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自主预习案]
1、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缥( )碧 湍急( )轩邈( )泠泠( )鸢( )
经纶( )窥谷( )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___ ,字__ , ___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
3 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 (3)水皆缥碧( )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
(7)蝉则千转不穷(
)
(8)鸢飞戾天者( )
(9)经纶世务者( )
(10)横柯上蔽( )
4、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习思考
一、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二、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三、景物描写突出哪些特点?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内探究案]
一、
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
同学们,语文学习就犹如一次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很多快乐,也给了我们许多知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富春江风光图片):这是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心驰神往吧。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让我们跟着他的脚步走进课文《与朱元思书》吧。
二、自主探究
释疑解惑
(一)读
1 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词,熟悉课文。
2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
(二)译
1 自译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试着翻译课文。
2 互译 提出自己不会译的句子,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解决。
(三)思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采用总分的结构
2本文主要在写什么?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
主要在写从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奇特秀丽的景色。“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3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作者抓住水的清和急的特点在写。作者用夸张的手法从水之色(缥碧)、水之深(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比喻的修辞,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了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4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在写?
一山之高(皆生寒树: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二从山上的其他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出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托山的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写出山哺育了万物。
5“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结合目标
有效训练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清和急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拓展训练
与朱元思书
吴 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
课外链接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②。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③。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④。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⑤;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⑥。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⑦。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⑧;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⑩?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11)?然是中有深趣矣(12)!无忽。
因驮黄蘖人往,不一(13)。山中人王维白。
1.此信描写了山中幽美的景物,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衬出夜之静谧。
2.此文中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3.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作者的想象之笔。