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模块物理试卷(必修)(2)(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模块物理试卷(必修)(2)(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24 09: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二(上)模块物理试卷(必修)(2)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对多选题,选不全者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  )
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
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2.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球B对墙的压力减小
B.物体A与球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3.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沿倾角为θ的倾斜路面向上行驶,最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若保持汽车的功率P不变,使汽车沿这个倾斜路面向下运动,最后匀速行驶,由此可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不变)(  )
A.汽车的最后速度一定大于v
B.汽车的最后速度可能小于v
C.汽车所受的阻力一定大于mgsinθ
D.汽车所受的阻力可能小于mgsinθ
4.如图所示,斜面上a、b、c三点等距,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抛出,做初速为v0的平抛运动,恰落在b点.若小球初速变为v,其落点位于c,则(  )
A.v0<v<2v0
B.v=2v0
C.2v0<v<3v0
D.v>3v0
5.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水平轻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也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量为(  )
A.
tanθ
B.
C.
tanθ
D.
6.地球的半径为R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颗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R0,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速度大小为
B.卫星的角速度大小2
C.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为
D.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小球m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对于半径R不同的圆形轨道,小球m通过轨道最高点时都恰好与轨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越大
B.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越小
C.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角速度越大
D.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角速度越小
8.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  )
A.物体的质量为1
kg
B.物体的质量为2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木板与木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10.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为H的管口D处静止释放,最后能够从A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值为
B.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值为
C.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2R
D.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min=R
 
二、实验题(一题,12分)
11.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两小题,12题10分,13题18分,共2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2.已知月球半径为R0,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6,则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多少?
13.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v=4m/s.(取g=10m/s2)试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二(上)模块物理试卷(必修)(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对多选题,选不全者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  )
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
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A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图象的交点表明该时刻速度相等,位移可以通过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来求解,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解答】解:A、两质点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显然B的位移较大,因而A错误;
B、速度时间图象反映的是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情况,两个图象的交点表明该时刻速度相等,故B正确;
C、两质点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显然B的位移较大,因而C正确;
D、两质点质量相等,t=0时刻动能均为0,t时刻速度相等,因而动能也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可以知道,合外力做的功相等;
故选BCD.
 
2.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球B对墙的压力减小
B.物体A与球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正确的对小球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小球静止即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小球所受合力为0,现将A向右移动少许,改变了A对小球B支持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衡判断小球所受各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解:A、小球B受重力、A的支持力F1和墙壁的压力F2.如下图所示:
将重力G分解为G1和G2,则根据平衡可知,F1=G1=,F2=G2=Gtanθ
当A向右移动少许,根据题意可知,A对小球B的作用力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将减小,根据力图分析可知:
因θ减小;故cosθ增大,tanθ减小
即墙壁对小球B的作用力将减小,A对小球B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B对墙壁的压力将减小,球B对A的压力亦减小.故A正确,B错误;
C、再对A进行受力分析知:由于A的平衡,所以A受地面摩擦力f=FBsinθ,根据题意知,B对A的压力FB减小且F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减小,故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减小.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所受A的摩擦力减小.故C正确;
D、对整体分析可知,整体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竖直方向受力不变,故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3.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沿倾角为θ的倾斜路面向上行驶,最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若保持汽车的功率P不变,使汽车沿这个倾斜路面向下运动,最后匀速行驶,由此可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不变)(  )
A.汽车的最后速度一定大于v
B.汽车的最后速度可能小于v
C.汽车所受的阻力一定大于mgsinθ
D.汽车所受的阻力可能小于mgsinθ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分析】汽车匀速向上运动,和匀速向下运动时,对汽车受力分析,汽车处于受力平衡状态,由此可以求得汽车在两种情况下的牵引力的大小,由P=Fv分析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当汽车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由于汽车是沿倾斜的路面向上行驶的,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的牵引力F=f+mgsinθ,由功率P=Fv,所以上坡时的速度v=,当汽车向下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F′+mgsingθ=f,所以此时的牵引力F′=f﹣mgsingθ,由功率P=F′v′知,v′=,所以v′大于v,所以A正确.B错误.
C、当汽车沿这个倾斜路面向下运动时,汽车的牵引力F′=f﹣mgsingθ,所以f>mgsingθ,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4.如图所示,斜面上a、b、c三点等距,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抛出,做初速为v0的平抛运动,恰落在b点.若小球初速变为v,其落点位于c,则(  )
A.v0<v<2v0
B.v=2v0
C.2v0<v<3v0
D.v>3v0
【考点】平抛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由初速度和运动时间决定.
【解答】解: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抛出,做初速为v0的平抛运动,恰落在b点,改变初速度,落在c点,知水平位移变为原来的2倍,若时间不变,则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由于运动时间变长,则初速度小于2v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水平轻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也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量为(  )
A.
tanθ
B.
C.
tanθ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
【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即为小车的加速度,再对质量为m1的木块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形变量x.
【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2gtanθ=m2a,
得:a=gtanθ
再以质量为m1的木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1a
又由胡克定律得:F=kx
解得:x=
故选:A.
 
6.地球的半径为R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颗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R0,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速度大小为
B.卫星的角速度大小2
C.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为
D.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表示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等物理量.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
【解答】解: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m,解得:v=其中r=2R0①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
=mg,解得:GM=gR02②
由①②得:卫星的速度大小v=,故A正确.
B、根据圆周运动知识得:ω==,故B错误.
C、根据圆周运动知识得:a==,故C错误.
D、根据圆周运动知识得:T==,故D错误.
故选A.
 
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小球m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对于半径R不同的圆形轨道,小球m通过轨道最高点时都恰好与轨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越大
B.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越小
C.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角速度越大
D.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角速度越小
【考点】向心力;动能定理的应用.
【分析】小球做圆周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可求出速度,由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可由动能定理求出最低点速度,从而求出角速度.
【解答】解: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小球受到重力和轨道向下的支持力,合力提供向心力,G+F1=m≥G
解得,v≥
根据题意,小球恰好到最高点,速度v取最小值,故A正确、B错误;
小球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2R)=mv′2﹣mv2
解得,v′==
角速度ω==,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8.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  )
A.物体的质量为1
kg
B.物体的质量为2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力F与加速度a的函数关系,然后结合图象得出相关信息即可求解.
【解答】解:对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a=﹣μg,
由a与F图线,得:0.5=﹣10μ,4=﹣10μ,
以上各式联立得:m=2Kg,μ=0.3,故BC正确
故选:BC.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木板与木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隔离对M分析,抓住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无论改变F的大小,只要m在木板上滑动,则m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木板仍然保持静止.
【解答】解:A、对M分析,在水平方向受到m对M的摩擦力和地面对M的摩擦力,两个力平衡,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μ1mg.故A正确,B错误.
C、无论F大小如何,m在M上滑动时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M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受到两个摩擦力处于平衡,不可能运动.木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F>μ1mg,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0.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为H的管口D处静止释放,最后能够从A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值为
B.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值为
C.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2R
D.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min=R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
【分析】从A到D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点速度,从A点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出水平位移,细管可以提供支持力,所以到达A点的速度大于零即可.
【解答】解:A、从A到D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从A点抛出后做平抛运动,则
由2R=gt2得t=
则x=
故A错误,B正确;
C、细管可以提供支持力,所以到达A点的速度大于零即可,

解得:H>2R,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二、实验题(一题,12分)
11.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6 和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20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 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1)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2)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
(3)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解答】解:(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根据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则有:v5===1.00m/s
v6==m/s=1.20m/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2.00m/s2.
在减速阶段产生的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素的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6;7;(2)1.00;1.20;(3)2.00,偏大.
 
三、计算题(本题共两小题,12题10分,13题18分,共2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2.已知月球半径为R0,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6,则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多少?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在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列式求解出质量,由球体体积的表达式和密度定义求解密度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设星球的密度为ρ,由G=mg
得GM=gR2,ρ==
联立解得ρ=
设地球、月球的密度分别为ρ、ρ0,则
将=4,
=6代入上式,解得=
答: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
 
13.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v=4m/s.(取g=10m/s2)试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
【分析】(1)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说明到到A点的速度vA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这样可以求出初速度v0;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出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选择从A到C的运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C点速度,根据向心力公式求出小球在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解答】解:(1)小球到A点的速度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2)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竖直方向有:
vy=gt
水平方向有:x=v0t
解得:h=0.6m
(3)取A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NC=8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方向竖直向上
答:(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2m/s;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0.69m,竖直高度为0.6m;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为8N,方向竖直向上.
 
2017年1月23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