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司马迁学习目标 1.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现象;
2.归纳整理出文中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3.概述故事情节,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4.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对话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作者简介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屈原欧阳修司马迁杜甫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 、 、 、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史记的影响 (1)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性格的描绘上,在细节的刻画上,都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2)《史记》语言务求平易简洁,不求艰辛,后来的古文学家反对繁冗艰涩古典的东西时,都可以从《史记》里找到他们的典范。
(3)《史记》精辟,饱含作者深情,后代文学家深受影响。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时代背景整体感知1.课文叙述了哪几个故事?
2.蔺相如与秦王有哪些回合的交手?五、内容回顾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1、1-2段,简介廉颇与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缪贤舍人2、3-13段:
完璧归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3、14-16段:
渑池之会杀二万人请 奏 瑟请 击 缶缶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4、17-21段,将相交欢。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引车避匿负荆请罪第1﹑2段(简介身份﹑地位)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且一详一略?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3段:(1)“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请加以分析。
(2)本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
第4段:(1)古代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当时又有荐人不当一并治罪的规定,为何缪贤要荐蔺相如?(2)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这段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3)缪贤是怎样的人?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第5段:(1)请分析蔺相如的对策语,说说它有何特点。(2)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
完璧归赵
秦王
以“书”骗璧
以“图”骗璧
以“礼”骗璧 蔺相如
献璧取璧
归璧于赵
庭斥秦王 完璧归赵:
(1)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2)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
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礼要求,相如又如何对策?
“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渑池之会会前计议
会上斗争
斗争结果〔怒-不肯-不怿-为一击缶〕负荆请罪:
1.廉颇蔺相如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
相如是如何对待的?
3.相如如何说服舍人?相如退让的原因?
4.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
5.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
6. “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将相和人物性格蔺相如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廉蔺交欢有勇有谋英勇果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的精神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主题 本文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勇于改错的优秀品质。 廉颇蔺相如艺术特色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集 评 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直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二人皆古大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
——李晚芳《读史管见》廉颇文言知识归纳通假字 1.可与不
2.拜书送于庭
3. 如有司案图
4. 秦自缪公以来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不=否,表疑问语气〕〔庭=廷,朝廷〕〔案=按,察看〕〔缪=穆 〕〔孰=熟,仔细〕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依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承担〕〔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派〕〔出使〕〔让 〕〔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引见,延请〕〔拉 〕〔牵,拉,
引申为掉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幸
①而君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白白的 〕〔只,只不过 〕〔幸好,侥幸 〕〔宠幸 〕 请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②臣请完璧归赵
8 顾
①顾吾念之②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请求〕〔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但〕〔回头 〕9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 〔凭? 〕〔用,拿 〕〔“而”,连词 〕〔用以,用来 〕〔因为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⑸请指示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
⑻布衣之交--用一定礼仪授予官职忧虑,担心向人敬酒或献礼近亲及姻亲指给...看上前进献扬言,到处说平民(9)明年复攻赵——
(10)还,不过三十日——
(1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二年不超过遵守约定身份低下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知识链接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知识链接词类活用?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④臣乃敢上璧-- ? 舍,安置住宿刃,用刀杀 衣,穿献上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③西入秦--廷,在朝廷上 间,从小路从西面 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⑸大王必欲急臣-- 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使……完好无缺使……破碎使……承担使……回去以……为羞耻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使……急,逼迫 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④吾羞? -- 尊重 宽待 坚决明确地感到羞耻文言句式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廷 。4.习惯句式“孰与……” 表比较的疑问句,译为
“与…… 比较起来怎么样”源自本文的成语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负荆请罪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分析人物
得出启示
展开联想
教学目标二蔺相如
廉 颇
缪 贤性格、启示
大智大勇勇气、智谋伯乐之才 德(品德)蔺相如
廉 颇
缪 贤性格、启示
宽容 改过荐贤展开联想
爱国1、烛之武退秦师
2、《勾践灭吴》中的文种
3、弦高犒师
4、屈原沉江
5、岳飞抗金
6、陆游示儿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展开联想
宽容1、七擒孟获
2、“问鼎”的楚庄王
3 、“马踏兰花草,留于马蹄香”
4、海洋——天空——胸怀
5、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宰相蒋琬与属下杨戏 )
6 、周瑜心胸狭隘,妒贤嫉能(反例)
7 、庞娟与孙膑(反例)展开联想
改过1、周处迷途知返
2、卢梭与《忏悔录》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
改之,善莫大焉”——《左传》
4、“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
皆仰之”——孔子
5、“错误和教训是成功的阶梯”展开联想
荐贤1、祁黄羊荐贤不避亲仇(“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2、鲍叔荐管仲
3、徐庶荐卧龙“卧龙凤雏”
4、赵普冒死荐贤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