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梭伦改革的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梭伦临危受命,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
B.战神山议事会只保留有审判谋杀和亵渎神明的案件的权力
C.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社会矛盾尖锐
D.国家被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梭伦改革的背景应是公元前7世纪末到公元前6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而B项内容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
【答案】 B
2.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行财产等级制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打破贵族专权的局面
B.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利
C.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D.为雅典城邦的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 题干关键词是“民主政治建设”,D项与此无关。
【答案】 D
3.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解析】 梭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方面压抑富有者,同时又不使其受到不适当的损失;另一方面又扶持贫穷者,同时又不使其过分强大,即节制、中庸、公平、公正的理念。
【答案】 B
4.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
B.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从题干中的“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可以判断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最符合题意。
【答案】 B
5.有资料显示,自梭伦时代起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里克利时期则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才能为雅典人,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这说明( )
A.梭伦时代雅典公民权向所有居民开放
B.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C.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为公民范围的不断扩大
D.随着雅典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公民权的限定日益严格
【解析】 由材料可得出梭伦时代“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里克利时期“父母皆为雅典人者,才能……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而且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空前繁荣时期,由此分析可知伯里克利时代,公民权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6.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其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解析】 “重新分配了国家权力”是指原来贵族专权的局面被打破,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参与到政权中来。A项是意义;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梭伦一成为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事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作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并指出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从梭伦和伯里克利的成功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以通过梭伦改革的内容来体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回答取消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和发放津贴的改革措施即可;结合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谈启示。
【答案】 (1)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土地制度,调整了生产关系;打破了贵族专权。“中庸式”:梭伦运用“中庸”原则调停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影响: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原因: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的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改革必须依据实际,顺应潮流;实现人生价值要靠理想、奋斗和机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三 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待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待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回答,梭伦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具有“政治革命”性质的措施,并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影响。
【解析】 第(1)问从材料可直接归纳。第(2)问即回答梭伦改革政治方面的内容与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归纳即可。
【答案】 (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
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
(2)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建立财产等级制度。原因: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
(3)激发并保障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增强了公民意识;维护了城邦安全与繁荣。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梭伦以后的改革者走得更远,公元前6世纪晚期到前5世纪,雅典领导人不断增加平民进入政府管理的机会,他们对任职者提供津贴,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以克里斯提尼改革为例,说明雅典领导人是怎样“不断增加平民进入政府管理的机会”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哪一位领导人开始“对任职者提供津贴”?这一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对以上举措的认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第(1)问结合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答案】 (1)建立地域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创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2)伯里克利。使贫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3)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使节往来,是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下列关于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 ②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③遣唐使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④中华文明的巨大吸引力是其派遣使节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日友好交往早在汉朝就已开始,故①表述错误,排除。答案选B项。
【答案】 B
2.日本大化改新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这一制度应是( )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封建制土地国有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氏族土地所有制
【解析】 大化改新后,日本确立起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其经济基础是土地国有的公地公民制度。
【答案】 B
3.日本大化改新是一次仿效唐制的改革。改革过程中设立的机构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相似的是( )
A.太政官
B.神祇官
C.大宰府
D.中务省
【解析】 大化改新在中央设太政官管理行政,唐朝的尚书省的长官是宰相,掌管行政。
【答案】 A
4.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
A.把许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大化改新主要内容的理解,A、B、D三项均为经济方面的内容。
【答案】 C
5.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 )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
C.租庸调制
D.改革立法机构
【解析】 公地公民制度使广大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地位有了一定改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答案】 A
6.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次“飞跃”的实质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影响。A、B、C三项是大化改新的内容或作用,不符合题意。D项是指社会性质的变化,显然是“飞跃”的实质。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日本大化改新诏》
材料二 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
——《涅槃与文化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大化改新中推行的改变官员职能和土地赋税等方面的措施,进而可得出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日本向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不是照搬,而是学习和保留相结合;由此认识到要结合自己的国情,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
【答案】 (1)措施:政治上,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制,地方上设国、郡、里机构,实行官员俸禄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2)特点:不照搬外国文化,而是学习与保留本民族特点相结合。
认识: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必须注意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照搬。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后政治体制与唐朝政治体制的共同点。
材料二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都体现了分工合作、互相牵制的特点。第(2)问,日本大化改新后在服装、钱币、文字等方面与唐朝相似。
【答案】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日本的二官八省体制都体现了分工合作、互相牵制的特点。
(2)材料反映出日本大化改新后服装、钱币、文字与唐朝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日本大量吸收唐朝的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部分假名和汉字的对照表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即可总结出答案。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作答时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答案】 (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
(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共39张PPT)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学业分层测评
贵族
集体决策
法治
少数贵族集体
平民
下层平民
梭伦
解负令
平民
债务奴隶制
人身自由
工商业
平民阶级
财产多寡
公民大会
政权
平民
中庸原则
政治
地方
地域
五百人议事会
陶片放逐法
民主
高级职官
抽签
完善
公民集体
外邦移民
学业分层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阶卫认知预习质疑
教材梳理知识初探
阶段2探究可动通关
史论互证疑难细究
阶段3体验落实评价
课堂回馈即时达标
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学习目标导航
父思考·点拨◇
励志案
W目(共33张PPT)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学业分层测评
东亚
中华文化圈
中华文明
隋朝
遣唐使
贸易代表团
社会文化
大和国
645
中臣镰足
公地公民
班田收授法
太政官
中央
集权
中央
世袭特权
中央集权
天皇
学业分层测评(二)
点击图标进入…
阶卫认知预习质疑
教材梳理知识初探
阶段2探究可动通关
史论互证疑难细究
学习目标导航
阶段3体验落实评价
课堂回馈即时达标
励志案
W目(共9张PPT)
巩固层
提升层
单元综合测评
平民
梭伦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遣唐使
大化改新
单元综合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B
走上民主化道路
贵族和A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雅典→矛盾尖锐,政走向民
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
局动荡
C
民主政治完善
飞/日本政局动荡不安日本仿效周的使和D
影响社会发展制的变革
实现历史上的
E
次重大飞跃
巩固层·知识整合
知识体系反哺教材
提升层¨主强化
)化整合探究提升。
W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