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3 19:49: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苏联确立
B.
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列宁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
俄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3、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说:“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列宁的“思想”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了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A.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B.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C.一切生活必修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D.推行以工代赈
5、苏联某官员陪同美国代表团参加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时,宣称:“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每个家庭都要飞机干什么呀?”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折射出苏联经济建设中(  )
①忽视人民日常生活 ②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
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④航空技术超过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1918年政府颁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上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
7、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军事胜利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引起农民的不满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8、《极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内因在于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B.资本主义的危机带来了发展机会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推动
D.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扩大
9、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后来他又说:“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为此,列宁在农业方面制定的正确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对农产品实行征购制
10、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2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上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是灾难性的代价。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模式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B.该模式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该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该模式忽视了对民生的改善
11、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12、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材料三、四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4)综观两国对经济的调整与完善过程,其手段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A
6、A
7、A
8、C
9、B
10、A
11、C
12、D
二、非选择题
1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或国家干预经济)。
(3)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等。
(4)共同之处: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启示:经济发展模式要因时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