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3、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学习重难点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亲
1、真情导入
母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 因为许多人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胡适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教师板书课 题)
2、作者简介
胡适在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作品有:《尝试集》、《终身大事》等。胡适的母亲冯顺第16岁嫁到胡家,是父亲胡传的续弦,胡传当时已经48岁,儿女都比冯顺第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他三岁时,父亲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勤快贤惠,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3、深入字词
绰号( chuò ) 眼翳(yì )穈先生(mén )
二、整体感知,认识母亲
1、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学生会从多个角度谈感受,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示例: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母亲的不容易及母亲宽容的性格等。
2、粗读课文,认识母亲
母亲与“我”
母亲与哥嫂
母亲与五叔
典型事例
人物形象
对我的教育与影响
明确:母亲对我的管束及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可以看出母亲是慈母兼严父,同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母亲处理哥哥讨债的事及处理嫂子间的矛盾,可以看出母亲宽容及仁慈的特点,教我学会宽容。侮辱母亲的人格,可以看出母亲刚强的性格,教我学会刚强。
3、速读课文,抓出对比
上面的表格中,母亲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速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对比。
明确:对待妯娌间闹气,过程是:忍----躲---轻轻地哭;结果主动闹气者捧茶相劝,母亲止哭。对待五叔的侮辱,过程是:气得大哭---当面质问;结果是:五叔当众赔罪,母亲才肯罢休。运用对比的手法,更能认识母亲。
三、赏析语言,感悟母亲
1、赏一赏
学生说说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呢?(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转向对文本写法的理解,从而过渡到品味文章语言的方面上来。)
示例:学生很可能将目光集中在这样句子上:“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 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在学生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2、悟一悟
学生找出刻画母亲的细节描写,再次感悟母亲。同时加深对文章自传体语言风格的认识,那就是朴实而又饱含真情。
示例:.“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描写中,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怀念、爱戴、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你说我说,理解母亲
1、学生说说文中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这一环节是学生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明确:母亲从不同的事例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教育。
2、老师说说自己的母亲,真正理解母亲是在自己出门上学后。(采用现身说法,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母亲。)
示例:一个人在外地上学,一天傍晚出去买东西,正看到一位瘦小的母亲在那摆地摊,我走近后发现那位母亲干瘦的手,本来高兴的心情,突然降到极点,不知不觉中想到自己的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想到母亲为生活奔波的背影,想到母亲两鬓的白发等。
3、学生说母亲
学了本文后,请联系你自己母亲平时对你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关心,结合文中母亲的事例,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写一段感谢的话语。请用“我想到了……我想到了……我想到了……”,写写自己的母亲。
示例:回首过去,我想到了蹒跚走步时她关爱的眼神;我想到了在每一个上学、放学时她风雨中的身影;我想到了每一次生病时,病床旁那憔悴面容的她;我想到了熬夜备考时,她送来暖暖的热茶;我想到了取得成绩时,她眼中激动的泪花;我想到了在每一次挫折后,她那关爱的话语;我想到了每一次远行归来时,她那欣悦的笑容与鬓边的平添的白发。
五、携带爱心,歌颂母亲
1、说说有关母亲的诗句:
示例:《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燕诗示刘叟》选 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2、仿句联系:
请仿照例句写出歌颂母爱的句子,使之组成排比句。例句:“母爱如阳光,照亮我们心中黑暗的角落。”
示例:母爱如雨露,慢慢地滋润着我们的成长;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
六、课堂小结,阅读母亲
1、评价反馈(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2)、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3)、“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4)、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2、阅读母亲,感受母爱。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