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达标检测AB卷
A卷 基础过关
分子及分子热运动
1.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在皮鞋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2.1 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春季,进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多发、散发阶段,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判断飞沫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www.21-cn-jy.com
3.如图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____________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的分子是不停地______________的。2·1·c·n·j·y
4.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人常会闻到刺鼻的气味,刺鼻的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有害的化学物质甲醛,这表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子间的作用力
5.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其主要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2-1-c-n-j-y
A.分子引力 B.摩擦力
C.浮力 D.大气压力
6.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7.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固、液、气三态的微观模型
8.如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9.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21*cnjy*com
10.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 )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的吸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
11.往水平桌面的玻璃上滴一小滴水银,水银呈椭圆球形状,距离此滴水银一定的距离再滴一小滴水银,用塑料尺拨动其中的一滴水银,使两滴水银渐渐靠近,当两滴水银靠得很近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B卷 课时提升
(时间30分钟 总分4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校园里花香四溢
B.湖面上柳絮飘扬
C.公路上大雾弥漫
D.工地上尘土飞扬
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3.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
③铅块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4.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 )
A.分子间引力太小
B.玻璃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6.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________现象;在剥粽叶时,感到粽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任意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21教育网
8.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八月桂花遍地香”:__________________。
(2)液压机压缩液体很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相当于一根头发细的纤维,能承受104N的拉力: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11分)
9.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21·cn·jy·com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溢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继续放入若干只回形针,水仍然不会溢出。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www-2-1-cnjy-com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达标检测AB卷
A卷 基础过关
分子及分子热运动
1.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在皮鞋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解析】选D。闻到卫生球及酒精的气味,墙角堆煤,墙变黑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雪花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选D。21教育网
2.1 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春季,进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多发、散发阶段,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判断飞沫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水和蔗糖中都含有分子,说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飞沫直径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飞沫直径远远大于分子直径,故飞沫不是分子。2·1·c·n·j·y
答案:分子 不是
3.如图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____________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的分子是不停地______________的。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为了防止对流的影响,在气体扩散时,乙瓶子中装二氧化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1*cnjy*com
答案:乙 运动
4.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人常会闻到刺鼻的气味,刺鼻的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有害的化学物质甲醛,这表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慢”)。
【解析】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无规则的 加剧
分子间的作用力
5.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其主要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分子引力 B.摩擦力
C.浮力 D.大气压力
【解析】选A。当玻璃板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板拉起需提供比玻璃板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
6.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原因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分子引力作用使水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呈球形了。
7.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的特点。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压缩时,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斥力起主要作用造成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斥力
固、液、气三态的微观模型
8.如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解析】选C。固体分子间距小,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分子排列紧密,故乙是固态;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几乎为零,所以丙是气态;液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所以甲是液态。21cnjy.com
9.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2-1-c-n-j-y
【解析】本题考查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排列特点。三种状态的物质,固体物质分子间距离最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气体物质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几乎可以忽略。【来源:21cnj*y.co*m】
答案:气体、液体、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10.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 )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的吸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
【解析】选A。花香扑鼻而来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正确;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故B错误;花香扑鼻而来,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与分子间的斥力也无关,故C、D错误。故选A。
11.往水平桌面的玻璃上滴一小滴水银,水银呈椭圆球形状,距离此滴水银一定的距离再滴一小滴水银,用塑料尺拨动其中的一滴水银,使两滴水银渐渐靠近,当两滴水银靠得很近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两滴水银靠得很近时,分子间产生引力,两滴水银会合成一滴,因此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两滴水银合成一滴水银 分子间存在引力
B卷 课时提升
(时间30分钟 总分4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校园里花香四溢
B.湖面上柳絮飘扬
C.公路上大雾弥漫
D.工地上尘土飞扬
【解析】选A。校园里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柳絮、大雾和尘土都是肉眼看得见的,它们的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C、D错误。故选A。
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解析】选D。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B、C正确。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A正确。在太空中的物体之间也相互接触,分子也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现象也能进行,故D错误。
3.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
③铅块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解析】选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是我们都可以观察到的实际现象,故它们都是事实;“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无法通过观察得出,但是我们可以由合理的外推得出,故是一种推论。故选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 )
A.分子间引力太小
B.玻璃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玻璃镜打破后对在一起,绝大部分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没有作用力,故不能重新结合起来。故选B。【版权所有:21教育】
【易错警示】打破的玻璃不能对在一起,不是因为引力太小或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而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子的观点。水结成冰,液态的水物质变为固态的水物质,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www.21-cn-jy.co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6.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________现象;在剥粽叶时,感到粽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21*cnjy*com
【解析】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粽叶的香味分子进入到米中,就是一种扩散现象;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物体之间很难分离说明了分子引力的存在。
答案:扩散 引力
7.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任意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解析】本题考查蒸发现象的微观解释。由分子动理论可知,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因此,温度越高,就会有越多的分子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从而蒸发就越快。
答案: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8.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八月桂花遍地香”:__________________。
(2)液压机压缩液体很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相当于一根头发细的纤维,能承受104N的拉力: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解析】(1)“八月桂花遍地香”:扩散现象。
(2)液压机压缩液体很困难: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
(3)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相当于一根头发细的纤维,能承受104N的拉力: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
答案:(1)扩散现象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
三、实验探究题(11分)
9.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溢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继续放入若干只回形针,水仍然不会溢出。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探究。(1)白糖加入水中,白糖溶解,糖分子进入到水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化不大,所以水不会溢出。(2)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水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答案:(1)不会 分子间有间隙 (2)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