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新闻两则》
课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掌握下列词语:阻遏 锐不可当 业已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瑰宝 溃退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抓住新闻的特点,理清新闻的结构。3、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4、培养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 摘读法 简要介绍新闻知识,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寻找,自己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用具
一张报纸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特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既是重点也为难点,也是中招考试时的考点。需要在讲解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思路设计
一、预习检测、积累运用二、自主探究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四、拓展延伸五、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
学生参与
一、预习检测、积累运用1、词语的音形义2、文体考查二、自主探究1.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2.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写两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背景和结语暗含在主体中。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主体: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的背景。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背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研讨与练习二)或另找一些语例,品味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特点。1. 明确三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2. 学生再读两则消息,并进行对应摘读。默读课文,摘读三特点,同桌讨论交流。师点拔,引导,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真实性: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及时性: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准确性:二十四小时即已渡过三十万人。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真实性: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了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及时性:1948年11月5日电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准确性:一年多时间内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四、拓展延伸下边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同样报道渡江战役,试比较这则消息同课文第一则新闻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五、课堂小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黑板展示圈点勾画合作研讨
学生要求
圈点批注中理解新闻的结构 合作研讨理清文章的层次 字词揣摩中明确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板书设计
新闻两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三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作业布置
1、 请搜集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自由选择方式,可查阅书籍,或上互联网等。2、 请以“新学期,我们班里新事多”为题写一则新闻。要求:(1)突出新闻的要素、结构;(2)语言要准确、简练;(3)书写工整,不少于300字。(以上两题,可选做一题)
教学反思及学情反馈
新闻有五大结构,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里对照着划出来,并分析其结构作用,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相当于新闻的内容概要。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另外还要把握新闻的三大特点即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其中真实性、及时性,学生能理解。无须多作解释。所以将“准确性”做为重点来讲。学习了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以“学习写新闻”为主题,把身边的事写成消息,在班级交流,既可掌握写作知识,又可扩充信息量,200字左右。
布置了作业之后,学生们做的是五花八门,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新华社依汶中学前线电”,竟然还有这样的电头;有些是导语不合格,不能概括文章的主题,话语散漫,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对新闻确实还是比较陌生,今后应好好引导。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