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4 20: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写下了这篇文章。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杀戮、悼念、屹立、肃穆、恍惚、荒谬、憧憬、健忘、响彻云霄”等词语,掌握字形、具体语境中的字音和意义。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3、熟悉课文,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4、理清文本思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精读课文,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思路设计
一、真情呼唤,交流引读。二、默读感知,把握主题。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四、体验拓展,互动释疑。五、课堂小结,寄语同学。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
学生参与
一、真情呼唤,交流引读。1、轻声呼唤: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真情地呼唤一下我们的爸爸妈妈,并感受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2、交流引读:学生真情告白,教师相机引读。当我们用稚嫩的嗓音呼唤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感受必然是亲切的呵护!然而,在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唤来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灭绝人性的枪声。对此,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了一篇《亲爱的爸爸妈妈》,来控诉法西斯强盗的凶残,让我们进一步地来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默读感知,把握主题。1、学生默读课文,畅谈读后感受。2、学生试着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3、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1、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你是如何理解的?讨论明确: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这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2、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3、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例: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四、体验拓展,互动释疑。1、体验拓展:(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 说说理由。充满了鄙弃的感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4)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不记仇”,又“不忘记”呢?(5)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五、课堂小结,寄语同学文章通过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敲击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受到震动,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切体会到战争的罪恶。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真情呼唤 默读感知 梳理情节 合作 交流 观看图片 理解情感 升华主旨
学生要求
在阅读中梳理,在梳理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美国华裔作家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历史——现实 (残酷)沉重——美丽(英勇) (德)忏悔——狡辩(日)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作业布置
课后研讨与练习
教学反思及学情反馈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智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本节课,教师可以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对本文主题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发言、论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深深地进入了本课的意境,如果没有思维,学生能谈出那么精辟的言语吗?更精彩的是课堂后期,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交流--论说,可以看出有充分的思考,才可能质疑;有思考,才会论说。
附: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21教育网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