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同
素
异
形
现
象
金刚石
石墨
同一种
几种不同
单质
无色
灰黑色
不导电
导电
4
空间网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封闭笼状分子
鱼腥味
无味
气味
O2<O3
沸点
淡蓝色
无色
颜色
O3
O2
红棕
剧毒
蜡
能
同
分
异
构
现
象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定义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研究
对象
核素
单质
化合物
化学式
用原子符号表示不同的原子
用同种元素符号表示不同的分子组成
相同
性质
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举例
H、D、T
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
正丁烷和异丁烷
学业分层测评(六)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金刚石
石墨
结构模型
知识点(②
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
同而不同的化合物一关系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均为
分子结构不同,结构式分别为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CH
H
H-C-H
HHH
H
H
HCC—C—C—HHCC—CH
HHH
H
HH
H
不同
几乎相同
同一分子式相同,均为
一分子结构不同结构式分别为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hOo
HH
H
H
HCC0H
HC0CH
HH
H
H
CH
液氯
磷④氯气
H
5CH3
CH-CH---CH3⑥氯水
H-CH--CH。-(
H.
ch
Cl⑩红磷
①2CH3CH
CH。CH
W目(共28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常
见
晶
体
的
构
成
阴、阳离子
阴、阳离子
离子键
分子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原子
共价键
6
6
1∶1
分子间作用力
Si和O
1∶2
四
类
晶
体
的
比
较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阳离
子、自由
电子
微粒间
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
作用力
(或氢键)
金属键
物理性质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低
多数高,
少数低
硬度
较大、脆
很大
较小
有的较大,
有的较小
导电性
溶解或熔
化时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导热性
不良
不良
不良
良好
溶解性
大部分易
溶于水
不溶于任
何溶剂
部分能
溶于水
不溶于水
机械加
工性能
不良
不良
不良
良好
学业分层测评(七)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具有
在晶体内部,构
结构特
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
晶构成微粒
体
分类离子晶体
金属晶体
规则的几何外形
有规则的
重复排列
离子、原子、分子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知识点
知识点(②
W目(共31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元素名称
氮
镁
氯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核内质子数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符号
K
O
P
Q
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
L
M
N
近
远
低
高
最低
2n2
8
学业分层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知识点
可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弧线表示
+11)28
数字表示电子层上的
圆圈表示
数字表示
知识点(②
电子层
电子数
原子核
核电荷数
1)氟原子
易得离子:(+928
氖原子
不易得失电子
易失
3)镁原子
镁离子
+9)27
12)282
12)28
G228
71
2)26(6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答案】(1)硅4284(2)硼(+5)23
(3)氟(927(4)氖Q28
电子微粒及其推断
①单核
②多核
3)A、B、C、D均为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若它们之间存
以下关系
则该反应一定是N
O
O。此转化关系常用作推断题的突破
W目学业分层测评(七) 不同类型的晶体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导学号:39700023】
A.C(金刚石)和CO2
B.NaBr和HBr
C.CH4和H2O
D.Cl2和KCl
【解析】
各物质中的化学键和所属晶体类型如下:
金刚石
CO2
NaBr
HBr
CH4
H2O
Cl2
KCl
化学键
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共价键
共价键
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
【答案】 C
2.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解析】 A选项,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与分子的稳定性没有关系;C选项中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不发生断裂;D选项中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
【答案】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B.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解析】 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如Hg常温下为液态,B错;干冰为分子晶体,升华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共价键不变,C错;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错。
【答案】 A
4.一种新型材料B4C3,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关于B4C3的推断正确的是( )
A.B4C3是一种分子晶体
B.B4C3是一种离子晶体
C.B4C3是一种原子晶体
D.B4C3分子是由4个硼原子和3个碳原子构成的
【解析】 B4C3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说明它的硬度大、熔沸点高,所以它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答案】 C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Cl2、Br2、I2
B.CO2、SiO2、KCl
C.O2、I2、Hg
D.SiC、NaCl、SO2
【解析】 Cl2、Br2、I2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且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晶体的熔点逐渐升高,A项正确。CO2、KCl、SiO2的晶体分别属于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B项错误。常温、常压下,O2为气态,I2为固态,Hg为液态,C项错误。SiC、NaCl、SO2的晶体分别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它们的熔点逐渐降低,D项错误。
【答案】 A
6.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24】
A.SiO2 CsCl I2 Br2
B.SiO2 CsCl Br2 I2
C.CsCl SiO2 I2 Br2
D.Br2 I2 CsCl SiO2
【解析】 先区分各选项中各物质的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的熔点>离子晶体的熔点>分子晶体的熔点。其中I2的熔点高于Br2的熔点。
【答案】 A
7.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答案】 C
8.有下列几种晶体:A.水晶,B.冰醋酸,C.白磷,D.金刚石,E.晶体氩,F.干冰。
(1)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___,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________。
(2)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
(3)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是________。
(4)受热熔化时,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__。
【解析】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有B、C、E、F。晶体氩是单原子分子;原子晶体和单原子分子晶体都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晶体有A、D,但化合物只有A;分子晶体熔化时,一般不破坏化学键;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化学健。
【答案】 (1)B、C、E、F E (2)A (3)A、D、E (4)B、C、F A、D
9.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
B组
C组
D组
金刚石:>3
550
Li:181
HF:-84
NaCl:801
硅晶体:1
410
Na:98
HCl:-114
KCl:776
硼晶体:2
300
K:64
HBr:-87
RbCl:718
二氧化硅:1
723
Rb:39
HI:-51
CsCl:645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2)B组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
(3)C组晶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晶体含有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解析】 根据题给各组物质的熔点差异,可判断出A组物质为原子晶体,B组为金属晶体,C组为分子晶体,D组为离子晶体。
【答案】 (1)原子 共价键 (2)金属
(3)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 (4)②④
[能力提升]
10.下表为几种氯化物的熔沸点:
NaCl
MgCl2
CaCl2
SiCl4
熔点(℃)
801
712
782
-68
沸点(℃)
1
465
1
418
1
600
57
与表中数据相符的说法有
( )
A.CaCl2属于离子晶体
B.SiCl4是原子晶体
C.801
℃时,NaCl为气态
D.MgCl2的水溶液不能导电
【解析】 NaCl和CaCl2、MgCl2熔、沸点较高,属于离子晶体,结合NaCl沸点为1
465
℃,在801
℃时仅能熔化;MgCl2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Mg2+、Cl-,故MgCl2的水溶液能导电,A对,C、D错;SiCl4熔、沸点很低,不是原子晶体,应为分子晶体,B错。
【答案】 A
11.根据表中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回答问题:
名称性质
NaCl
MgCl2
AlCl3
SiCl4
单质B
熔点/℃
810
710
180
68
2300
沸点/℃
1465
1418
160
57
2500
(1)SiCl4是________晶体;单质B可能是________晶体。
(2)NaCl、MgCl2晶体类型均为________晶体,但键的强度:NaCl________MgCl2(填“>”或“<”)。
(3)AlCl3在升华时破坏________。
【解析】 由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SiCl4的熔沸点最低,应为分子晶体;单质B的熔沸点最高,因此可能为原子晶体;NaCl、MgCl2的熔沸点较高,应为离子晶体,但NaCl的熔沸点更高些,所以键的强度更大,AlCl3的熔沸点较低,为分子晶体,且沸点比熔点低,易升华,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1)分子 原子 (2)离子 > (3)分子间作用力(共30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化
学
键
离
子
键
阴、阳离子
静电
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
阴、阳离子
学业分层测评(四)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构成物
如金刚石、二氧化硅、氩气
质的基,如氯气、水白磷
本微粒
如NaCl、MgO、
NaOH
NH.
C1
知识点
概念物质中直接相邻的
之间存在
的强烈的相互作
键分类
原子或离子
离子键共价键
知识点(②
特点-强烈的相互
微粒
或
条件)-微粒间直接相邻
存在-存在于绝大多数物质内(稀有气体无化学键
作用
原子离
1个电子
作用NaC
1个电子
Cl
口回
三
口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1.
Na
Na、Mg
lg
解析】A中,氧原子的电子式不用中括号,A错。B正确
两个氟离子不应合并写,正确的电子式为
错。D中,钾离子不加
号,正确的电子式为K
K
3)K
W目学业分层测评(五)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双选)课堂讨论时,某学习小组就共价键的理解有以下认识,指出其中错误的说法( )
【答案】 AC
2.(2016·郑州高一检测)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Y的单质常作为半导体材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W、X、Y、Z分别为C、O、Si、S
B.WX2与ZX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
D.Z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解析】 据题意可推知W、X、Y、Z分别为C、O、Si、S,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应为Si(Y)>S(Z)>C(W)>O(X)。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中,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C.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解析】 非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学键时,可能通过共用电子对成键(即共价键),也可能通过得电子成键(形成离子键),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A正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B正确;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C错误;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只要含有离子键就属于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 C
4.下列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 )
【解析】 NH3的电子式应为:。
【答案】 C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漏掉了N原子最外层没有成键的电子,氮分子的电子式应为:N N:。B项,原子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应为
。C项,Cl-的电子没有标出。D项正确。
【答案】 D
6.(2016·徐州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导学号:39700018】
①H2O ②CaCl2 ③NaOH ④Cl2 ⑤NH4Cl
⑥H2O2 ⑦H2SO4 ⑧Na2O2
A.①⑥⑦
B.②④⑥
C.③②⑤⑧
D.①④⑥⑦
【解析】 Cl2属于单质,故④不符合,排除B、D两项;H2O、H2O2、H2SO4中只含共价键;NaOH、NH4Cl、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aCl2中只含离子键。
【答案】 A
7.(2016·合肥高一检测)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答案】 A
8.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H或碱金属等。
【答案】 C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BF3
B.SiCl4
C.H2O
D.PCl5
【解析】 若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A中B为+3价,与最外层电子数3之和为6,不符合题意;选项B中Si为+4价,最外层有4个电子,Cl为-1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符合要求;选项C中H最外层为2电子稳定结构;选项D中P的化合价为+5,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0.下列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A.HCl
B.NaCl
C.Na2SO4
D.Na2S
E.He
F.N2
请用序号回答(1)~(3)题:
(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
(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
(3)试写出D、F的电子式、F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HCl、N2只含共价键;NaCl、Na2S只含离子键,Na2SO4含离子键和共价键;He无化学键。
【答案】 (1)AF (2)C
11.卫生部曾经发出公告,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CaO2和Na2O2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完成下列问题:
(1)CaO2属于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________。
A.离子键
B.共价键
(3)Ca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
A.置换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
【解析】
CaO2与Na2O2在结构和性质上相似,则其应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由电子式可推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CaO2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由Na2O2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类比即可。
【答案】 (1)离子化合物 1∶1
(2)2CaO2+2H2O===2Ca(OH)2+O2↑ AB
(3)2CaO2+2CO2===2CaCO3+O2 B
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上述________(填字母)元素原子半径最小。
(2)“神舟”九号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你认为该物质应该是由上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均填字母)元素组成的。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宇航员生存的人工生态环境,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气体,用于稀释氧气,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a与h可形成一种化合物,当该物质呈固态时,其分子内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该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结构式是________。
(4)现有另一种元素X,其原子获得一个电子的能力比上图中所列元素都要强。则X是
________(填名称)元素,其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族,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解析】 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各元素分别为:
氢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得到电子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得电子越容易,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因此X所代表的是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氟元素。
【答案】 (1)a (2)c f :N N:
[能力提升]
13.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液态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⑥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上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19】
A.①②⑤正确
B.都不正确
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①不正确
【解析】 液态水中H2O分子间的H、O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①错;Al与Cl形成的AlCl3中是共价键,②错;离子键是静电作用不只是相互吸引,③错;HCl中为共价键,④⑤错;稀有气体中无化学键,⑥错。
【答案】 B
14.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②烧碱熔化、③NaCl溶于水、④HCl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2O2溶于水。
(1)仅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仅破坏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
(3)仅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
(4)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
【解析】 ①I2升华只是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未被破坏。②烧碱熔化仅破坏了Na+和OH-之间的离子键,OH-中O、H之间的共价键未被破坏。③NaCl溶于水破坏了Na+和Cl-之间的离子键。④HCl溶于水电离生成H+和Cl-,破坏了HCl中的共价键。⑤O2溶于水未破坏化学键,仅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⑥2Na2O2+2H2O===4NaOH+O2↑,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答案】 (1)①⑤ (2)②③ (3)④ (4)⑥
15.已知X元素原子的L层比Y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Y元素原子核外总电子数比X元素原子核外总电子数多5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元素的名称:X________,Y________。
(2)X、Y可形成________。
A.离子化合物Y2X3
B.离子化合物Y3X2
C.共价化合物XY2
(3)已知Y元素的单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写出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单质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
(4)X元素的氢化物能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其产物属于________化合物。
【解析】 由X元素原子的L层比Y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而电子总数X比Y原子少5个,可推知Y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为2,故Y为Mg,X为N;X、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Mg3N2;Mg与空气中的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和C;NH3与HNO3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NH4NO3。
【答案】 (1)氮 镁 (2)B
(3)2Mg+CO22MgO+C 共价键 (4)离子
16.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D的2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E与A同主族;A和E这两种元素与D都能形成X2Y、X2Y2型化合物。请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3)A与D形成的X2Y型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4)C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含有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
【解析】 由题意可知B为6C,D为8O,而A、B、C、D、E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C为7N,再由“A、E同主族且A和E这两种元素与D都能形成X2Y、X2Y2型化合物”知A为1H,E为11Na。(共9张PPT)
专题综合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元素周期表
原博
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
兀素周期表
编排
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原
纵数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
的顺序从上到
列
期:包括第
期
周期长周期:包括第
第7周期又称
期期
族
族:包括(ⅢB~ⅦB、①
族(
元素
包括8、9
兀素周期表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
元素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⑩9
质比较电子能力逐渐0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元素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②
质比较电子能力逐渐②
化学家为研究物质结构、发现新元素、合成
的工具新物质、寻找新材料等提供理论指导
原子
从1递增到8
构的周(第1周期1→-2
期性变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
化
右逐渐
兀素周期
最高正价
律元素性
要化合价(1,2周期除外
质的周
最低负价:D
期性变
化金属性:同周期从
右逐渐28
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②
微粒间的作用力和晶体
微粒间的相互作
子化合物
化学键
微粒间的
相互作
键
W目学业分层测评(四) 离子键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
D.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解析】 化学键是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在把握概念时注意:①相邻,因为若不相邻,其作用力必然很弱;②原子或离子是成键微粒;③强烈的相互作用区别于弱的相互作用。
【答案】 C
2.(2016·台州高一检测)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其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稳定性增强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电子,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钠离子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 B
3.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6和8
B.19和16
C.12和17
D.10和8
【解析】 C与O不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错;K与S可形成离子化合物K2S,但不为AB2型,B错;Ne与O不能形成化合物,D错。
【答案】 C
4.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Cl2
B.CO2
C.NaCl
D.CH4
【解析】 离子键一定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Cl2为单质,CO2、CH4分子中不存在离子,无离子键,NaCl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 C
5.下列有关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B.在化合物Mg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D.原子序数为11与9的元素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
【解析】 A中,如NH4Cl晶体中含有离子键,但不含金属元素。B中,离子键必须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氯离子间不存在离子键。C中,离子化合物处于晶体状态时不能导电,只有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才能导电。D中,原子序数为11与9的元素是Na、F,属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可形成离子键。
【答案】 D
6.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14】
A.Z是离子化合物
B.Z可以表示为MY2
C.Z中Y的化合价为-2价
D.M可形成+2价的阳离子
【解析】 M失电子形成阳离子,Y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所以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A正确;按化合价知识可知道,M元素显+2价,形成M2+,Y元素显-1价,形成Y-,所以形成的化合物应为MY2,B、D正确。
【答案】 C
7.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其电子式,不用加方括号,A项错误;所有阴离子电子式都要加方括号,B项错误;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时,离子不能合并在一起表示,D项错误。
【答案】 C
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解析】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相同离子的电子式不能合并,因而CaCl2的电子式应为
【答案】 A
9.下列各项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解析】 B项,Na+的电子式为Na+;C项,MgF2的电子式为
;D项,KH的电子式为K+[:H]-。
【答案】 A
10.小亮的纠错笔记中有两道题未分析,请帮他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D.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A.CaCl2
B.HCl
C.Na
D.H2O
【解析】 (1)A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B项,离子键形成的只能是离子化合物;C项,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里才能导电;D项,如NH4Cl中没有金属元素也存在离子键。(2)Na是金属单质;HCl、H2O分子中均无易失电子的原子,不是离子化合物;Ca是活泼金属,Cl是活泼非金属,两种原子分别失、得电子形成Ca2+、Cl-,故CaCl2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1)B (2)A
11.已知:氢化钠(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NaH跟水反应放出H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氢化钠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
(2)在NaH中的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________。
(3)写出NaH的电子式________。
(4)写出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属于氧化剂的是________,属于还原剂的是________。
【解析】 NaH为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H-和阳离子Na+构成。Li+与H-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但由于Li的核电荷数大,所以离子半径小。
【答案】 (1)离子键 (2)大
(3)Na+[∶H]-
(4)NaH+H2O===NaOH+H2↑ H2O NaH
12.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里的四种元素,A能与D形成AD2型离子化合物,AD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30;D-的核外电子排布跟Al3+相同;B和C可以形成BC型化合物,BC分子中质子总数是18,BC水溶液是一种强酸。试回答:
(1)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AD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3)A单质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D-的核外电子排布跟Al3+相同,可知D是F元素,AD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30,因为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计算出A的核电荷数等于12,是Mg,BC分子中质子总数是18,BC水溶液是一种强酸,可推知BC是HCl,故A是Mg、B是H、C是Cl、D是F。
【答案】 (1)镁 氢 氯 氟
(3)Mg+2H2OMg(OH)2+H2↑
[能力提升]
13.(双选)下列元素的原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的是( )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和f
B.a和c
C.d和g
D.b和g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a、b、c、d、e、f、g分别为Na、Mg、Al、Si、P、S、Cl。A中,Na和S分别属于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能形成离子键,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A正确。B中,Na和Al不能形成化合物,B错。C中,Si和Cl均为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C错。D中,Mg属于活泼金属元素,Cl属于活泼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能形成离子键,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 AD
14.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9700015】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键形成。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r(Na+)______
r(N3-)(填“>”“=”或“<”)。
【解析】 (1)Na位于ⅠA族,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1价的Na+;N位于ⅤA族,易得到三个电子成为-3价的N3-,所以Na3N应属于离子化合物。
(2)Na3N与HCl反应时,N3-与盐酸电离出的H+结合成NH3,NH3再进一步与HCl反应生成NH4Cl,Na+与Cl-形成NaCl,故可生成两种盐。
(3)Na+、N3-电子层结构相同,故离子半径r(Na+)15.(2016·贵阳高一检测)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已知A、C、F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4个,E元素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的差是3,试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B和F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C、F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说明一定有铝、钠。三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故F为Cl,A为Na,C为Al,D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4个,说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D为Si,E的最内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E为P。
【答案】 (1)Na Al Si P
(2)―→
[C]-Mg2+[C]-
(3)NaOH+Al(OH)3===NaAlO2+2H2O
NaOH+HClO4===NaClO4+H2O
Al(OH)3+3HClO4===Al(ClO4)3+3H2O(共53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学业分层测评
共
价
键
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
稳定
共用电子对
直接相邻
共价键
短线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成键
方式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
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形成
条件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铵盐除外)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
有机物中碳的成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聚集在一起
弱
熔沸点
溶解性
沸点
小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定义
阴、阳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构成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粒子间的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熔沸点
较高
一般较低,少部分很高(如SiO2)
导电性
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
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
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
一定破坏离子键
一般不破坏共价键
实例
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
学业分层测评(五)
点击图标进入…
知识点(岛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物
Cl
电
结构
ooo°。3°
fOod
知识点(②
提示
Cl
O:HH
H
示】HF
H-O0H
H
HH
NH.
H
H
H
可整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解析)N2的电子式为
属于离子化
物,电子式为Na
的电子式为
H(2)CI-N
(4)Cl
-
O-H
误区警示】书写电子式时的常见错误
(1)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无离子”,如NaCl的电子式错
(2)简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只写离子符号即可,如NaBr的
电
为[:Na
Br
(3)离子化合物中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如MgF2的电子式错
为M
F
或Mg
(4)铵盐中NH的电子式易漏写,如NH4C1的电子式错写成
NH4
(5)复杂离子的电子式
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应用
括起来
在右上角用
“n+”标明电荷
H
如铵根离子为LH
H
氢氧根离子为
H
过氧根离子为
①乙烷
烯
炔
④丁烷
HH
H
H
H-CC-H
C-C
HH
H
H
HHH
H
H—C≡C—H
H--CCCC-H
HHH
H
HH
HH
最外层有个电子
可形成个共价键
成键_可形成
次定有机物
方式
种类繁多
碳原子间可形成
也可形成学业分层测评(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6
B.8
C.14
D.16
【解析】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x=2+6=8,即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
【答案】 B
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A.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解析】 ①错误,K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②错误,Cl的核电荷数为17;④错误,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⑤错误,L层上电子为8个,M层上电子为5个。
【答案】 D
3.下列微粒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解析】 A为氧原子,B为钠离子,C为氯原子,D为氯离子。
【答案】 D
4.(2016·无锡高一质检)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小于8,该元素为( )
【导学号:39700002】
A.锂
B.铍
C.氦
D.钙
【解析】 符合题意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x为4,为铍元素。
【答案】 B
5.根据下列原子某层的电子数,能确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的是( )
A.K层上有2个电子
B.L层上有3个电子
C.次外层有8个电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
【解析】 A、C、D均无法确定相应原子的电子层数,也就无法求其质子数,而B项对应原子结构为
。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外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序数)
B.同一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一定比L层上的电子数多
C.如果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不超过2
D.核电荷数1~18的元素,每层电子数都满足2n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2种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A项正确;当M为最外层时,可能的电子数为1~8,而此时L层电子数为8,故B项错误;如果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即只有K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C项正确;核电荷数1~18的元素,每层电子数都满足2n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He和Ne
2种元素,D项正确。
【答案】 B
7.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为H、Be、Al
B.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等的元素为H、He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为Li、Si
【答案】 C
8.下列各组微粒中,均具有10个电子的是( )
A.K+和O2-
B.Na和F-
C.H2O和NH
D.OH-和F2
【解析】 A中K+、D中F2是18e-微粒,B中Na是11e-微粒,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 C
9.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A原子的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氢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B原子的M层上有电子,A原子的M层上可能有电子,也可能没有电子。若A原子的M层上有电子,则A、B两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应该相等,均为8,据此可知A原子的M层上没有电子,则A原子的L层为最外层,且电子数为4,故A的原子序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13。
【答案】 D
10.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比L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元素中C的名称是________;
(2)画出B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写出下列方程式:
单质D在单质C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A的氢氧化物和D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Al,故A是Al;B元素的核电荷数是2+8+7=17,是Cl;C2-和D+与氖原子
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C的核电荷数是10-2=8,是O;D的核电荷数是10+1=11,是Na。
【答案】 (1)氧元素 (2)(3)2Na+O2Na2O2
Al(OH)3+OH-===AlO+2H2O
11.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的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
【导学号:39700003】
(1)某电中性微粒X一般不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X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2)某微粒Y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沉淀,则这种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3)某微粒Z氧化性很弱,但得到电子后成为一种还原性强的中性原子,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这种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4)某微粒M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解析】 (1)电中性微粒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x=2+8+8=18,为氩原子;(2)Cl-能够和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由题意知,Z得到1个电子后成为一种还原性强的原子,所以Z的原子序数为19,该微粒为K+;(4)M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则其原子序数为18-2=16,该微粒为S2-。
【答案】 (1)Ar (2)Cl- (3)K+ (4)S2-
12.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C-D+E↑
②B++C-―→2D
(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
(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10个电子的阳离子: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常见的含有10个电子的微粒中,分子有:Ne、HF、H2O、NH3、CH4;阳离子有:Na+、Mg2+、Al3+、NH、H3O+;阴离子有:F-、O2-、OH-、NH等。结合题目中的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NH、B+为H3O+、C-为OH-、D为H2O、E为NH3。
【答案】 (1)NH+OH-NH3↑+H2O
H3O++OH-===2H2O (2)Ne、CH4
(3)Na+、Mg2+
[能力提升]
13.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第(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必为K层
B.必为L层
C.必为M层
D.可为任意层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而K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当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而第(n-1)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应为L层;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证明(n-1)层不是K层,而是L层,则n层为M层。
【答案】 C
14.现有四种元素A、B、C、D,已知A-核外有18个电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D原子核外电子数多2个,B原子比D原子多2个电子层:D+核外没有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比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少2个。
(1)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A-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中与氖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C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D+核外无电子,即D原子为氢原子。A-核外有18个电子,A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A核电荷数为17,A为氯元素。B原子比氢原子多两个电子层,说明它有三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3个电子,B原子为铝原子,C原子比B原子少2个电子,说明C原子为钠原子。
【答案】
(2)Al3+、Na+
(3)2Na+2H2O===2Na++2OH-+H2↑
15.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C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D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写出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D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写出B单质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则A为氢元素;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为氧元素;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B的核电荷数为6,B为碳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它与H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C为氮元素。
【答案】 (1)H C N O
(3)NH4HCO3或(NH4)2CO3
(4)2H2O22H2O+O2↑
(5)C+2H2SO4(浓)CO2↑+2SO2↑+2H2O(共55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学业分层测评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
电子层数
周期
最外层电子数
族
18
16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递
变
规
律
和
应
用
增强
增强
增强
增强
Al
Si
金属
非金属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位置
原子结构
主要性质
锗、硒、硅
副族和Ⅷ族
结构决定性质
较不稳定
HI
不断加热
I2
较稳定
HBr
加热
Br2
稳定
HCl
光照或点燃
Cl2
很稳定
HF
冷暗处
F2
产物的热稳定性
产物的化学式
反应条件
增强
减弱
元
素
的“
位—
构—
性”
之
间
关
系
及
应
用
学业分层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
知识点(岛
学习目标导航
类别周期
序数/走止元害包括元|核外电
素种数子层数
H.He
周期23Li~1oNe
3
K
19
36
5
b7Rb-sx
周期
6
Ru
26(未满)
知识点
短
288
8
8
23456
长
2
纵行数
2|131415
16
17
族
族序数
纵行数
6|71112
族
副族
族序数
Ⅷ族(即第
个纵行)
0族(第纵行)
知识点(②
IAIAⅢAⅣAⅤAⅥAⅦA
ⅢBⅣ
B
VB
BⅦBBI
89、10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
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
相同
增多
增曾大
减小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增大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元素金属性
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
相同
增多
增大
增强
增强
减弱
减弱
族
A
A
A
周期
345
周期
主族
左至右
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减小
增大
第2周期
泪似
主要化合价
1~+5)(最高正价相
4
金属性
减弱
增强
非金属性
增强
减弱
氧化性
增强
减弱
单质
原性
减弱
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增强
减弱
离子
阴离子还原性减弱
增强
稳定性
增强
减弱
氢化物
还原性
减弱
增强
高价
酸性
增强
减弱
氧化物
水化物碱性
减弱
增强
口详口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W目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
体
决
现∥决
反定
疋
映
周期数
物理性质
体现
位置
性质
族序数
化学性质
口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学业分层测评(三)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宁波高一检测)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117号元素暂时命名为Uus,以下关于Uus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稀有气体元素
B.有放射性
C.是第6周期元素
D.质量数为117
【解析】 117号元素比未发现的118号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小1,因此117号元素在第7周期ⅦA族,故A、C错误,117号元素的质子数为117,D错误。
【答案】 B
2.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 )
A.ⅢA族
B.ⅠA族
C.镧系
D.ⅢB族
【解析】 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应位于ⅡA族右侧相邻的族,在短周期中为ⅢA族,长周期中为ⅢB族,镧系元素属于ⅢB族。
【答案】 B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解析】 周期表中,根据同周期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第2周期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O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K的还原性比Na的强。
【答案】 C
4.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解析】 一般情况下,除O、F外,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A项错误;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离核较近的电子,能量较低,B项错误;P、S、Cl位于同一周期,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项正确;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而过渡元素为副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D项错误。
【答案】 C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11】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
B.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26
C.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科学家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找到了优良的催化剂
【解析】 A项错,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项正确,如ⅦA族的F和Br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为26;C项错,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可能为金属元素,如Li;D项错,优良的催化剂应在过渡元素中寻找
。
【答案】 B
6.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3周期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解析】 Al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故A项错误;氢元素失去1e-变为H+,最外层没有电子,得到1e-变为H-,为2电子稳定结构,故C项错误;ⅠA族中氢元素与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 B
7.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W>Y>Z>X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
D.Y、Z的氧化物都具有两性
【解析】 由题意可推出X为O,Y为Al,Z为Si,W为K。B项,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2O>SiH4,不正确;C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KOH>Al(OH)3,不正确;D项,Y的氧化物Al2O3具有两性,而Z的氧化物SiO2不具有两性,它是酸性氧化物,不正确。
【答案】 A
8.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ⅥA族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⑤>④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
【解析】 据元素周期表结构知①②③为第2周期的N、O、F,④⑤为第3周期的S、Cl。元素①为第2周期ⅤA族,A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H2S,B错;F无最高正价,D错。
【答案】 C
9.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中,X的非金属性最强
B.常温下X的单质的熔点比Z的低
C.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D.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弱
【解析】 依据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X为He,Y为F,Z为S。三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元素,A错误;Y为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错误;常温下,S为固态,He为气态,S的熔点比He的高,B正确。
【答案】 B
10.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1.43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已知,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处于ⅠA族的有________,处于第3周期的有________(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__(填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3)元素①、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知,①为氧;根据+1价和原子半径知,③为锂,⑥为钠;②的原子半径比⑥小,则②为镁,④和⑦位于ⅤA族,根据原子半径知,④为磷,⑦为氮;氟没有正价,则⑤为氯,⑧为铝。
【答案】 (1)③⑥ ②④⑤⑥⑧
(2)NH3
(3)2Na2O2+2CO2===2Na2CO3+O2
11.A、B、C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A______、B______、C________。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酸性______比______强。
【解析】 由于A、B、C均为短周期元素,且根据其位置可判断A不可能是第1周期的氢或氦元素,A应为第2周期元素,B、C为第3周期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x,B位于A下一周期的前一个主族,C位于A下一周期的后一个主族。由于第2、第3周期同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因此B的原子序数为x+8-1=x+7,C的原子序数为x+8+1=x+9。根据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可得下式:4x=x+7+x+9,可得x=8。
【答案】 O P Cl
第3周期ⅤA族
H2O H3PO4 HClO4 HClO4 H3PO4
[能力提升]
12.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两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
【解析】 由题意可知X为H、Li、Na三种元素中的一种,Y为磷元素,Z为氧元素。从化合价的角度来看X元素只能为+1价,磷元素有+3、+5两种价态,氧元素一般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对这四种物质进行分析,可知A不可能。
【答案】 A
13.(双选)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12】
A.非金属性:Z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解析】 运用元素“位”“构”“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R为F,X为S,T为Cl,Z为Ar,Q为Br。A项,非金属性:ZCl>Br,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Br;D项,非金属性:Cl>Br,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
【答案】 BD
14.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所示: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它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写出某溶液中含有该微粒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目中T、X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关系可确定T为S,X为C;常温下Y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Y为N,Z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短周期中),故Z为Cl。(1)碳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ⅣA族,它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为C。(2)Y是N,可以写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YH为NH,可以用浓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3)常温下Cl2和S的单质状态不同,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其非金属性的强弱,HCl比H2S稳定,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Cl2和S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Cl2和S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4)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2SO4、H2CO3、HNO3、HClO4,其中只有H2CO3是弱酸且是非氧化性酸。
【答案】 (1)2 ⅣA C
(2)
取适量溶液放入试管,然后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以证明该溶液中含有NH(答案合理即可)
(3)Cl b
(4)H2CO3 H2CO3是弱酸且是非氧化性酸学业分层测评(二)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 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 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H、He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答案】 B
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B、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Na、Mg、A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Li、Be、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Be、Mg、Ca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解析】 B、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4、5,A项正确;Na、Mg、A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1、+2、+3,B项正确;Li、Be、B属于第2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Be、Mg、Ca的电子层数分别为2、3、4,D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Na+B.S2->Cl->Na+>Al3+
C.NaD.Cs【解析】 A项,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O2->Na+>Mg2+>Al3+;B项,S2-和Cl-,Na+和Al3+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电子层数相同,微粒半径大小决定于核电荷数,S2-和Cl-比Na+和Al3+多一个电子层,微粒半径显然是前者大;C项,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Na>Mg>Al>Si;D项,从Na→Cs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应为Cs>Rb>K>Na。
【答案】 B
5.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的难易,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析】 A项符合金属与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因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H2CO3、H2SO4都是最高价含氧酸,由它们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D项所述符合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难易判断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06】
A.气态氢化物RH3比气态氢化物HM稳定,表明非金属性R>M
B.等物质的量的单质A和单质B跟足量的酸反应,A放出H2多,则金属性A>B
C.含Q的酸比含N的酸的酸性强,则非金属性Q>N
D.单质Y跟水反应比单质X与水反应剧烈,则金属性Y>X
【解析】 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可根据元素的单质跟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而非根据置换出氢的多少。如等物质的量的Al比Mg(或Na)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多,但金属性Na>Mg>Al,B项错误;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可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但并不是任何酸(如低价含氧酸和无氧酸)都可以,C项错误;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可根据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来比较,但并不是比较任意单质跟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氟单质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但不能说氟元素的金属性很强,D项错误。
【答案】 A
7.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
A.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
B.用钠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可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Mg
C.根据Mg和Al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D.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解析】 A项应该根据金属失电子的难易来判断,易失电子的金属性较强,A不正确;B项中钠首先要跟MgCl2溶液中的水反应,无法置换出Mg,B不正确;Mg和Al与水反应都要加热,且现象都不明显,C不正确;D正确。
【答案】 D
8.2014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KOH>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lO4>H2SO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答案】 B
9.关于11~17号元素性质的比较中: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正确的说法是
( )
A.①②
B.③④
C.全都不正确
D.①②③④
【解析】 11~17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升高到+7价,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答案】 D
10.X、Y、Z、W为原子序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
(1)写出元素的名称:Z________,W________。
(2)画出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__。
(3)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1.比较下列微粒的大小或强弱
(1)粒子半径:①N________O ②Li________Na ③Na+________O2- ④Fe________Fe2+
(2)酸性:①HClO________HClO4 ②H2CO3________HNO3 ③HClO4________H2SO4
(3)碱性:①Mg(OH)2________NaOH ②Mg(OH)2________Al(OH)3
(4)热稳定性:①NH3________HF ②H2S________HCl ③CH4________H2O
(5)还原性:①H2S________HCl ②NH3________HF
【答案】 (1)①> ②< ③< ④>
(2)①< ②< ③>
(3)①< ②>
(4)①< ②< ③<
(5)①> ②>
[能力提升]
12.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m)
0.75
0.74
1.17
r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r可能是( )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P>Si,则原子半径r<1.17,故0.75【答案】 B
13.下列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M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比N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N;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⑥熔点M>N。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
【导学号:39700007】
A.仅②⑤
B.仅①②③
C.仅①②③⑤
D.全部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能力的强弱,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都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①②③⑤正确;而元素气态氢化物的酸性强弱和单质熔、沸点高低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④⑥错误。
【答案】 C
14.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它们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它们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分别比较酸性或碱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________,比较其稳定性________。
【解析】 因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硫元素,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则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为钙元素。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并都形成离子,排除氩元素,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 (1)S Cl K Ca r(K)>r(Ca)>r(S)>r(Cl)
(2)H2SO4、HClO4、KOH、Ca(OH)2
酸性:HClO4>H2SO4,碱性:KOH>Ca(OH)2
(3)HCl、H2S HCl>H2S
15.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装置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原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由此得出碳、氮、硅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元素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
氧化性: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
【解析】 (1)A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aCO3+2HNO3===
Ca(NO3)2+CO2↑+H2O,碳酸的酸性比原硅酸强,发生反应:Na2SiO3+CO2+2H2O===H4SiO4↓+Na2CO3或Na2SiO3+2CO2+3H2O===2NaHCO3+H4SiO4↓,因此C中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2)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为避免硝酸与硅酸钠反应而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必须净化二氧化碳,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硝酸蒸气。(3)由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酸中,硝酸酸性最强,原硅酸酸性最弱;由此推知,氮的非金属性最强,硅的非金属性最弱。在元素周期表中,氮和碳位于同一周期,碳与硅位于同一主族,由此可以推出同主族、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4)题目已限制探究氯元素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所以B中应装溴化钾或溴化钠溶液。(5)由于尾气中含有氯气,故要用碱溶液吸收,以避免污染环境。(6)根据置换反应可得出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答案】 (1)CaCO3+2H+===Ca2++CO2↑+H2O 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HNO3>H2CO3>H4SiO4 N>C>Si
(4)Cl2+2Br-===Br2+2Cl-
(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6)Cl2>Br2 Cl>Br学业分层测评(六)
同素异形现象与同分异构现象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各组微粒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C和C
B.H2O和H2O2
C.红磷和白磷
D.甲烷和乙烷
【答案】 C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关系不正确的是( )
A.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
B.Pt和Pt互为同位素
C.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 H2和D2是由氢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形成的氢气单质,既不属于同位素,也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
【答案】 A
3.(双选)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
B.都难溶于一般溶剂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碳
D.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它们的燃烧产物必为同一物质,故选CD。
【答案】 CD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可能具有( )
A.相同的分子式
B.相同的结构
C.相似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相同,若为同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B
5.有一种磷的结构式是,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22】
A.它完全燃烧的产物是P2O5
B.它不溶于水
C.它在常温下是固体
D.它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根据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类推,可知其不溶于水,常温下为固体,完全燃烧产物是P2O5,它的分子式为P4n与白磷(P4)不同。
【答案】 D
6.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钢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如下:白磷黑磷,黑磷性质稳定,结构与石墨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磷与白磷互为同位素
B.黑磷能导电
C.白磷转化为黑磷是物理变化
D.黑磷能在空气中自燃
【解析】 黑磷也是磷元素组成的单质,A错误;黑磷结构与石墨相似,类比石墨的导电性,B正确;白磷、黑磷是不同的物质,C错误;黑磷性质稳定,D错误。
【答案】 B
7.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
【答案】 D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4)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④ (2)③ (3)⑤⑦ (4)②⑥
9.写出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能力提升]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物质才互称为同分异构体。①中化学式不同,CuSO4为离子化合物,并无分子存在;②③④各组中,两者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B
11.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颜色的硫蒸气,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结果是:
(1)橙色蒸气密度折算到标准状况后是11.34
g·L-1,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
(2)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无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64,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此事实说明硫有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1)中硫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11.34×22.4≈254,其单质的分子式为S8;(2)中硫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29×6.62≈192,其单质的分子式为S6;(3)中硫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64×2=128,其单质的分子式为S4。综上分析,可知硫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 (1)S8 (2)S6 (3)S4 多种同素异形体(共41张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业分层测评
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周期性
大
小
周期性
+1
+7
-4
-1
元
素
金
属
性、
非
金
属
性
的
周
期
性
变
化
水
酸
氢
越强
H2
气态氢化物
稳定
越强
核电荷数
周期性
核外电子排布
学业分层测评(二)
点击图标进入…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知识点(②
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金属性
核电荷数递增
非金属性
口:
码上扫一扫
看精彩微课
A
水\冷水
剧烈反应
反应
加醇
热水
酞
剧烈反应,反应较剧烈
与盐酸反应
价氧化学式
化物
两性氢
的水碱性
氧化物
单质与高温下磷蒸气加热时
反应
反应能反应反应
气态氢化学式
物热稳定性不稳定不稳定受热分解|稳定
化学式
氧化物
水化
酸性
物酸性
中强酸
更强
单质
反应越容易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单质置换其他非金属单质的能力越强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W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