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6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赛:认识燃烧(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16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赛:认识燃烧(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1-22 10:15:31

文档简介


2016年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认 识 燃 烧




2016.11
课题:认识燃烧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他们对燃烧现象倍感兴趣。通过前面章节化学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有关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例如,硫、铁丝等燃烧现象和变化原理。因此,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21教育网
【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通过课堂生成问题对燃烧进行再探究,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对本课题的基础知识进行完善和提升,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1cnjy.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含义;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促进燃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在逐步理解燃烧含义的过程中,体验所学知识内涵不断完善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感悟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条件和促进燃烧的方法。
2、 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燃烧概念内涵的再认识;
2、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冬天里的一把火”
展示组图: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
水中火炬的燃烧,
火箭升天。
1、观看、聆听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
创设情景,说明燃烧与我们生活和科技联系密切,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二:
初识燃烧
历程一
“燃烧生火”
介绍古人发现火、使用火的历程,以及我们的祖先利用火发明的制陶和冶金工艺。
观察、聆听、思考、体验
体验燃烧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因发明了制陶工艺和冶金工艺,领先进入了古代文明阶段。

程二
“燃烧需氧”
1、介绍拉瓦锡的氧化学说;
2、复习C、S、Mg、Fe等物质燃烧的现象;
3、提出问题:燃烧的特征。
1、阅读“氧化学说”内容;
2、根据图片回忆C、S、Fe燃烧的现象,思考燃烧的特征;
3、归纳燃烧的定义。
通过复习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氧化学说”提出质疑,从中体验知识发展的过程。
环节三:探究燃烧条件
环节三:探究燃烧条件
活动
1
根据燃烧定义,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1、探究实验2,完成学案;
3、汇总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展示资料:物质的着火点。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得出燃烧条件:
条件一:需要可燃物
条件二:一定的温度
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控制变量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对特定问题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2
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完成探究实验3,完成学案
【提出问题】: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吗?
讨论交流,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合作进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得出结论
条件三:需要氧气或空气
活动3
【演示课本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形成结论。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改进巩固、应用燃烧条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环保意识。
【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总结出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的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用“和”来连接。
明确燃烧条件,学生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环节四:
再探燃烧


4
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铁丝可以在空
气中燃烧吗?
示范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4。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得出促进燃烧方法之一:增大氧气浓度
完成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得出促进燃烧方法之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对燃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5
播放微课
“再识燃烧”
根据微课思考问题:
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
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环节五:
回顾总结
练习巩固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生交流总结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反思本节收获。
请用“燃烧”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煽风点火 火上浇油 钻木取火
学生自由回答
学科间整合,发散学生思维,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条件: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可燃物; ① 提供充足的空气(氧气);
②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② 增大接触面积。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教师引导学从科学发展角度来认识燃烧,在掌握燃烧条件同时,通过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对促进燃烧的条件的再探究及了解燃烧的广义定义,让学生能站在较高的角度认识燃烧,感悟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课题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件21张PPT。课前准备各小组分工合作:
组长: 负责统筹安排和汇报
操作员(2名):动手能力强的 负责实验操作
记录员:细心、书写快的 负责观察记录
期待大家精彩的表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生活中,燃烧事例比比皆是,你能列举一个吗? 认识燃烧燃烧认识之古代 燃烧生火燃烧认识之近代燃烧需氧氧化学说的要点:
物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
物质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其中的氧,燃烧后增加的质量恰等于吸收的氧……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探究实验2探究实验1注意事项:固体物质点燃后放在石棉网上观察现象,燃烧后的固体残余物放入废液缸中。 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资料卡片说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 ℃ ~600℃思考:为什么酒精灯很难点着煤块?探究实验3:燃烧需要氧气(空气)实验器材: 2支蜡烛、烧杯、火柴1、可燃物;
2、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一、燃烧的条件发现问题老师正在演示,我要认真观察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加氧气浓度我来想一想,试一试铁 丝 能 在 氧 气 中 燃 烧?空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的接触面积用燃烧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请选择你要的号码123咬文嚼字篇本节课的收获:我学到了...我还想知道...布置作业课后请扫学案中知识检测部分的二维码,完成题目并提交.知识检测《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煽风点火比喻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火上浇油《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
扑邓邓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钻木取火《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
如钻木得火。”《认识燃烧》学案
学习目的:⑴认识燃烧的条件
⑵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
实验1:酒精、水是否能够燃烧
[实验仪器和用品]酒精灯(火柴)、镊子、
蘸有酒精的棉花、蘸有水的棉花(白色点滴板中)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酒精灯
用镊子分别夹取蘸有水和酒精的棉花,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约3秒),观察现象。
酒精 ;
水 。
酒精具有 ;
水 。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
注意:固体物质点燃后放在石棉网上观察现象,燃烧后的固体残余物放入废液缸中。
实验结束后正确盖灭酒精灯,仪器和药品用完后及时放回原处。
实验2:比较使小木条和小煤块燃烧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仪器和用品]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小木条、小煤块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酒精灯
用坩埚钳夹取系有小木条和小煤块的铁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易燃烧;
不易燃烧,需要加热时间
木条燃烧需要的温度
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
注意:固体物质点燃后放在石棉网上观察现象,燃烧后的固体残余物放入废液缸中。
实验结束后正确盖灭酒精灯,仪器用完后及时放回原处,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3:物质燃烧
[实验仪器和用品]火柴、2支蜡烛、烧杯(集气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大试管中的白磷 ,红磷 ,
说明了 。
②大试管中的白磷 ,热水中的白磷 ,
说明了 。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 。
实验4:比较铁丝和铁粉在空气中的燃烧
[实验仪器和用品]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细铁丝(绕在火柴上)、铁粉(纸包)、小磁铁、石棉网、粗铝丝(一端敲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坩埚钳夹持裹有细铁丝的火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可燃物的颗粒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越充分。
2、观察纸包中铁粉的外观,
用粗铝丝的一端取少量铁粉,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5cm处
轻轻洒落(按照老师的示范操作)
观察现象
【总结与反思】
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与实践】
用燃烧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成语。
煽风点火
火上浇油
钻木取火
2、下图为课本129页燃烧条件探究的一个实验,完成下面的问题。
(提示:白磷着火点40℃,红磷240℃)

(1)图一中观察到现象有:①铜片上的白磷 ;
②铜片上的红磷 ;
③水中的白磷 。
(2)由现象 和 对比(填序号,下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
由现象 和 对比,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
【布置作业】
请扫学案中知识检测部分的二维码,完成题目并提交.

2、收集整理生活中或实验室常用的灭火事例或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