可。比较乙醇(C2H4·H2O)和C2H4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又知
C2H4+3O22CO2+2H2O,
V
L
3V
L
所以乙醇蒸气和乙烯气体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燃烧时耗氧量总是相同条件下混合气体体积的3倍。
【答案】 C
14.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固体变为红色,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已知N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
A.H2
B.CO和H2
C.NH3
D.CH3CH2OH(气体)
【解析】 A、B、C、D四个选项中的气体均能使a处固体变红,b处变蓝,但c处能得到液体的仅有D,该液体是CH3CHO。
【答案】 D
15.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由于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推测乙醇分子结构可能是下列中的两者之一:
为确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现给出乙醇与过量钠反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得到一组实验数据:
乙醇的物质的量
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0.10
mol
1.12
L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乙醇的结构应为________[用(Ⅰ)、(Ⅱ)表示]。
(2)学生乙分别准确称量4.60
g乙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发现以排到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作为生成氢气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后都小于1.12
L。如果忽略量筒本身及读数造成的误差,那么学生乙认为是由于乙醇样品中含有少量水造成的,你认为正确吗?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你认为正确,请说明理由;你认为不正确,那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有: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开始前准确测定乙醇的量
③钠足量
④广口瓶内必须充满水
⑤氢气的体积的测算方法正确、数据准确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4)学生丁不想通过称量乙醇的质量来确定乙醇的量,那么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C2H5OH)∶n(H2)=0.10
mol∶=1∶0.5=2∶1。
即n(C2H5OH)∶n(活泼氢)=1∶1,说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
(Ⅰ)羟基中有一个氢原子,烃基有五个氢原子;(Ⅱ)中六个氢原子,全部相同,故选(Ⅰ)。
(2)V(H2)=××22.4
L·mol-1=1.12
L,相同质量的C2H5OH、H2O与Na反应,H2O产生的H2多,故不正确。分析装置中,广口瓶与量筒间玻璃导管中水的体积未计算在内。
(3)由实验过程和装置图可知,选①②③⑤。
(4)测体积,还需知道的数据是乙醇的密度。
【答案】 (1)(Ⅰ)
(2)不正确 广口瓶与量筒间玻璃导管中水柱体积未计算在内
(3)①②③⑤ (4)所给乙醇样品的密度(共43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天
然
气
的
利
用 甲
烷
甲烷
碳和氢
硫、氧、氮
液态碳氢化合物
碳
无色
气态
无味
<
难溶
强酸
强碱
强氧化剂
不能
淡蓝色
某种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
光照
取代
淡蓝
变浑浊
水
CO2
油状液滴
上升
晶体析出
烷
烃 同
系
物
碳、氢
饱和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十六烷
链
氢
相似
CH2
(CH3CH2CH3)
强酸
强碱
强氧化剂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定义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化学式或分子式
不同
相同
结构特点
相似
不同
性质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举例
CH4、CH3CH3
CH3COOH、HCOOCH3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分子式
构式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构型。碳原子位于
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
知识点
四面体
四
四面体的4
知识点(②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反应物甲烷与氯气(或气态卤素单质
反应条件光照
CHCl,、CCl,及HCl共5种
生成物其中常温下CHC1是气体,CHOL
CCl,为液体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连锁反应: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逐
步取代,各步反应同时进行,即第一步反
应一旦开始,后续反应随即进行
反应特点数量关系:每取代1ml氢原子,消耗
mol
Cl1,生成1
mol
HC1,即生成物中氯
元素的物质的量等于HCl的物质的量,也
等于参加反应的C,的物质的量
W目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酯 油脂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与醇在强酸的存在下加热,可得到酯
B.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C.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是水解反应
D.果类和花草中存在着芳香气味的低级酯
【解析】 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甲酯。
【答案】 B
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是( )
A.乙酸
B.乙酸乙酯
C.苯
D.汽油
【解析】 加热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乙酸乙酯。
【答案】 B
3.在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中硫酸的作用分别是( )
【导学号:39700055】
A.催化剂、脱水剂;催化剂
B.催化剂、吸水剂;催化剂
C.都作催化剂
D.吸水剂;催化剂
【解析】 酯化反应中的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酯水解反应中的稀硫酸作催化剂。
【答案】 B
4.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7H46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4H50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羧酸是( )
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
【解析】 胆固醇的分子式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应是一元醇,而题给胆固醇酯只有两个氧原子,应为一元酯,据此可写出生成该酯的化学反应的通式(用M表示羧酸):C27H46O+M―→C34H50O2+H2O,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该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只有B选项中的物质符合。
【答案】 B
5.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
关于M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酯类,易溶于水
B.水解反应可生成乙酸
C.1
mol
M可以与2
mol
NaOH反应
D.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解析】 A项,酯类难溶于水;B项,生成乙醇;C项,1
mol
M消耗1
mol
NaOH;D项,与H2加成,可燃烧。
【答案】 D
6.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汽油、柴油属于油脂中的油类
B.豆油、花生油、牛油都属于酯类
C.油酸是油,猪油是脂肪
D.高级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叫油脂
【解析】 汽油、柴油属于烃类物质,不是油脂类;油脂属于酯类,B项正确;C项,油酸是高级脂肪酸,不是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与其他的醇形成的酯不属于油脂。
【答案】 B
7.关于油脂与乙酸乙酯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是混合物,而乙酸乙酯为纯净物
B.油脂和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
C.油脂和乙酸乙酯都能水解生成酸和醇
D.油脂和乙酸乙酯都是具有果香味的液体
【解析】 油脂为混合物,乙酸乙酯为纯净物;油脂属于酯类,与乙酸乙酯相似,能水解生成酸和醇。
【答案】 D
8.A是一种酯,分子式为C4H8O2,A可以由醇B与酸C发生酯化反应得到,B氧化可得C。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醇B氧化可得到酸C,说明B与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再根据题意,则可得出B为C2H5OH,C为CH3COOH,A为CH3COOC2H5。
【答案】 (1)CH3COOCH2CH3 CH3CH2OH CH3COOH
(2)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9.已知硬脂酸C17H35COOH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3C17H35COONa
某油脂常温下呈液态,其中一种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C17H35COOCH2CHC17H33COOCH2C15H31COO
(1)该油脂能否使溴水褪色: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写出该油脂在NaOH热溶液中水解的几种产物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油脂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油脂分子中烃基上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使溴水褪色,1
mol该油脂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31COONa和。
【答案】 (1)能 (2)C17H35COONa、C17H33COONa、
[能力提升]
10.某种酯的结构可表示为,其中m+n=5。该酯的一种水解产物经催化氧化可转化为它的另一种水解产物,则原来的酯是( )
A.丙酸乙酯
B.乙酸乙酯
C.丁酸甲酯
D.丙酸丙脂
【解析】 酯水解生成羧酸和醇,且醇能催化氧化成酸,得出醇与酸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且—OH在链端,又因为m+n=5,故n=3,m=2,即该酯为,D正确。
【答案】 D
11.(2016·全国丙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A项,乙烷和浓盐酸不反应。B项,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可作食品包装材料。C项,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溴乙烷难溶于水。D项,乙酸与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12.某同学设计用动物油、乙醇、30%的NaOH溶液、饱和NaCl溶液、蒸馏水为试剂制取肥皂。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供的试剂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
(3)证明皂化反应进行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有机溶剂,增大油脂的溶解度,使反应物成为均一的液体,提高反应速率 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并得到肥皂
(3)取出几滴反应后的物质,加入干净的试管内,加入5~6
mL蒸馏水,充分振荡试管,如果没有油滴出现,表明皂化反应进行完全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一) 蛋白质和氨基酸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
B.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变黄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解析】 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故A、B、D均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错误。
【答案】 C
2.下列过程与蛋白质变性无关的是
( )
A.用煮沸的方法可消毒医疗器械
B.用福尔马林保存生物标本
C.鸡蛋白加入浓NaCl溶液,可以观察到有沉淀析出
D.鸡蛋白溶液里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可以观察到有沉淀生成
【解析】 蛋白质溶液加NaCl,有蛋白质析出,可用于提纯蛋白质,不是蛋白质变性。
【答案】 C
3.氯化钡常用于钢铁的热处理,但它属于剧毒物,万一不慎入口,应服用大量鸡蛋清并服适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 )
A.MgSO4
B.CuSO4
C.AgNO3
D.Na2CO3
【解析】 Ba2+有剧毒,但转化为BaSO4沉淀后就可解毒,B中Cu2+有毒,C中Ag+有毒,NO不与Ba2+作用,D中CO与Ba2+生成的BaCO3能溶于胃酸。
【答案】 A
4.(双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B.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C.酶只有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D.蛋白质盐析是可逆的物理过程,利用该性质可提纯和分离蛋白质
【解析】 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直径在胶粒直径范围内,不能透过半透膜。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在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等条件下会发生变性即失去生理活性。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过程,是可逆的,利用此性质可提纯、分离蛋白质。
【答案】 BD
5.分子式为C8H14N2O5的物质,经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A,则A的分子式为( )
A.C5H7NO3
B.C5H9N2O5
C.C5H9NO2
D.C5H9NO4
【解析】 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8H14N2O5+H2O―→C3H7NO2+C5H9NO4,选项D正确。
【答案】 D
6.已知谷氨酸的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39700059】
A.1
mol谷氨酸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B.谷氨酸分子中的—NH2表现碱性
C.谷氨酸分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D.谷氨酸分子间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答案】 C
7.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丝织品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毛织品、丝织品属于蛋白质,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故毛织品、丝织品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答案】 D
8.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配制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体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补品之一,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饮食豆制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所需要( )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________。
(3)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大豆的蛋白质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故(1)中A正确。(2)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3)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答案】 (1)A (2)氨基酸 (3)高级脂肪酸 甘油
9.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具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__(写代号)。
A.重晶石
B.蓝矾 C.碘酒 D.高锰酸钾 E.酒精 F.生牛奶 G.熟鸡蛋
(2)如果你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轻微中毒症状,需要你马上对病人进行抢救,你认为上述物质中可以应用的是________(写代号)。
(3)当你选择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打算或做法是________(写代号)。
A.建议病人快去医院继续治疗
B.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解析】 (1)蓝矾、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等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它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无毒。(2)生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未变性的蛋白质,熟鸡蛋中蛋白质已经变性了。(3)重金属盐中毒者服用生牛奶能降低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伤害,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病人去医院做更有效的治疗是最佳选择。
【答案】 (1)BCDE (2)F (3)A
[能力提升]
10.蛋白质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多样。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盐析现象
B.蘑菇等菌类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之一
C.天然蛋白质都可以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多肽化合物
D.酶属于蛋白质,常用作催化剂。一般来说,酸性越强,酶的催化效果越好
【解析】 CuSO4为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A错;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C错;由于酶是特殊的蛋白质,在强酸作用下发生变性,失去催化作用,D错。
【答案】 B
11.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32%、氢6.67%、氮18.67%,其余为氧。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有机物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盐(含有—NH2基团),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该有机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N(C)==2,N(H)=≈5,N(N)=≈1,由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分子内含O原子2个。由此得出分子式为C2H5NO2。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说明分子内含有—COOH;再去掉一个—NH2,余下一个—CH2—,于是得出其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
【答案】 (1)C2H5NO2 (2)H2NCH2COOH(共38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乙
酸
的
结
构
与
性
质
醋酸
冰醋酸
乙醇
水
强
酯和水
取代
—OH
—CHO
仪器及操作
酒精灯
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试管
做反应容器的大试管倾斜45°角的目的:增大受热面积
导气管
导气管末端的位置;接近液面,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
试剂
反应物
先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浓硫酸
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作吸水剂: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饱和碳酸钠溶液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液体分层
常
见
化
合
物
羟
基
(—OH)
的
活
泼
性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结构简式
分子式
乙酸
结构式
官能团
3C00
C2H4O
H
O
羧基-COO
知识点
知识点(②
核心·突破
见羟基
物有
O
O)、醇(ROH)、羧酸
W目(共40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学业分层测评
煤
的
综
合
利
用
可燃性气体
液体燃料
H2
CO和H2
碳氢化合物
隔绝空气加强热
物理、化学
焦炭
煤焦油
苯
的
组
成、
结
构
与
性
质
平面正六边形
共平面
完全相同
C—C和C===C之间
小
有毒
难
易挥发
不能
不能
烃
的
燃
烧
规
律
的
有
关
计
算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点击图标进入…
知识点(岛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知识点(②
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比例模型
或
6-6
浓HSO
②苯与浓硝酸的反应
反应物:苯与浓硝酸
催化剂:浓硫酸,同时浓硫酸还作吸水剂
生成物:硝基苯(
NO,)是无色液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的大
能发生加成反应
萑化剂
3
环已烷
3)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苯不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是同一物质还是同分异构体呢
反应物:苯与液溴反应,与溴水不反应
催化剂:加入的是铁粉,起催化作用的是
生成物:溴苯
Br)是无色液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的大
旦气回
口网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W目(共29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蛋
白
质
细胞
酶
血红蛋白
细菌
病毒
碳
氢
氧
高分子化合物
氮
盐析
变性
涵义
蛋白质溶液因加入无机盐浓溶液引起蛋白质溶解度下降而变浑浊的现象
在某些条件下蛋白质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
条件
加入轻金属盐(或铵盐)的浓溶液
加入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有机物(如甲醛、酒精等)、强酸、强碱,或者加热、紫外线照射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过程
可逆
不可逆
用途
分离、提纯蛋白质
杀菌、消毒等
氨
基
酸
和
酶
多肽
蛋白质
催化作用
专一性
大
温和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一)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令条早些浓的溶液如M2O溶液
结果
溶液
蛋白质
析
特点
加水、沉淀
程
条件
加热
甲醛溶液
变性
蛋白质发生失去生理功能
特点
加水沉淀
属于
过程
条件
酸、碱或酶作僅化
水解结果最终产物
知识点
无机盐
溶解度降低
溶解可逆
强酸(碱)重金属盐
凝聚
不溶解不可逆
氨基酸
(1)加饱和(NH)SO4溶液再加水现象
鸡(2)加稀H,So
再加水
现象
蛋白溶液
(3)加cnsO4溶液再加z
现象
(4)加NaOH溶液再加水
现象
)加甲醛溶液再加水
→现象
(6)加热再加水
→现象
知识点(②
1)甘氨酸(氨基乙酸
丙氨酸(α-氨基丙酸
3)谷氨酸(Q-氨基戊二酸
coCO
COO
I
COOH
(-COOH
a-氨基酸中两个官
R-CH
能团连在同一个碳上
(-NH2)
R—CI.COOH
显性,能与碱反应
NH21---显性,能与酸反应
W目(共28张PPT)
知识点
学业分层测评
糖
类
的
组
成
和
性
质
无
不溶
白色固体
(C6H10O5)n
纤维素
无
不溶
白色粉末
(C6H10O5)n
淀粉
有
易溶
无色晶体
C12H22O11
蔗糖
有
易溶
白色晶体
C6H12O6
葡萄糖
甜味
水溶性
色态
物理性质
组成
种类
银镜
砖红
能量
有光亮的银镜产生
还原
银氨溶液
砖红色沉淀
还原
新制Cu(OH)2悬浊液
溶液变蓝
I2
蓝
完全
淀粉
葡萄糖
催化剂
中和水解液
中的H2SO4,使水解液呈碱性条件,便于检验产物
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
①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未水解
②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部分水解
③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完全水解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种类
化学方程式
麦芽糖
淀粉
维素
催化剂
H0
+ho
>2CH.0
12--2211
6-126
麦芽糖
葡萄糖
催化剂
(C,O
+nH,o
nCH.o
淀粉
葡萄糖
催化剂
(CHAO
+nh
o
→+nCH.O
6-126
纤维素
葡萄糖
W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