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6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赛: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16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赛: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1-22 10:08:5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同学们:
你想探究溶液的哪些问题呢?溶液的模型建构溶剂只可以是水吗?学生实验1
1.用试管取少量碘,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
2.用试管取少量碘,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
3.用试管取少量碘,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4.比较试管1、2、3。
注意滴管的使用,振荡的正确方法哦。
汽油和酒精可以为溶剂溶液的模型建构学生实验2
1.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滴加2滴红墨水振荡,然后用胶头滴管沿试管壁慢慢滴加少量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
2.振荡,观察现象。
3.静置后,观察现象。出现分层均匀混合,溶液呈红色不分层溶质只可以是固体吗?液体可以为溶质溶液的模型建构水中溶解氧含量测定溶液的模型建构水中溶解氧含量测定溶液的模型建构气体可以为溶质通入氧气,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溶液的模型建构水中溶解氧含量测定什么是溶液?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液的模型建构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构成溶质的微粒分散到水分子间溶解微观探析乙醇与水的互溶溶解的微观探析溶解的微观探析苯与冰醋酸的互溶结论: 乙醇溶解到水中,由于分子间间隙减小,所以溶解后总体积下降。
冰醋酸溶解到苯中,由于分子间间隙增大,所以溶解后总体积上升。溶解的微观探析学生探究实验
要求:根据所给仪器与药品自行设计实
验探究物质溶解温度的变化
药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蒸馏水
仪器:小烧杯,药匙,玻璃棒,温度计注意检查实验仪器和药品哦!
积极尝试,注意安全!溶解微观探析溶解的微观探析实验步骤交流与分享
溶解的微观探析 物质溶解时,有温度的变化即有能量的变化。 结论: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溶解微观探析溶解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解微观探析 水中溶解氧量是水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水体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液的应用动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与溶液有关溶液的应用有些化学反应要在溶液中才可以发生 氢氧化钠(NaOH)硫酸铜(CuSO4)溶液的应用我的收获:
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能否用实验来证明物质溶解的其他变化,可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成微视频,发送到我的QQ:282441879.
化学就像你头顶上的果实,
只要你稍作努力,
成功的甜蜜就属于你!

祝你成功!
谢谢大家!《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同学们,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和考虑实验安全,我们还是发挥集体的力量,讨论后再做吧,相信你会看清楚操作步骤的!
【实验探究1】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实验步骤
1. 1、用试管取少量碘,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
2、用试管取少量碘,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
3、用试管取少量碘,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3、比较试管1、2、3。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探究2】溶质只可以是固体吗?
验步骤
1.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滴加2滴红墨水振荡,然后用胶头滴管沿试管壁慢慢滴加少量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
2.振荡,观察现象。
3.静置后,观察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背面还有哦)
【探究实验3】物质溶解时有温度的变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温度变化
实验结论
1、向三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大约4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用药匙取用两药匙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加入到三只装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待固体溶解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并用温度计测温;
4、比较前后温度差异。
溶解前:
溶解后:

《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
教学设计
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
一、教学分析
(一)、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溶液的概念,掌握模型建构的方法;在探究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借助数字化实验手持技术,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突破以往“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想,引入“曲线”, 彰显“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的化学学科特征。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感性认识,得到科学结论,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及对物质的微观变化实质的一定了解基础上,通过物质溶解的模型建构的过程,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分析抽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总结能力。21教育网
(三)、学情分析
1.心理分析
对于有一些实验基础的孩子来说,他们内心对科学探究、自主实验、交流讨论等展现自我和表达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充满渴望的。
2.已有基础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知道有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存在,但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化学中的常见现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通过氧气性质探究、氧气制取等知识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设计实验的能力。21cnjy.com
二、教学目标
1. 溶液的模型建构,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能够从微观角度探析物质溶解的现象。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探究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溶液的模型建构及对物质溶解的微观探析,增强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微粒观。
三、教学策略分析: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作探究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快乐。 21·cn·jy·com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境激趣、分组实验、数字化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模型建构和溶解微观探析
难点:物质溶解的微观探析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具准备
药品:碘、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红墨水、酒精、汽油
仪器:胶头滴管、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手机(4部用于摄像头,1部控制电脑)、希沃授课助手、掌上看家APP软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微课引领
自主学习
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
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溶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入新课
你想探究溶液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转承】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学生实验1】碘和酒精,碘和水,碘和汽油,观察现象。
认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
实验中用的汽油和酒精也都是溶剂。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
溶质只可以是固体吗?
蔗糖、氯化钠等固体可以为溶质,那液体和气体也可以为溶质吗?
【学生实验2】 向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滴入2滴红墨水(为了显色,便于观察现象)振荡,用滴管引试管壁缓缓加入约少量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视频】利用传感器测水中原有氧含量和溶解氧之后的量,比较数据
学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总结
知道液体和气体也可以为溶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溶液的模型建构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溶剂:
学生倾听
对溶液的基本概念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构建溶液的模型。









探究一:物质溶解之后体积的变化
动画演示溶解的微观过程
【视频】
1、播放酒精溶于水
2、播放冰醋酸溶于苯
引导学生讨论体积变化的原因,同时延伸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实质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
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形成。
观看视频,回顾旧知
体积变化与分子之间间隔有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自有知识产生碰撞,在讨论与交流中予以吸收
通过动画展示和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对溶液形成的微观本质有初步的理解。
培养学生由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探究二:物质溶解时温度发生变化
首先要求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用摄像头功能进行实时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点评。指出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提醒玻璃棒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其次在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利用摄像头功能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记录,传输至大屏幕。
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并确定实验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成员分别取用一只烧杯加入40ml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再加入2药匙的药品(NaOH、NH4NO3、NaCl),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充分,再测温度,并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分析、交流与总结
培养学生对探究实验自主设计的能力,亲身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
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自主探究,在动手和动脑的活动中达成三维目标。
溶液的应用
水中溶解氧,是水质检测标准之一;
一切生命活动与溶液有关;
有些化学反应要在溶液中才能发生。
学生了解溶液的应用,
让学生体验“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收获交流
深度思考
学生自主发言
拓展延伸
课外求真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能否用实验来证明物质溶解的其他现象呢,可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成微视频,上传到我的QQ。
对自主实验充满期待
培养学生的课外动手能力,并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进行实时反馈,交流。
八、板书设计:
溶液的模型建构及溶解的微观探析
溶液的模型建构
溶解的微观探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