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2.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二、前置测评
1学生简介《水浒》
2.你知道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吗?
三、课内探究
A.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4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B、合作探究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3.综合比较性探究: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四、巩固达标
训练题见语文练习册97页“阅读鉴赏”5题
五、课后提升
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分析人物形象及表现人物的方法。
2.赏析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