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2 18:4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杨琳香
个性板块
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了解故宫整体特征和文章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解题导入
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国的首都是哪?(北京)对,是北京,那里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明清时代也是封建统治者的最高权力中心。封建统治者们就在北京建起了代表皇家权威的紫禁城,现在叫做“故宫博物院”(板书)。为什么叫做故宫博物院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已经过去了的,今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二、理清顺序
1、简介说明顺序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故宫里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作者怎样才能向读者说明白呢?这个就涉及到说明顺序的知识。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说明物体的结构,注意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语。(内外、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因为…所以、因此等)
2、课堂活动
A.速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练习一的图表。
B.每组选一代表到黑板填写,每填对一个序号得一分,最高为18分,得分最高的组胜出。
C.选定两个学生参与评分,统计得分,胜出组以热烈掌声鼓励。
⑴端门 ⑵午门 ⑶西华门 ⑷东华门 ⑸神武门 ⑹西华门 ⑺角楼 ⑻金水河  
⑼汉白玉石桥  
⑽太和殿 
⑾中和殿
⑿保和殿 
⒀白石台基 ⒁乾清门 
⒂乾清宫 
⒃交泰殿 
⒄坤宁宫 
⒅御花园
3、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根据以上图表分析,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是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呢。
明确:空间顺序。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出来是广场,广场以南的建筑称为“前朝”,以北的叫做“内廷”。
“内廷”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三、掌握特征,理解结构
1、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说明特征,那么故宫博物院的特征又是怎样呢?(集体朗读1、2段,找出表明特征的一句话)
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文章开头就总说了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想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说明文结构:一是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二是递进式。
明确:用了总分式中的总-分-总。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沿着从南向北的中轴线进行介绍,从午门一直到神武门。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的宏伟,布局的和谐统一的特征,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四、活动与探究
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3.作者在介绍太和殿时,为什么对龙的描述达到十次之多?五.导游演练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教室。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六、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色,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板书:故宫博物院黄传惕(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具体
前朝(三大殿)(3—10) 外形
太和殿内景 中和殿位置 保和殿用途(11)承上启下  内廷(12—15)后三宫   御花园  (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空间顺序(由南向北)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