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4 17: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融入浓重的乡愁情节,我设计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循环播放与诗歌主题相一致的《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旋律,恰好与本诗低回怅惘、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相切合。
针对诗歌的特点,我将读背作为对学生能力训练的重点。力求在掌握节奏和重音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具体操作中,灵活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齐读、赛读等方式,将诗歌朗读进行到底。21教育网
在文本解读上,借鉴“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剖析词语表象之下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在具体操作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2·1·c·n·j·y
在延伸拓展环节,设置仿写句式,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地进行思维拓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小意象理解诗歌深远的意境;“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微词语牵动着大乡愁。www-2-1-cnjy-com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学会欣赏现代诗。
(三)情感目标
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自主——合作——探究”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前教室中开始播放背景音乐《琵琶曲》,并贯穿课堂始末。
一、诗意导入近《乡愁》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板题)21cnjy.com
师问:从题目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生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愁”字,以便对全诗整体感知。)21
cnjy
com
二、声情并茂读《乡愁》
1、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请大家欣赏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并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教师的范读中,领悟朗读的技巧。)【来源:21cnj
y.co
m】
2、根据朗读录音,学生小组内互读诗歌,并用斜线标注节奏,用着重号标注重音。班内交流,教师出示投影。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一字一顿,语调上扬)
3、师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绪呢?生小组内讨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余光中创作《乡愁》诗背景的了解。)21·cn·jy·com
明确: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写于1972年。
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乡愁》。余光中先生有如此的经历,难怪他有此愁绪。(课件展示)www.21-cn-jy.com
4、学生自读诗歌,深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乡愁情怀。
5、师:同学们,根据你对《乡愁》一诗的初步感知,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速? 生小组内讨论,班内交流。(设计意图:推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2-1-c-n-j-y
明确: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感情基调——深沉忧郁 语速——稍慢舒缓
6、学生赛读,侧重于重音、停顿、情感。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评价中赏优改错)
7、生齐读,感受海外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设计意图:容情于读,大氛围融化真情感)
三、咬文嚼字品《乡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同学针对诗歌的词语运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做以回答。班内交流。(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的学习能力。)
学生质疑预设: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明确: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四个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地表现时间变化,情感逐步增强。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李白借“明月”这一意象,因此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李煜借“一江春水”
因此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那么,诗人余光中是借哪些意象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的呢?21·世纪
教育网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承载着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出处:21教育名师】
4、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版权所有:21教育】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正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所以这几个形容词读的时候特别要重读出来。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海峡”一节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我们学过地理,台湾海峡的平均深度有80米呢!可作者却说浅浅的海峡,我认为这里表达太离谱了,缺少真实。不如改为“深深”的好。
明确:海峡的确是“深深”的,但这里作者却用“浅浅”的来形容,是希望那海峡浅一些,再浅一些。这个“浅浅”,比“深深”表达的感情更为厚重。海峡虽浅,但是台湾和大陆却不能团聚,这和那“矮矮的坟墓”表达的天人相隔的无奈和痛心是一样的。21
cnjy
com
四、情真意切诵《乡愁》
1、再读《乡愁》以成诵,学生感情充沛地再现余老做此诗的心境。
5、齐背《乡愁》,共享《乡愁》情。
五、放飞思维绘《乡愁》
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除了这些意象外, 还有哪些事物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
以“乡愁是 ”格式,说出你对乡愁的感悟。
六、锦言妙语望《乡愁》
《乡愁》像一首哀婉的歌,字字入情,句句沁心!思乡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叶落归根是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灵归宿。我们诵读着诗人思乡的诗篇,倾听着他们思乡的呼唤,期盼着台湾的回归和国家的统一,期盼着有一天,诗人的乡愁能越过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投入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七、积累诗文续《乡愁》
搜集整理有关“乡愁”的诗文,下节课开展“乡愁诗”朗读比赛。
参考板书:
乡 愁
个人思乡之情
小时候——邮票 母子深情 绵 长

长大后——船票 夫妻恩爱 厚 重


来——
坟墓 生死悲痛 巨 大



——海峡 思乡哀愁 绵绵无尽
普遍的家国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