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常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3 17: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一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2017.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
5毫米黑
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和(xù)
②皱(xié)
③跌(
dàng)
有力
④鞭(pì)
入理
2.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惠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
呢 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蹁然而至。云朵呢,如果它们思
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脚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晨雾不是远
客,只要它们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盛楼,霸气十足地做这
世界的皇帝。
错别字
正确字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
》)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⑥溯徊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诗经·蒹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陈涉世家》)
4.
名著阅读。(5分)
根据名著《格列佛游记》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样子枯瘦,双手和脸黑的就象刚刚被烟熏过一样,头发胡子一把长,衣衫褴褛,有几处都被火烤糊了,他的外衣、衬衫和皮肤全是一种颜色。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
我还到了数学学校,那里的先生用一种我们欧洲人很难想象的方法教他们的学生。不过到现在为止还不见有什么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墨水的成份有错误,另一方面也因为小孩子们顽劣不驯,这么大的药片吃下去总觉得太恶心,所以常常是偷偷地跑到一边,不等药性发作,就朝天把它吐了出来。他们也不听劝告,不愿像处方上要求的那样等待那么长时间不吃东西。
(有删改)
(1)上面文字是格列佛在离开哪个国家后在什么地方所参观到的情景 文中所提到的“八
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 (3分)
(2)格列佛在数学学校里,看到那里老师用“我们欧洲人很难想象的方法”在教学生数学,请你说说这是种什么样的方法 (2分)
5.
阅读下面语段.找出有语病的地方,并加以改正。(3分)
①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②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③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④正义应进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3)第
句,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
合诗句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7.
诗歌用词精炼而又内涵丰富,请结合“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中的“惨淡”一词加以分
析说明 (2分)
8.
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一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
9.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便要还家(
)
②悉如外人(
)
③盖江北之俗(
)
④余顾而慕之(
)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
C.甫行数里
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
D.具答之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②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7分)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 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 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 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 当然婆,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 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 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已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棱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⑥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连他也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13.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14.
结合第⑤段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2分)
15.
结合上下文,请你说说文末画线句的含义。(2分)
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9分)
伤怀之美
迟子建
①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②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背弃。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③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人直接面时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站在室内温泉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
④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与伤怀。
⑤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
⑥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一条豪华船。一天黄昏,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扩音器送出来一首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⑦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 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
(选自《伤怀之美》,有删改)
16.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作者邂逅的几次“伤怀之美”。(3分)
17.请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天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1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伤怀之美”的特征。(4分)
19.赏析文中画曲线的句子。(3分)
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20.文末作者提到“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请你说说“伤怀之美”珍
贵的原因。(3分)
21.请说说【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分析不同的写作目的。(3分)
【甲】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
【乙】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拉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朱自清《绿》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带着最纯真的梦想,我们迎风送雨地走在成长的路上。生命里的拔节总是充满着欢笑与泪水,成功离我们仅一步之遥!只要你我的心中拥有一份憧憬,拥有一种坚持,我们就一定可以体验成长,走向成熟!
请以“一步之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