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获奖教师优质观摩活动课件-从中考化学考查特点谈备考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广东省获奖教师优质观摩活动课件-从中考化学考查特点谈备考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1-22 09: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9张PPT。2016年12月2日从中考化学考查特点 谈备考策略 从中考化学考查特点谈备考策略 ---基于“有序教学”课题的研究实践 中考
化学常态
备考复习
备考1.典型试题的回顾分析2.试题考查的特点评析1.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2.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分享“有序教学”的课题成果 覆盖了《考纲》的五个一级主题及19个二级主题,试题内容在考纲要求的比例范围内合理变化。突出了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1.典型试题的分析评价难度系数0.62 以分子的模型为背景,考查学生“微观-符号-宏观”的三重表征转换能力 学生急于将微观粒子直接转换成宏观物质,而不会把符号作为两者的桥梁实现两者的转换,导致错误率增加。
教师可以先教会学生把模型(微观)转化为符号(化学式),再结合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的宏观的问题。难度系数0.62 考查知识点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充分燃烧的要素 。

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应引起教学中的高度重视。 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的理解以及化学用语熟练运用。
由于部分学生对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模糊不清,不能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反应方程式,而部分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不过关又造成失分。对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系数0. 66 突破推断题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更重的是要引导学生有序灵活构建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网络,尤其是以酸、碱、盐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以反应规律为统领的知识系统难度系数0.52难度系数0. 58 打破以往传统的流程题的形式 (已知原料→已知产物) ,以物质成分分析为核心,涉及常见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等主要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渗透了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关键是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难度系数0.45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收集证据操作步骤 本题探究氧化铜高温灼烧后产物成份。考查的知识点有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用语、酸碱的化学性质等。
还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靠纸笔训练培养起来。我们应该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序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形成。近8年省题实验探究题常见考点2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
????????????????????????????????????????????????????????????????????????????????????????????????????????????????????????????????????????????????????
(1)仪器E的名称为 。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

(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 ,其反应方程式为 。
(4)右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
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仪器名称操作细节组装装置制取原理组装装置制取原理多功能瓶操作细节难度系数0.69 考查了基本操作、气体制取以及化学用语等。还对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做出了考查。

重视学生实验,画装置图。关注操作细节,近几年年中考在操作细节上的考查有所增加。 近8年省题气体制取题常见考点仪器
名称组装
装置制取
原理装置
评价微型
实验多功
能瓶难度系数0.53 知识点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纯度的计算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还考查了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计算题中,学生出现的关键问题在于不能从实验、图表、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数据)进行解答。
对与综合计算的复习,应该从考纲要求出发,选择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题进行专题训练,并在训练中着重点拨学生审题和利用数据的能力。出现的错误: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计算错误;不能提取有效数据用于解题。2.试题考查的特点评析(1)基础为主 试题关注学生的发展,选择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考查内容。

(2)能力立意实验能力2.试题考查的特点评析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3)导向作用 引导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建构,更要关注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常态备考的几点思考 (二)
常态
备考 2. 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初三一年的教学都是备考的过程,不能将备考局限于新课授完成后的总复习。 常态备考和复习备考 1. 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分析理解改进优化研究遵循有序教学知识序教学序认知序2.1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1)仪器和操作规范(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3)化学方程式(4)物质的结构(5)物质的分类(6)碳及其氧化物
(7)金属及活动性顺序(8)溶液和溶解度(9)酸碱盐的性质(10)各类物质的反应关系(11)气体制取(12 )化学计算2.1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从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来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2.1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2.1.1物质构成的奥秘2.1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初二下学期
物理教材学生了解
分子是真是存在的;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学生不了解
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
离子?
构成?
……
学 情课题1 分子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在有关物质结构概念的学习上,只要求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教学策略:
把握好教学的要求和难度
注意从学生熟悉现象或已有的经验出发,启发学生感知概念、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
注意选择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在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学时渗透化学用语的教学,聚沙成塔。2.1.2身边化学物质2.1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身边的化学
物质氧气水碳及其氧化物酸和碱、盐金属溶液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的组成构成化学学习方法规律认识物质理论统领知识承前启后:认知能力思维方法知识序2.1.2.1碳及其氧化物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实验、比较、归纳)
3.强化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
4.渗透推断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的题型解法 以C(或O2 )为起点进行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的接龙游戏。挖掘探究题资源:
1.碳还原氧化铜产物(固体或气体)探究
2. 起点低、落点高、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应用难2.1.2.2酸碱盐的教学考纲对酸碱盐内容的要求 传统的化学课程,即便是初中化学,也比较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产生活选择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内容。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内容的选取和编排顺序上,不一定要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例如,课程标准没有系统完整提出碳、氢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教学的学习要求,二是有所取舍,并分散到各二级学习标准中,与其他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教学中要依据这些要求,不要随意补充提高,增加学习的难度,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P105思考:1.有没有拔高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补讲酸碱盐的电离、定义,强行归纳酸碱盐的通性。 这种归纳对学生的学习究竟有多大的帮助? 基于具体物质的反应规律总结更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满足中考化学的考查要求。 可以初中化学常见物质HCl、H2SO4、NaOH、Ca(OH)2、Na2CO3、CuSO4、CuO、Fe2O3、CO2、SO2、Zn、Fe 等构建各类反应关系图。化学基本原理、理论:
(1)结构→性质→用途
(2)复分解反应
2.酸碱盐繁多的物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考纲对能力考查的两处说明2.2.1实验能力2.2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试题类型:实验探究题(第四大题,22、23题)
考查要求:实验探究题是对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考查。
考试范围: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近8年省题的有关实验能力题赋分值 实验活动课是课程标准和考试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落实,让学生多动手,对每个实验活动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
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
学会使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学会控制条件;
学会观察、描述、分析有关实验现象;
学会解释、表述结果与结论;
学会设计、改进和评价简单 的实验方案。第一单元的专题教学
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训练)应渗透在八大学生实验以及教师演示实验中。
关注操作细节。
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2.1实验能力2.2.1.1实验操作能力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1)渗透在课堂教学
利用教材资源,有序地将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案例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应用对比教学案例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挖掘教材资源,将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失时机的融入课堂教学中。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复习:制取O2的实验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2KMnO4==K2MnO4+MnO2+O2↑△2H2O2== 2H2O+O2↑MnO2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猜想产物,设计方案气体为CO或CO2
固体为Cu形成方案:1.选择澄清石灰水验证气体产物;
2.根据固体颜色改变,判断有Cu生成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学生思维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显。不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家庭实验或课外实验一个鸡蛋的沉浮 自制体发生装置 探究铁钉在食盐水中的生锈情况 探究食醋与纯碱的反应 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 ……2.2.1.2实验方案设计能力(3)设计实验方案类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典型课例《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灭火》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2.2.2.1阅读教材

2.2.2获取信息的能力2.2.2.2习题练评
2.2.2.3分析图表
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
一般性 特殊性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
一般性 特殊性2.2.2.3分析图表
2.2.2获取信息的能力2.2.2获取信息的能力2.2.2.3分析图表
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2.2.2获取信息的能力2.2.2.3分析图表
2.2.2获取信息的能力2.2.2.3分析图表
历年的中考试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中较多出现了要求学生用化学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得分率较低。
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化学知识,但在解答问题时却力不从心,答非所问。学生心里明白,说不出来,写不准确。2.2.3文字表达的能力2.2.4文字表达的能力课堂中让学生有机会表达,指导学生准确表达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教师示范中规范学生的表达2.2.4文字表达的能力习题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 精选表达类习题,耐心研究学生错误的原因,找到普片性和典型性错误,对症下药。2.2.4分析综合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序渗透 逐步培养 专题提升——分享“有序教学”课题成果之《中考宝典》唤醒知识 激发兴趣 减轻负担
提高效率 激活思维 提升能力三、复习备考的思考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学科带头人
教学能手
名校骨干教师
专家顾问
……有序教学(一)复习布局知识序
认知序(二)编写特点课堂复习篇考纲分析知识梳理基础演练过关检测重难点突破中考预测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分层作业,掌握学情,单独成册单元检测、模拟试题:重温考点、查漏补缺,冲刺摸底、单独成册课后作业篇单元套题篇教学序有序教学:课堂复习篇编写特点了解课时目标及重难点,强化复习的针对性。知识网络图夯实双基,
重组知识,
形成系统。紧扣考点唤醒知识;
激发兴趣;
为突破重难点扫清障碍。案例教学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关注易错点。总结规律,
指导方法。细化考点针对性,
实效性。
反馈效果,
巩固提高。知 识 梳 理 前晚预习,堂上展示
基 础 演 练 堂上完成,有效点评
重难点突破 堂上完成,重点点评,
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过 关 检 测 堂上完成,反馈提高(三)使用方法结束语:通过改变自己改变学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