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5单元第20课《狼》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5单元第20课《狼》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4 20: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并能翻译课文;
3、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并能翻译课文;
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做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称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做预习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缀行( )
大窘( )
苫蔽(
) 弛担(
) 积薪(

眈眈(

少时(

狡黠( )
尻尾(
) 假寐(

顷刻( )
意暇甚( ) 目似瞑( )
(2)分别写出含下面加点词且意思与之相同的成语:
①积薪(杯水车薪)②目似瞑(死不瞑目)③眈眈相向(虎视眈眈)
④假寐(梦寐以求)⑤意暇甚(应接不暇)⑥断其股(悬梁刺股)
⑦顾野有麦场(左顾右盼)⑧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见如故)
二、课堂实施
1、引狼入室——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并选择十个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些词语有何共同特点?(都含有贬义)
看来狼之恶真是深入人心哪,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狼也是面目可憎。今天我们来看看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是什么样子的。
检查“预习检测”,分组展示并相互点评,教师订正,强调重要知识点。
同学们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有一个重要特点: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交织,融为一体。所以现在要把大家分为两队进行比拼,1至4组为一队,代表狼,5至8组为一队,代表屠户。两队可以为自己拟队名。比如可以借用NBA中两支球队的名称:森林狼和勇士队。
2、诵狼译狼——了解大意
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节奏和语气。标出以下句子节奏: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3)场主/积薪/其中
②自读课文,不少于三遍,要读出故事的紧张气氛。
③接龙朗读比赛。
每队各派两个小组依次朗读课文,每人读一句,以句号为标志。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读、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一旦有误,由下一名同学跟上继续读,看哪队用最少人数读完全文。获胜队加分。
④角色对读。
这个故事中哪些语句写狼?哪些语句写屠户?请两队分别画出描写自己角色的内容,然后合作对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怎么办呢?这是讲完故事后,作者发表的议论,那大家齐读吧!
⑤疏通文意
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译课文,疑难处可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例: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通“只” ,仅,副词) 
一狼得骨止 ( 停止,动词 )
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 (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看看文中哪些词语还有类似的用法呢?两队寻找,又快又正确者加分。
3、人狼相斗——理清结构
本文前四自然段写人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请两队分别从各自角度,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文章情节结构,并给每部分加一个两字小标题。优胜队加分。
例:从屠户的角度: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从两狼的角度:跟踪——穷追——逼人——被杀。
4、人狼互视——分析形象
这场人狼之战,不仅靠武力,更是一场智慧的比拼、心灵的博弈。两狼有怎样的狼子野心?屠户又如何慧眼识狼呢?究竟是人心叵测,还是狼心叵测?下面请两队同学结合课文,分别给狼与屠户加入恰当的心理描写。通过心灵的透视,分析文章,理解形象。语言可严谨精妙,可活泼幽默……设最佳发言奖。例:
★ 狼队——狼子野心篇,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天色已晚,孤身一人,这真是我们天赐的晚餐哪!
“屠惧,投以骨”,哈,他害怕了,先吃了这骨头,到嘴的肉可不能让他跑了。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哎呀,不好,他没有上当,我命休已!呜呜……真是聪明一世……
★ 勇士队——慧眼识狼篇,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它们居心险恶,穷追不舍,怎么也甩不掉,我可要赶快想办法呀!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舍了骨头却挡不住狼,真是贪得无厌啊!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我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多砍几刀,对这等恶狼决不可心慈手软!
知狼心,明人意,通过以上探究,总结狼与屠户的形象:
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屠户: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5、以狼为鉴——理解主旨
熟读并背诵结尾一段,思考:“止增笑耳”的仅仅是狼吗?作者讽刺的仅仅是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6、我也说狼——拓展延伸
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依旧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为什么有的民族将狼作为图腾、有的球队以狼命名、有的城市屹立着狼的雕塑?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评价反馈:
阅读课文4、5语段,完成题目。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粗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 )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
(4)屠自后断其股( )
(5)盖以诱敌( )
(6)久之(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用四字概括),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_________,狼的本性__________。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的__________。
5.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图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参考答案:
1.(1)离开 (2)像狗一样 (3)打洞 (4)大腿 (5)表原因,“原来是” (6)音节助词,无实义
2.A
3.(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 (2)目似瞑,意暇甚。神态描写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作描写
4.屠户杀狼 勇敢机智 狡诈阴险 高潮和结局
5.一只狼坐于前,诱敌;另一只狼打洞,从背后攻击屠户。
课外拓展阅读
清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纂官纪韵对蒲松龄的写作风格颇有看法,主张完全写实。《阅微草堂笔记》卷14中也有一篇狼的故事: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蓄,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jiào),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你读懂了吗?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课外阅读参考篇目:
1、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2、贾平凹《怀念狼》
3、姜戎《狼图腾》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知识链接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一、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替换文言文。例如:
1. 肃遂(于是)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2. 身已半入,止露尻(屁股)尾。(《狼》)
二、留 (保留不译)
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年号、朝代、器物名、度量衡单位以及现在仍然常用的词语,均照原文保留。例如(保留词语加粗):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2.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
三、补 (增补)
补的情况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例: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认识)书(书写)具(工具)。(《伤仲永》)
2. 补充被省略的介词。例: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3. 补充省略的量词。例: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4. 补充某些必要的词语。例:
何以战?(《曹刿论战》)
译文:凭什么(条件)作战?
5. 补充省略的成分。例:
久之,(狼)目似瞑,意暇甚。(《狼》)
四、删(删除)
删去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保持译文的简洁、流畅。(删去的虚词加粗)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五、调(调整语序)
由于汉语语法的古今演变,有些句型古今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应按现代汉语语法调整语序。如:
1.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调整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何陋之有?(《陋室铭》)
调整为:有何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