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老王》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老王》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4 19: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老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了解背景,感悟人格魅力。
3、联系生活,启迪人生智慧。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2、了解背景,感悟人格魅力。(难点)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老王
古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几天,我一直在读《老王》,真是越读越觉得感动,越读越觉得沉重。《老王》让我不断地思考个人、阶层、生活、时代、幸运与不幸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探讨、品味来理解这方面的关系,挖掘文字背后的东西。21cnjy.com
二、速读课文,初识老王
1、速读课文,积累词语,在课本上用颜色笔标出来。
塌败(tā):塌陷破败。
滞笨(zhì):呆滞笨拙。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zuò)怍:惭愧。
2、从文中找出最能直接体现作者对老王情感的句子。(哪个词最能体现?)
明确:愧怍;“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3、细读课文1-4段,说说你眼中的老王有哪些不幸。
明确:生活艰苦,体现在三个方面:蹬破旧三轮,文革期间被取缔;生理有缺陷,一只眼是瞎的;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心境也凄苦,因为他是“单干户”,有失群落伍的惶恐,而且没有亲人。
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
1、老王是不幸的,“我”是幸运的吗?
明确:其实作者也很不幸!这篇课文写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是一个非常荒唐、动乱的年代(七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一篇反映“文革”的文章《紫藤萝瀑布》)。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对学术”的权威,打进“牛鬼蛇神的阵营”。他们被很多人看不起,但文中的老王与作者的交往当中,依然尊重作者夫妇。
2、“文革”中有人靠揭发、中伤、污蔑“我们”一家发迹,老王又是如何对待“我们”一家的呢?快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明确:老王给“我们”送冰,他送的冰比以前他以前送的大一倍,价格相等;老王送黙存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老王在临死前赠送鸡蛋和香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联系时代背景,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
明确:老王冒着思想落后、没有政治觉悟等政治压力,真心诚意和作者一家交往,掏心窝子的关心照顾他们。这是一种淳朴、善良的品格。这他眼里没有什么“反动权威”“黑帮分子”和“牛鬼蛇神”,没有什么无情的阶级斗争,有的只是真诚、淳朴、厚道地带人,有的是对落难的好人无私无畏的同情、关爱和帮助。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有一个很多所谓的高贵者所没有的高尚、独立、淳朴、善良的灵魂。21·世纪
教育网
四、合作研讨,品味老王
1、小组研读。文中找出“我”与老王最后一面中四个“直”的形象和意蕴。
明确:“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直僵僵”和“镶嵌”;“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的“直着脚”;“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中的“直僵僵”;“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的“直着脚一级一级”。www-2-1-cnjy-com
四个“直”字,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老王病后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状态;感受到老王的善良忠厚,也表现了“我”对他的深切同情和酸楚的心情。
2、小组交流。“我”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
明确:首先要有平等思想。“我”把自己和老王当成平等的个体,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他。其次要有人道主义精神。21
cnjy
com
3、小组汇报。既然“我”对老王是同情和关心的,文章为什么还感到“愧怍”?是否可用“惭愧”代替?
明确:老王想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注即朋友的理解,亲人的关爱;“我”拿自己的所做与老王的所需做比较,觉得拿钱去衡量老王的所作所为,付出和所得远不对等,所以愧怍。【出处:21教育名师】
“愧怍”这两个字都是仄声,比“惭愧”刚劲有力,可谓力透纸背,掷地有声,如鼓槌重重的捶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弦上!“惭愧”是一个口语化词汇,很普通,而“愧怍”是一个书面语,不常见,经作者一用可以产生“陌生化”的感觉,使阅读接受者印象更深刻,久久难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五、走出文本,关注“老王”
总有一种声音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和老王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不幸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课件展示“关注弱势群体”组图)课后大家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他们,并说一说自己的心愿,请拿起笔写下来。
结束语:在漫漫人生路上,不管经历怎样的人,遭遇怎样的变故,我们都要用善良的心去体察人间的冷暖,用伟大的爱去抚慰沧桑的人生,那么,再悲酸的命运也会充满色彩,在艰难的岁月也会充满真情。因为生命就靠生命来温暖,世界就靠爱心来滋润。固守住善良的本性,坚守住道德的良知,这是有名字的杨绛和没有名字的老王给予我们的最人性的启迪。21
cnjy
com
评价反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21教育网
1、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什么要这样写?
3、作者说老王送来的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怎么会数不完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4、对于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5、课文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版权所有:21教育】
6、杨绛的散文从容、大气、睿智、幽默,以散淡之笔叙旧忆人,读来如品尝一杯清淡却又余味无尽的好茶。试从文中举例并体味。21·cn·jy·com
参考答案: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为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3、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们的真诚谢意,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4、示例: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5、一个社会总是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6、作者在文中开篇即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短短两句话就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非亲非故。接着,又转述老王的话,介绍了老王的生平和目前的生活状况。作者用其所平和的语调、散淡的笔触,将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上爬娓娓道来,似在回忆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字里行间饱含怀念之情。 2·1·c·n·j·y
课外拓展阅读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 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www.21-cn-jy.com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2-1-c-n-j-y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抖颤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来源:21cnj
y.co
m】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课外阅读参考篇目——
《干校六记》(杨绛)
《洗澡》(杨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