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5 16:35: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构思巧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主题,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认识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理解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认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的批判态度;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阅读小说,从情节、人物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
四、教学难点: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作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莫泊桑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可以走进人物,从而可以让学生思考文章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特色。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内蕴丰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主动去探讨形象特征,探讨作品主题,探讨疑难问题,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唱到一半去声音留伴奏)
2、老师来一段动情的开场白:是的,家是我们每个人避风的港湾,是它让我们每个人感到温馨和幸福,也正是家,演绎了一个个浪漫美好的动人故事。然而也有一些家庭上演着一幕幕悲痛凄凉的伤心惨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由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为我们讲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家庭中发生的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强调:【莫泊桑,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识字我最棒
2、给加点的字注音。
jié jū
zhàn chuò
tà zhuàn
qiào


lán

拮 据、栈 桥、阔 绰、糟 蹋、赚 钱、撬、牡 蛎、褴 褛
(三)新课教学
比比看谁找的全
1、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2、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3、这些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那些变化?
4、理清文章的情节:盼——赶——赞——躲(钱)板书
师: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躲
5、分析有关盼的细节描写:
师: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那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1)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2)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3)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4)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
(四)、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重点分析20——40自然段(躲于勒)
1、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读过课文,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菲利普夫妇真会变呀,那么,他们是怎样变的,“变”与“不变”的根本是什么呢?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和态度变化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及变化。
用“读——我看到一个——的菲利普 读—我看到一个——的克拉丽丝” 句式说话。
(学生说的词语:自私、冷酷、虚荣、唯利是图、虚伪、卑鄙、势力等。)
情景再现看你的
请四名同学分角色上台表演“菲利普一家在船上遇见于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语言、动作、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
明确: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正是他们内心变化的反映,而内心反映正是围绕于勒经济变化展开的,其中不变的是金钱。
2、分析我的态度及写作目的
师:我对叔叔的态度是否跟其父母一样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
42自然段读共三句。前两句写谁?谁的目光看于勒,目光中包含这什么(怜悯、同情)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指同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 我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 (父母,反映了我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则强调了叔侄之情。(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从而理解题目的含义。)
3、作者为什么要把我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这个对比有什么作用
(我还没受到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关系的腐蚀,作者是寄希望于下一代)
师: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事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力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得出结论: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有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4、自由发言: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你持什么态度?文中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七、结束小结
家庭需要亲情、需要爱、社会需要你我付出爱,只有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才能感到真正的温馨和幸福,让我们一起用歌声和行动唱响《爱的奉献》。
播放《爱的奉献》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